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0)
- 2023(10352)
- 2022(8879)
- 2021(8443)
- 2020(7535)
- 2019(16548)
- 2018(15979)
- 2017(31765)
- 2016(16706)
- 2015(18774)
- 2014(18553)
- 2013(18173)
- 2012(16495)
- 2011(14712)
- 2010(14417)
- 2009(13161)
- 2008(12904)
- 2007(10990)
- 2006(9182)
- 2005(7959)
- 学科
- 济(74493)
- 经济(74376)
- 管理(54830)
- 业(52589)
- 企(45162)
- 企业(45162)
- 方法(43122)
- 数学(39510)
- 数学方法(39120)
- 财(22410)
- 农(16812)
- 中国(16180)
- 务(15465)
- 财务(15423)
- 制(15395)
- 财务管理(15390)
- 企业财务(14819)
- 业经(13959)
- 贸(12757)
- 贸易(12748)
- 易(12381)
- 融(12191)
- 金融(12189)
- 银(11231)
- 银行(11227)
- 学(10704)
- 农业(10699)
- 行(10648)
- 体(10584)
- 技术(10498)
- 机构
- 大学(239629)
- 学院(235819)
- 济(104760)
- 经济(103034)
- 管理(101869)
- 理学(89477)
- 理学院(88720)
- 管理学(87427)
- 管理学院(86974)
- 研究(68264)
- 中国(55350)
- 财(50940)
- 京(47049)
- 财经(41738)
- 经(38288)
- 科学(36682)
- 中心(34208)
- 经济学(33769)
- 江(32582)
- 财经大学(31741)
- 业大(31605)
- 农(31266)
- 所(30921)
- 经济学院(30748)
- 北京(28711)
- 商学(28332)
- 商学院(28081)
- 研究所(27444)
- 经济管理(26913)
- 范(26326)
- 基金
- 项目(164228)
- 科学(133049)
- 基金(126086)
- 研究(119143)
- 家(107847)
- 国家(107041)
- 科学基金(95573)
- 社会(80553)
- 社会科(76626)
- 社会科学(76609)
- 基金项目(66772)
- 自然(62250)
- 自然科(60962)
- 自然科学(60949)
- 省(60784)
- 自然科学基金(59931)
- 教育(55903)
- 资助(52135)
- 划(51721)
- 编号(46318)
- 部(38719)
- 成果(36002)
- 重点(35791)
- 创(34689)
- 教育部(34688)
- 国家社会(34479)
- 人文(33804)
- 发(32622)
- 创新(32447)
- 制(32416)
- 期刊
- 济(102466)
- 经济(102466)
- 研究(65286)
- 财(41686)
- 中国(39459)
- 管理(37181)
- 学报(30895)
- 科学(30468)
- 农(25601)
- 融(25595)
- 金融(25595)
- 大学(25436)
- 学学(24156)
- 财经(22052)
- 技术(20434)
- 经(18631)
- 经济研究(17034)
- 农业(16810)
- 教育(16479)
- 业经(16064)
- 问题(13970)
- 统计(13824)
- 理论(12747)
- 策(12576)
- 技术经济(11952)
- 实践(11411)
- 践(11411)
- 决策(11376)
- 贸(11261)
- 商业(11245)
共检索到331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菊仙 徐瑞遥 王慧敏 高芸芃
基金的投资和持股行为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信息深入挖掘后的"知情交易"还是追逐资本市场热点的"跟风炒作",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通过考察社会公众(非基金投资)对公司的前期关注是否影响基金持股行为,为这一争议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以"雪球财经"舆情指标体系中的关注人数、讨论次数和交易分享次数增长率作为资本市场前期关注度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前期关注度提高,基金持股比例会显著上升;上述结果在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公司更明显。这些结果表明,基金的持股决策行为的确参考了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前期关注度,存在一定的"跟风炒作"。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基金的信息挖掘和持股决策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曼 李松华 杨雪 仝凤鸣 王菲
本文基于2011年1月~2014年5月的百度煤矿安全事故搜索指数的周平均数据,采用GARCH类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煤矿安全事件的舆情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煤矿安全事件舆情演变呈现出聚集性特征,存在ARCH效应即具有条件自回归特性。而且,TARCH(1,1)模型估计发现,煤矿安全事件舆情演变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好消息能降低煤矿安全事件舆情演变的波动性。
关键词:
煤矿安全 舆情 ARCH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于鸿君 王震
庄家做庄、股评荐庄、散户跟庄近年来在国内股票市场愈演愈烈。本文系统分析了做庄的类型和操作手法,结合国内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总结出做庄的两个主要特征——股权集中度增加和价格上升,进一步构造了识别庄股的适宜指标——人均市值。本文以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证明人均市值高的股票组合存在显著的异常收益,因此人均市值可以有效识别庄股,为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预防股价操纵提供新的监测指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婧
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关注度会对收益率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消失,而短期超额收益的增长又会对其他投资者产生吸引直接导致股票需求量的上涨,进而实现对股价的有效助推,但中短期的股价上涨最终会随着超额收益的减少而消失。越受到投资者关注的股票越可能产生高的成交量,但这种由关注度助推的成交量上涨最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落;不仅如此,越受到投资者关注的股票其换手率也会越高,只是这种基于关注度的换手率上涨也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婧
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关注度会对收益率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消失,而短期超额收益的增长又会对其他投资者产生吸引直接导致股票需求量的上涨,进而实现对股价的有效助推,但中短期的股价上涨最终会随着超额收益的减少而消失。越受到投资者关注的股票越可能产生高的成交量,但这种由关注度助推的成交量上涨最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落;不仅如此,越受到投资者关注的股票其换手率也会越高,只是这种基于关注度的换手率上涨也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昕
文章以我国ETF市场的实际日内交易数据为实证样本,在对ETF二级市场日内收益率波动率及限价交易指令进行建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检验ETF市场日内供求关系失衡性的存在与否来论证我国ETF市场是否应当引入做市商制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ETF市场有必要引入做市商作为补充流动性的提供者,从而促进我国ETF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ETF 做市商 WP指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红波 董立起 陈鹏翔
