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5)
2023(16652)
2022(14351)
2021(13474)
2020(11234)
2019(26407)
2018(25846)
2017(50556)
2016(26899)
2015(30691)
2014(30482)
2013(30389)
2012(27857)
2011(25389)
2010(25473)
2009(23529)
2008(23119)
2007(20367)
2006(17676)
2005(15802)
作者
(78769)
(65235)
(64922)
(61897)
(41720)
(31414)
(29440)
(25578)
(24963)
(23373)
(22335)
(22009)
(20765)
(20625)
(20205)
(20155)
(19262)
(18952)
(18829)
(18742)
(16111)
(15974)
(15849)
(14843)
(14627)
(14530)
(14446)
(14100)
(13125)
(12810)
学科
(121989)
经济(121864)
管理(77621)
(75118)
(62280)
企业(62280)
方法(59140)
数学(51809)
数学方法(51057)
中国(31493)
(30225)
(26529)
业经(25903)
(23644)
贸易(23625)
(23536)
(22935)
地方(22275)
(20773)
农业(19836)
理论(19008)
(17940)
金融(17939)
(17883)
技术(17862)
(17719)
银行(17675)
环境(16950)
(16920)
(16314)
机构
大学(396536)
学院(393118)
(168741)
经济(165562)
管理(158827)
理学(138011)
理学院(136573)
管理学(134117)
研究(133734)
管理学院(133425)
中国(102149)
(84750)
科学(79781)
(74096)
(66534)
财经(60618)
研究所(60572)
(60225)
中心(60031)
业大(56440)
(55333)
(55079)
北京(54189)
经济学(52153)
(49636)
师范(49197)
(48564)
农业(47169)
经济学院(47143)
财经大学(45351)
基金
项目(267460)
科学(212289)
基金(197630)
研究(194187)
(172042)
国家(170761)
科学基金(147785)
社会(125057)
社会科(118914)
社会科学(118885)
基金项目(103169)
(101241)
自然(96059)
自然科(93949)
自然科学(93930)
自然科学基金(92257)
教育(88998)
(85656)
资助(83972)
编号(76960)
成果(61889)
(60234)
重点(59569)
(56623)
(55183)
课题(52942)
国家社会(52465)
教育部(52094)
创新(51527)
科研(50880)
期刊
(178955)
经济(178955)
研究(117657)
中国(72328)
管理(59958)
学报(59110)
科学(56496)
(53831)
(53411)
大学(45395)
学学(42717)
教育(39346)
农业(37362)
(34930)
金融(34930)
技术(34564)
经济研究(30405)
财经(29868)
业经(27984)
(25701)
问题(23444)
统计(22092)
技术经济(20921)
(20778)
(20738)
(19894)
理论(19037)
图书(18817)
国际(18128)
世界(18097)
共检索到575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甬军  周末  
在反垄断与管制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产业市场势力给出直接有效的测定。本文引进近年来发展的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New Empirical IndustrialOrganization),根据中国产业数据的实际进行调整,引入动态的技术进步模型结构,允许企业之间存在生产率差异和规模效应,采用2004—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随机效应模型GMM估计方法,直接估计了中国钢铁业的市场势力溢价和规模弹性。通过计量得到结论:①目前中国的钢铁产业不存在系统性的市场势力。钢铁产业依然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竞争十分激烈;②传统意义上认为钢铁业所具有的规模效应在中国上市钢铁企业中没有体现,相反中国钢铁产业存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成本模型估算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下降,且加入世贸组织前后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均较小;然后选取SITC(Rev.2)中两位码为67的钢铁产品,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实证研究了其在韩国、印度、日本和美国这些主要出口国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在韩国、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依次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尚未形成,说明中国钢铁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势力,但与此同时,总体上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比有下降趋势,其低成本优势也趋于减弱,中国从钢铁产业贸易中获得的比较利益正不断减少,钢铁产业没有明显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玉海  黄超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可同时测算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2007-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直接测度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在劳动力雇佣市场上具有较大程度的买方势力,在此条件下其在钢铁产品市场上整体而言并不存在市场势力而是处于相对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钢铁产业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建立公平竞争与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理应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根本所在;分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相比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具有更为明显的价格成本加成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玉海  黄超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可同时测算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2007-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直接测度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在劳动力雇佣市场上具有较大程度的买方势力,在此条件下其在钢铁产品市场上整体而言并不存在市场势力而是处于相对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钢铁产业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建立公平竞争与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理应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根本所在;分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钢铁企业相比于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健柏  陈伟刚  江飞涛  
