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45)
2023(17374)
2022(14620)
2021(13376)
2020(11128)
2019(25592)
2018(25130)
2017(49796)
2016(26733)
2015(30040)
2014(29960)
2013(29473)
2012(26650)
2011(23570)
2010(23310)
2009(21325)
2008(20398)
2007(17927)
2006(15614)
2005(13378)
作者
(74679)
(62245)
(61858)
(59087)
(39643)
(29714)
(28124)
(24386)
(23730)
(22065)
(21173)
(20940)
(19557)
(19453)
(19443)
(18964)
(18553)
(18196)
(17810)
(17771)
(15156)
(15154)
(15086)
(14237)
(13992)
(13869)
(13566)
(13502)
(12513)
(12124)
学科
(115371)
经济(115251)
管理(76163)
(75536)
(60801)
企业(60801)
方法(54780)
数学(48402)
数学方法(47853)
(31160)
中国(30090)
(27280)
业经(25710)
地方(22917)
(21955)
农业(21379)
(19763)
贸易(19752)
(19117)
(18537)
理论(17575)
技术(17535)
(17360)
财务(17279)
财务管理(17242)
企业财务(16369)
(16236)
金融(16234)
(16211)
环境(16206)
机构
大学(377097)
学院(375652)
(157865)
经济(154832)
管理(152542)
理学(133207)
理学院(131867)
管理学(129529)
管理学院(128858)
研究(122474)
中国(90738)
(78853)
科学(73255)
(70140)
(59120)
财经(57658)
(57129)
中心(55865)
业大(54823)
研究所(53879)
(53207)
(52668)
北京(49175)
经济学(49150)
(48025)
师范(47571)
(44944)
经济学院(44578)
农业(44554)
财经大学(43183)
基金
项目(262706)
科学(208487)
基金(193154)
研究(192356)
(167437)
国家(166091)
科学基金(144512)
社会(123833)
社会科(117586)
社会科学(117558)
基金项目(101940)
(101281)
自然(93426)
自然科(91314)
自然科学(91295)
自然科学基金(89667)
教育(88300)
(84871)
资助(80112)
编号(77452)
成果(61242)
(58430)
重点(58288)
(56000)
(54563)
课题(52500)
国家社会(51765)
创新(50952)
教育部(50861)
科研(50109)
期刊
(165561)
经济(165561)
研究(109257)
中国(67021)
学报(56532)
管理(55989)
科学(52951)
(52942)
(51391)
大学(44110)
学学(41637)
教育(37597)
农业(35620)
技术(33443)
(31539)
金融(31539)
财经(28434)
业经(27419)
经济研究(27416)
(24440)
问题(22108)
技术经济(18734)
(18224)
理论(18116)
统计(17752)
图书(17741)
商业(17344)
科技(17278)
现代(16627)
(16583)
共检索到53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红  
针对我国劳动力工资普遍上涨现象,通过对第二产业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竞争性行业工资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均远远低于垄断性行业的现实,认为与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体制性因素是工资不平等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倩  
大学生就业形势近几年并不乐观,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使第二产业持续低迷,制造业等产业受到巨大冲击。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进行解读,分析第二产业持续低迷给就业带来的影响及启示,旨在改善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就业,帮助大学生变危机为机遇,实现成功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江雪  王溪薇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二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能源价格的大幅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也对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章在分析中国"十一五"时期第二产业绿色增长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省际和城市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十二五"时期第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楚亮  滕阳川  
本文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住户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差距及跨期变化。本文发现,从收入决定方程来看,农村教育回报率较低,工作特征是影响农村居民工资的最主要因素。基于G·Fields分解发现,工作特征、区域、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对总体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依次下降。对于人群间工资差距的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特征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各种可观测特征对工资不平等的解释力度较弱,系数效应是农村性别工资差距的最主要来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丁梓楠  
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劳动报酬水平是初次分配福利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平均劳动报酬和劳动报酬比重作为研究的两个维度,通过动态和静态比较,对第二产业内部各门类、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报酬及其差异进行全面衡量,总结出第二产业劳动报酬及其差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第二产业内部产业层次越高的行业,初次分配状况越好。文章还就第二产业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有效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白  葛扬  
本文以第二产业为例,从企业不同资本投资取向角度入手对制造业高端化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资本投资对于各个细分产业高端化升级均存在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却不具备持久性;技术性资本投资仅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化升级存在较强的促进作用;投机性资本投资则对产业高端化存在一定负向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光明  
基于长江上游地区第二产业,以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为线索进一步研究了产业创新问题。产业创新是指一个构成产业自身发展所需的各要素的创新和系统与环境创新的集合;产业创新的实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极化和边缘化效应:产业创新兴起与产业成长循环互动使产业集聚萌芽并优化;产业创新极化与产业繁荣循环互动使产业集聚强化;产业创新边缘化与产业衰退循环互动使产业集聚衰落分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王开玉  向鹏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利用2002—200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这两个指标置于一个框架下,来分析其对中国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实证研究表明,"自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政策"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却会加剧该地区的贫富差距。总的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扩大一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人口的迁入有利于一地区居民收入的均衡,而一地区人口的迁出则会加重该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芸  
本研究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6)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研究通过引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即邓肯指数),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结构、福利待遇以及工资与奖金的稳定性的考察,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进行了检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青  
中国目前仍处于传统工业化中期,今后的任务是推进工业现代化,向发达经济阶段迈进。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加速发展第二产业的关键,正确确定目前第二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中国第二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第二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为依据,运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2000-2050年各阶段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官胜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风华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24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发展对第二产业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在第二产业总产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二产业国际贸易额和出口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会随之提高。因此,第二产业生产服务的发展对第二产业国际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