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9)
2023(9030)
2022(7901)
2021(7411)
2020(6351)
2019(14528)
2018(14288)
2017(27235)
2016(15432)
2015(17694)
2014(17675)
2013(17045)
2012(15658)
2011(14303)
2010(14599)
2009(13845)
2008(13654)
2007(12690)
2006(10780)
2005(9784)
作者
(43792)
(36901)
(36371)
(34983)
(23185)
(17657)
(16890)
(14305)
(13809)
(13063)
(12351)
(12237)
(11608)
(11476)
(11470)
(11369)
(11340)
(10815)
(10763)
(10594)
(9186)
(8969)
(8926)
(8390)
(8382)
(8257)
(8233)
(8109)
(7425)
(7291)
学科
(59072)
经济(59017)
管理(39226)
(37545)
方法(29546)
(29529)
企业(29529)
数学(26480)
数学方法(26251)
中国(18197)
(17486)
(15122)
(12767)
贸易(12761)
(12577)
(12354)
教育(12148)
(11948)
业经(11573)
农业(11043)
地方(10546)
理论(10471)
(9611)
金融(9609)
(9568)
(9556)
财务(9544)
银行(9530)
财务管理(9519)
(9044)
机构
大学(221291)
学院(216300)
(87453)
经济(85319)
管理(80081)
研究(73358)
理学(68463)
理学院(67668)
管理学(66297)
管理学院(65883)
中国(53828)
(46359)
科学(43412)
(40561)
(37611)
(36944)
(33888)
中心(33750)
研究所(33210)
业大(32561)
财经(32449)
(30241)
师范(29954)
农业(29777)
北京(29349)
(29343)
经济学(27523)
(26686)
(26188)
经济学院(24981)
基金
项目(139075)
科学(108272)
研究(104151)
基金(98448)
(84601)
国家(83868)
科学基金(71363)
社会(63845)
社会科(60314)
社会科学(60294)
(55936)
基金项目(51676)
教育(51375)
(46974)
自然(45619)
编号(44663)
自然科(44571)
自然科学(44553)
自然科学基金(43751)
资助(41061)
成果(37172)
重点(31724)
课题(31481)
(31361)
(29899)
(29250)
大学(28975)
教育部(27137)
创新(27061)
科研(27044)
期刊
(97977)
经济(97977)
研究(68183)
中国(47247)
教育(35296)
(34114)
学报(33928)
(32631)
科学(29753)
管理(27296)
大学(26428)
学学(23497)
农业(23064)
(20614)
金融(20614)
技术(18472)
业经(16748)
财经(16659)
经济研究(15913)
(14357)
问题(12640)
(12369)
(11177)
图书(11108)
商业(10871)
理论(10710)
技术经济(10629)
(10579)
统计(10207)
实践(9615)
共检索到327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亦名  
本文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单位偏好、职业偏好和地区偏好。实证分析表明,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为正规部门、工作地点在东部大城市时,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将较高。正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初次就业对于就业部门和收益的锁定效应,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出现明显的偏好。因此,要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就要尽量减轻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蕾  顾庆良  
日本产业布局处于调整期,企业迫切面临转型,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逐渐变化,大学教学及经营面临改革。如此背景之下,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显。基于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诸多错位,如企业规模因素影响下的人才供求、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新变化等;企业与大学之间也同样存在错位,如宽松的大学教育体系与严格的企业招聘、产学间在教学环节的分歧等。这些供需间的种种错位问题形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成为青年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娟  
本文通过发展赛廷格的分配理论,建立了用来解释大学生工资及就业影响因素的优序选择理论模型。与贝克、明瑟等人提出的只考虑个人特征(即供给方面)的人力资本理论不同,该模型从劳动力市场对不同层次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工资及就职于匹配工作概率的影响因素。该模型指出,就职于较好的工作岗位不仅与个人特征有关,还与许多宏观经济因素(如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工作特征有关。本文最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及工资的长期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在分析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就业满意度、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三维度的就业质量指标。利用大学生微观调查数据,从整体和分维度两方面对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职业健康和可行能力方面。分群体比较结果表明,学历越高,整体就业质量越高,但职业健康状况越差。男性和女性在整体就业质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但男性在可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女性。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维度,党员和国有部门员工的就业质量均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从国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颖  秦永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非大学毕业求业者、企业和社会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所造成的福利效应作一纯理论的分析。通过对模型中扩招前后均衡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从长期看为我国经济增长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就个人福利而言,投资于高等教育者其境况变坏,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却境况变好。我们认为,要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使全社会潜在福利的增加变成现实的福利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以拓宽市场规模,由此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增加其收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明  
据《纽约时报》2010年5月21日报道,与2009年相比较,美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好转。或许这种好转的局面大部分要归因于2009年是美国历史上就业形势最糟糕的一年。全美学院和雇主联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最新的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提高了5个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三桂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市场的社会客观环境体系尚不配套,以及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庆华  尹涵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正霞  陆根书  李丽洁  
应用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16 112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的不同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倾向于较满意,对职业匹配度倾向有点符合,对就业满意度接近较满意;二是个体、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是个体、学校教育、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并发现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的满意度既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测量维度,也是联系职业匹配度和其他影响因素与就业满意度的重要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特征满意更高、更匹配的职业和单位;二是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三是社会和就业单位应积极改进与工作相关的特质,以吸引、留住大学毕业生,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海军  
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受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基于SWOT理论视角探究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并提出了基于SWOT理论分析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