本文评述了研究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市场效应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双向动态关系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我们分析了钢铁工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进入和利润率变动,使用动态模型刻画了二者的相互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在利润率为负的情况下某些产业中企业进入仍然十分剧烈,同时从跨产业比较的角度测度了4个亚产业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强度。本文的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产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王腊芳  赖明勇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钢铁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各项最终需求对钢铁产业生产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后向直接关联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七国;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产业对建筑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低于其他七个产钢大国,且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呈降低趋势;投资需求仍然是诱发我国钢铁产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钢铁强国,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钢产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和意大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维达  万学军  武雅斌  
本文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建立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三双模型"分析体系。重点从国民福利与产业利润、前向竞争力与后向竞争力、比较势力与比较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研究表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前向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及前向产业相比,虽然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势力与效率方面都居于劣势,最主要的是比较效率偏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后向竞争力来看,竞争力不足既有比较势力偏弱的原因也有比较效率偏低的原因,并以比较势力偏弱为主。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取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窦彬  
文章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需求的角度对1999~2006年间影响钢铁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业、工业以及钢铁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钢铁产出分别增长0.065、0.458、0.479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工业及钢铁出口对钢铁的产出具有正向效应和延迟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钢铁产出的变动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钢铁自身扰动项和工业扰动项的冲击将起主要作用,钢铁出口和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梅良勇  张四海  
我国第一部关于钢铁产业的政策性法规文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已快2年的时间,本文试图从此政策文件颁布2年来对我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量间的关系、钢铁行业集中度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剖析此产业发展政策的效应。得出了产业政策对我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抑制作用的同时能够促使钢铁产量的增长,以及产业政策对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产生了一定的政策效应等结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泽生  陶晶晶  单文齐  
基于2011—2017年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和产业链视角,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和生存能力法估计中国钢铁产业的省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区间,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结果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钢铁产业链由东向西市场份额递减的特征得到削弱,该倡议促进了与沿线国邻接省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分布。(2)钢铁产业链上游环节生产、贸易和比较优势分布较为平衡,但长江以南省域比较优势趋弱,产业比较优势向北转移。(3)下游环节出口份额空间分布从沿海省域向长江经济带沿线扩散,其比较优势的空间分布呈集中趋向的演化特征。(4)具多样化规模经济特征的钢铁产业链上游企业向华北和环渤海区域演化,下游环节呈现强竞争性的规模经济特征并向山东和长三角集聚,且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适配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军  谢锐  王腊芳  
运用有差异的技术复杂度指数,以世界十大钢铁生产大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这些国家的钢铁产业链上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和不可贸易品的技术含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产业的出口技术附加值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出口附加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印度、巴西、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低,而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较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元冠  杜立辉  崔巍  
文章将"弹性系数"的概念引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提出了"钢铁产业集中度弹性系数"指标,对原有产业集中度指标进行了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合理界定了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梅  陈鹏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玫  王艳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钢铁产业与中国钢铁产业能耗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实证了中国钢铁产业从能耗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外资的,从而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引资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昌旭  徐长生  刘泽斌  
入世以后,中国钢铁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进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未来中国钢铁贸易的趋势,分析了相关经济政策变化对钢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钢铁贸易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