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外资的进入或将带来投资者结构的“鲶鱼效应”。本文以我国2010至2020年的公募基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持股组合的盈余质量来刻画投资偏好,探究了沪深港通开通后北向资金的进入对基金投资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向资金的进入显著提高了基金持股组合的盈余质量,即更偏好高盈余质量的公司股票。进一步,本文得出了两条主要影响机制:一是对高盈余质量股票信息环境的改善,北向资金的进入促进了卖方分析师群体对高盈余质量股票的投研分析,有效激励公募基金持有分析师关注更多和盈利预测更加准确的高盈余质量股票。二是对北向资金引起的学习效应,北向资金成熟的投资风格和可观的市场收益引起了国内公募基金对其持股组合的学习与模仿,特别是对蓝筹股的偏好增加,进而促进其投资组合盈余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能够通过鲶鱼效应来改善投资者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基金 盈余质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成全 汪毅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仅用三个指标难以完整地表现人类发展的全部内涵,尤其无法体现治理和制度层面所代表的政治文明的程度,而政治文明对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无疑兼具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本文引入政治稳定、政治参与、法治程度和执政能力四个维度,来刻画政治文明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政治文明程度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整体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通过提升政治文明促进人类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关键词:
政治文明 自由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龙晓旋 邢韬 骆琳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各类专利与授权数据,对比研究社保基金与个人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显著增加了企业专利数量,且对创新含量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更为明显,改善了专利质量;而对个人投资者持股的影响不明显。分样本检验揭示:社保持股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集中体现于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而个人投资者持股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产生了实质伤害。研究表明,社保基金较长的投资视野与积极的监督管理已在优化企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散户"追逐热点、跟风炒作的投资风格不利于激励企业创新。因此,未来应持续推进社保资金入市、逐步引导个人投资者退出市场,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帮扶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毛通 谢朝德
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舆情监测指数,以实现信用舆情的跨领域、跨区域、多维度动态监测。通过改进选词方法和指数合成模型,将695个信用相关百度关键词,按照不同领域、不同维度分类加权合成舆情指数。研究发现,2011年至2018年全社会各领域对信用的关注度普遍提高,信用舆情持续升温;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多个维度不同程度呈现结构性信用舆情特征。研究认为,基于百度大数据的信用舆情指数,能够及时捕捉并准确揭示各个领域信用舆情的变化特征,客观反映社会整体信用舆情态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峥 李怡宗 张玉龙 刘翔
本文应用1999—2009年中国股市交易数据,研究了买卖价差间接指标的适用性,反映了中国股市流动性的历史与现状。通过考察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相关性,以及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相关性,本文发现:收盘前报价价差和有效价差优于其他间接指标;Amihud指标优于其他低频指标。一些间接指标的表现异于国外文献,这表明买卖价差的间接指标在中国市场的应用需要更为谨慎。本文还发现流动性对收益率具有明显的解释作用,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流动性度量 信息不对称 股票收益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博 潘琦 赵杰
文章以2006—2015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度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我国,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创新投资有积极作用,"信息解读"机制占主导地位;(2)"施压机制"的影响在我国也存在,但明显弱于"解读机制"的影响;(3)不同情境下,"施压机制"的影响强弱不同。分析师"施压机制"的负面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强。
关键词:
分析师 R&D投资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博 潘琦 赵杰
文章以2006—2015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度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我国,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创新投资有积极作用,"信息解读"机制占主导地位;(2)"施压机制"的影响在我国也存在,但明显弱于"解读机制"的影响;(3)不同情境下,"施压机制"的影响强弱不同。分析师"施压机制"的负面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强。
关键词:
分析师 R&D投资 信息不对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柳 王晰巍 李玥琪 黄博
[目的/意义]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的网络舆情生态,微博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有助于舆情监管部门制定相应引导策略。[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微博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并结合新浪微博突发事件爆发期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微博平台信息生态系统中舆情用户的信息素养较低,对舆情的理解能力较差,舆情用户缺乏主动沟通的能力。监管部门要注重对舆情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促进微博不同舆情社群的信息交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艾慧 张艺馨
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在于它会改变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形成非均衡力量推动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未来CPI的信息极有可能在某些活跃的市场中预先表现出来,黄金价格和M1适用于短期预测,而原材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综合指数适用于长期预测。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治理通胀效果明显。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预警指标 微观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异质特征:影响机制与多维测度——基于行为大数据的匹配检验
历史业绩能否作为判断基金投资价值的合理指标——来自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实证检验
控股股东性质差异与剥夺行为——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检验
交易机制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检验
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基于对国外指标的比较和实证检验
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反应的实证检验
制度环境改善有助于提高管理层持股效率吗?——基于2002-2010年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实证检验
市场时机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股权融资渠道的实证检验
数字金融、媒体关注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自信么?——行为机制和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