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6)
- 2023(8396)
- 2022(7284)
- 2021(6603)
- 2020(5464)
- 2019(12579)
- 2018(12285)
- 2017(24513)
- 2016(13265)
- 2015(14965)
- 2014(14795)
- 2013(14709)
- 2012(13773)
- 2011(12608)
- 2010(12641)
- 2009(11965)
- 2008(11988)
- 2007(10891)
- 2006(9569)
- 2005(8850)
- 学科
- 济(64947)
- 经济(64845)
- 管理(46044)
- 业(44067)
- 企(35583)
- 企业(35583)
- 方法(32004)
- 数学(29422)
- 数学方法(29281)
- 财(19496)
- 制(16784)
- 农(16659)
- 中国(15202)
- 业经(13101)
- 融(12023)
- 金融(12020)
- 务(11856)
- 财务(11837)
- 财务管理(11807)
- 地方(11769)
- 体(11368)
- 企业财务(11354)
- 银(11217)
- 银行(11206)
- 贸(11125)
- 贸易(11116)
- 农业(11001)
- 易(10759)
- 行(10702)
- 体制(9608)
- 机构
- 大学(200486)
- 学院(197980)
- 济(93735)
- 经济(92147)
- 管理(79109)
- 理学(68393)
- 理学院(67707)
- 管理学(66907)
- 管理学院(66520)
- 研究(65231)
- 中国(52864)
- 财(47033)
- 京(40738)
- 财经(37104)
- 科学(33867)
- 经(33821)
- 所(31639)
- 经济学(31377)
- 中心(30428)
- 农(29535)
- 江(29278)
- 经济学院(28485)
- 财经大学(27934)
- 研究所(27834)
- 业大(25943)
- 北京(25494)
- 院(23166)
- 州(22969)
- 农业(22929)
- 商学(22675)
- 基金
- 项目(129933)
- 科学(105149)
- 基金(99622)
- 研究(96135)
- 家(85468)
- 国家(84822)
- 科学基金(74385)
- 社会(66415)
- 社会科(63174)
- 社会科学(63162)
- 基金项目(52034)
- 省(47517)
- 自然(46194)
- 自然科(45191)
- 自然科学(45181)
- 教育(44554)
- 自然科学基金(44474)
- 资助(41572)
- 划(40383)
- 编号(36352)
- 部(31580)
- 制(30859)
- 成果(29998)
- 国家社会(28969)
- 重点(28919)
- 教育部(28255)
- 创(27501)
- 发(27292)
- 人文(27123)
- 创新(25870)
共检索到299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姚婷婷
文章利用1998-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商品市场分割和要素市场分割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最强,其次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分割程度最弱。商品市场分割与地区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即较低强度的商品市场分割促进了地区生产率的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市场分割则会产生阻碍作用,且当前中国大多数省份的商品市场分割水平处于提升地区生产率的阈值内;而要素市场分割抑制了地区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市场分割对地区生产率的传导路径存在差异:市场竞争、需求规模和技术溢出均是商品市场分割影响地区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且需求规模起主导作用;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是要素市场分割影响地区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其中资源配置效率起主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在一个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于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中国省际区域间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与本地企业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即较低强度的市场分割促进了本地企业生产率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市场分割则阻碍了本地企业生产率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所有制、替代变量、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十分稳健。本文结论为政府绩效考评不再一味以生产总值论英雄时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生产率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振 李泽浩
地方政府竞争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随着央地关系及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变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策略会有所调整,从而可能表现出显著的企业生产率效应。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地方政府所受的财政分权激励与政绩考核激励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显著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竞争工具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效应;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提高,弱化了财政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强化了税收优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政绩考核导向由“增长速度”向“发展质量”的转变,增强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但也加深了地方面临的财政支出分权约束影响。因此,应积极推动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再调整,优化设计地方政府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上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帅娜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阐释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高技能劳动力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数字产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赋能效应;(2)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加凸显,在东部地区暂未显现;(3)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偏向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数据要素投入较多的行业;(4)高技能劳动力更易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能够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5)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红利,从而显著增强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增加值率 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昊 郭贯成 彭山桂 王健
研究目的:探究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研究方法:PSM-DID,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从机制分析来看,工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水平提升是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助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相较于创新水平提升,工业结构优化在标准地土地出让模式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现状,通过持续推行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引导工业结构优化转型、鼓励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先进技术引进等措施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鲍曙光 董翀 王胜华
本文构建宏微观数据相结合的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倍差法,实证分析了农业领域PPP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领域PPP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领域PPP对高财力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模式的农业领域PPP项目具有更高的效率。机制研究表明,农业领域PPP通过结构优化作用机制和资本深化作用机制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未来应鼓励各地方稳步推进农业领域PPP项目,强化对农业领域PPP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大市等重点地区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PPP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媛 林乐芬
文章以2003-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揭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土地财政依赖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分割土地出让市场(以不同的出让方式出让土地)可以实现地方财政的跨期收入平衡,是财政支出压力下地方政府的理性行为选择。低价协议出让被征农地可以产生长期稳定的增值税收入流,高价招拍挂出让被征农地可以产生短期高额的营业税收入流。与此同时,在非农建设用地供给缺乏弹性以及政绩考核压力的双重约束下,依靠土地财政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财税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将有利于转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瑞明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应当如何解释市场分割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隐性补贴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所发展的观点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分割扮演了对国有企业进行隐性补贴的角色,一个地区的国有比重决定了隐性补贴程度,进而决定了市场分割程度。这一发现很好地吻合了市场分割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地区国有比重对于市场分割程度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本文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市场分割和国有企业效率损失的理解。从这一角度看,所有制结构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起到削弱市场分割的作用,从而...
关键词:
市场分割 国有企业 隐性补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鸿雁 李林波
随着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如何构建协调的区域竞争关系及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俨然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此,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了区域竞争与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区域竞争显著抑制了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专业化集聚与区域政府税收竞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拥挤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外部性,而多元化集聚与地方政府投资竞争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集中排放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且两者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区域异质性的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不利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建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体系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飞 李月
本文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作用机制,又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以及降低内部管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间接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在服务业、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竞争性行业、大规模企业和新兴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玲 汪萍
文章利用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相关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城市生产效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但城市的地理区位、行政级别、科教资源禀赋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异质性因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差异明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