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2)
2023(3009)
2022(2390)
2021(2263)
2020(1786)
2019(4275)
2018(4116)
2017(8492)
2016(4640)
2015(5390)
2014(5455)
2013(5724)
2012(5218)
2011(4755)
2010(4702)
2009(4470)
2008(4492)
2007(4244)
2006(3836)
2005(3632)
作者
(13928)
(11764)
(11485)
(11003)
(7413)
(5665)
(5369)
(4556)
(4467)
(4285)
(4074)
(4006)
(3887)
(3803)
(3657)
(3621)
(3467)
(3455)
(3393)
(3185)
(2896)
(2837)
(2721)
(2689)
(2686)
(2631)
(2556)
(2435)
(2399)
(2260)
学科
(23025)
经济(23004)
(14265)
管理(13696)
方法(11654)
数学(10862)
数学方法(10827)
(8499)
企业(8499)
(8471)
(7875)
收入(7434)
中国(6997)
农业(6254)
(5525)
劳动(5507)
国民(4464)
资源(4421)
(4363)
金融(4363)
市场(4290)
(4283)
国民收入(4188)
(4040)
财富(4040)
(3949)
银行(3943)
(3931)
贸易(3926)
(3810)
机构
大学(73281)
学院(72049)
(36311)
经济(35711)
管理(29103)
理学(24628)
研究(24563)
理学院(24439)
管理学(24128)
管理学院(23995)
中国(21651)
(17254)
(15526)
财经(13882)
科学(12895)
(12777)
(12614)
经济学(12579)
中心(11568)
经济学院(11409)
研究所(11092)
(10999)
(10594)
财经大学(10549)
北京(10157)
业大(8804)
(8509)
农业(8411)
金融(8393)
(8312)
基金
项目(45227)
科学(36085)
基金(34898)
研究(32664)
(30140)
国家(29918)
科学基金(25988)
社会(22461)
社会科(21449)
社会科学(21440)
基金项目(17928)
自然(16409)
自然科(15932)
自然科学(15927)
自然科学基金(15676)
(15519)
资助(15477)
教育(14405)
(13216)
编号(13003)
(10926)
成果(10403)
国家社会(10123)
重点(9643)
教育部(9617)
(9299)
人文(9192)
(8618)
大学(8579)
社科(8569)
期刊
(39457)
经济(39457)
研究(22100)
中国(16769)
(12892)
管理(10898)
(10492)
金融(10492)
学报(10083)
科学(9753)
(9241)
财经(7956)
大学(7380)
(6860)
学学(6850)
经济研究(6452)
农业(6020)
业经(5687)
资源(5408)
问题(5405)
技术(5013)
理论(4920)
图书(4503)
实践(4283)
(4283)
(4079)
统计(3973)
技术经济(3939)
经济问题(3582)
世界(3563)
共检索到11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宋涛  温思美  朱腾腾  
要素市场分割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不但影响经济增长,也影响收入分配。本文通过一个基于市场分割的新古典生产模型研究得出:要素市场分割会加剧资源错配程度,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279个城市的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和资源错配指数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分割显著加剧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源错配,并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即便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及采用省级区域的数据,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完善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黄玖立  
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而国际生产分割则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国际生产分割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假说。我们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国际生产分割的上升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这种负向效应与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密切相关;(2)国际生产分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随着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不断减小,呈现明显的"U型"趋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地区、时间样本的异质性、不同度量指标与不同样本影响后仍然稳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朱腾腾  燕波  
本文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将扩大地区间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加剧了中国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劳动收入份额也越低。考虑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和缩小要素市场分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朱腾腾  燕波  
本文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将扩大地区间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加剧了中国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劳动收入份额也越低。考虑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和缩小要素市场分割,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宋涛  温思美  
劳动收入份额过低及资源误配置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而资源误配置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当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资源误配置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基于2001年~2013年的"资源误配系数"的经验研究表明:中国地区间的资源误配置显著降低了国民劳动收入份额,即使控制了影响劳动份额的其他因素后,结论仍是显著并稳健的。因此通过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磊   王磊   黄远标  
在通过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发展成果是否合理分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直接促进了市场主体进入,进而通过影响企业的垄断势力、创新研发和投资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主要来自员工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非员工数量的增加;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劳动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政策效果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的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为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舒鸿  
不同技能劳动的划分一直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也是难点之一。文章创新性地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测算了我国第二产业中各行业的劳动高技能性,推算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FDI等因素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高技能劳动一般与资本结合得更为紧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工资比率的提高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2)FDI引入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也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连友  黄保聪  席鹏辉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基于手工收集的城市层面户籍制度改革数据与微观企业的匹配数据,利用户籍制度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来研究劳动力市场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效应表明,这种正向效应在高创新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发达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市场改革通过破除户籍壁垒显著增加了企业雇佣规模、人均薪酬与企业绩效,从而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当前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剑   黄俊杰   杨杨  
劳动收入是劳动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劳动人民在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中的分配情况,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机构共同持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能够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发现,机构共同持股通过资源获取,从而降低持股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的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股权集中度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弱的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对机构共同持股这一新兴所有权制度的认识,同时也从资本市场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资本市场助力共同富裕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周广肃  贾珅  
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引起研究者和政策界的重视。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但是关于企业的市场力量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尚未得到一致的意见。本文扩展了Kalecki(1954)的理论模型,提出企业市场力量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因为企业通过市场力量获取的收益中,工人只能分成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中国工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和加成系数,并以此研究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力量越强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1988—2007年间,逐步增强的市场力量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10%;对于连续存在的企业,解释力度为30%。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和内销企业、轻重工业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章上峰  陆雪琴  
本文将CES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得到的劳动产出弹性作为技术偏向的代理变量,把劳动收入份额分解成技术偏向和市场扭曲两个因素,并计算它们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偏向并不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反而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是技术偏向之外的市场扭曲因素。因此,调整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措施要从市场扭曲方面入手,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减少国有企业行政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平等企业间税费补贴、提高劳动者技能和提高工会保护工人权益作用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春华   曾繁毅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力挤出效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通过其就业创造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人工智能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投入,将和普通物质资本的深化一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人工智能使用规模小的国家,人工智能使用增加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通过影响劳资关系变动而影响到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因此,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尤其要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提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孟  张诚  
文章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资扭曲指数进行了计算,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市场存在的工资扭曲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贸易开放导致的资本强势以及所引进的技术是劳动节约型的,这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外资的流入通过负向的工资溢出效应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较强的融资能力,促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较高的人力资本,议价的能力越强,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正向的作用;政府的财政支持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资本深化抑制了劳动份额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