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3)
- 2023(10881)
- 2022(8511)
- 2021(7359)
- 2020(5789)
- 2019(12520)
- 2018(12043)
- 2017(22650)
- 2016(11392)
- 2015(12532)
- 2014(12044)
- 2013(11962)
- 2012(11369)
- 2011(10596)
- 2010(10759)
- 2009(10128)
- 2008(9652)
- 2007(8993)
- 2006(8148)
- 2005(7480)
- 学科
- 济(78895)
- 经济(78858)
- 管理(40018)
- 业(36344)
- 企(31264)
- 企业(31264)
- 方法(24114)
- 数学(21334)
- 数学方法(21238)
- 地方(20337)
- 中国(17701)
- 业经(17346)
- 技术(15744)
- 地方经济(14199)
- 农(13186)
- 融(11969)
- 金融(11968)
- 技术管理(11930)
- 产业(11839)
- 财(11516)
- 学(11482)
- 银(10842)
- 银行(10834)
- 制(10790)
- 行(10559)
- 环境(10325)
- 信息(9872)
- 总论(9745)
- 信息产业(9231)
- 农业(9095)
- 机构
- 学院(177207)
- 大学(177008)
- 济(90949)
- 经济(89486)
- 管理(71054)
- 研究(63112)
- 理学(60692)
- 理学院(60069)
- 管理学(59427)
- 管理学院(59066)
- 中国(49379)
- 财(38389)
- 京(35750)
- 科学(33047)
- 财经(30651)
- 经济学(29965)
- 所(29954)
- 中心(28461)
- 经(27879)
- 江(26755)
- 研究所(26730)
- 经济学院(26611)
- 财经大学(22817)
- 院(22711)
- 北京(22609)
- 范(21510)
- 师范(21364)
- 州(21341)
- 农(20484)
- 商学(20462)
- 基金
- 项目(115184)
- 科学(94393)
- 研究(87651)
- 基金(85977)
- 家(73373)
- 国家(72835)
- 科学基金(64587)
- 社会(61475)
- 社会科(58719)
- 社会科学(58704)
- 省(45227)
- 基金项目(44943)
- 教育(38248)
- 自然(37867)
- 自然科(37076)
- 自然科学(37070)
- 划(36855)
- 自然科学基金(36469)
- 编号(33124)
- 资助(32800)
- 创(30179)
- 创新(27251)
- 发(27229)
- 国家社会(26818)
- 重点(26027)
- 成果(25929)
- 部(25355)
- 发展(23169)
- 课题(23092)
- 展(22828)
共检索到278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峰 冯福博 杨小东
随着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采用201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分析市场分割、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信息化时代下,市场分割仍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市场分割与数字经济交互作用正向促进区域创新效率;市场分割与数字经济的交互作用在东中部地区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而在西部地区则抑制了区域创新效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弱化市场分割束缚的能力就越强,区域创新效率就越高;市场分割水平越低,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越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春光
文章选取2013—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法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明显抑制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提高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可显著促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阻滞市场分割。进一步分析可知,数字新基建发展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局面,遏制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为最大化发挥数字新基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的能动效应,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市场分割 区域经济 增长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春光
文章选取2013—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法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明显抑制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提高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可显著促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阻滞市场分割。进一步分析可知,数字新基建发展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局面,遏制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扩大。为最大化发挥数字新基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的能动效应,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市场分割 区域经济 增长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志祥 张洪振 龚新蜀 王艳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应用200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探讨了物流产业集聚、市场分割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产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绿色经济运行效率,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随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衰减的特征,其有效边界大致为600千米。另外,其空间溢出效应受到市场分割的无形阻碍,通过减弱与邻近地区的经济联系等方式,弱化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邱洋冬
通过估算2001—2016年29个省区市的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区域创新指数和区域经济特征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市场分割对地区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省份内市场分割的直接效应、省份间市场分割的间接效应以及两者的总效应对区域创新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本地市场分割对创新指数提升的抑制作用大于省份间市场分割的间接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叶劲松 方嘉彬 钟昌标
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国内区域市场分割对引进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市场分割显著抑制FDI的引进,主要由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并通过市场规模效应、要素流动效应和公平竞争效应三个渠道实现。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缓解市场分割对引进FDI的负面影响,且存在阶段性差异及对优质FDI的改善作用更强;市场分割对国有企业、外销企业、市场潜力大的区域引进FDI的影响作用更小,侧面强化了机制作用检验的可信度。上述结论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双循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FDI 区域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三良 胡凯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本文以基于相对价格法计算的区域市场分割指数与2004~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指标为基础,分析市场分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抑制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同样显著;市场分割通过环境规制、创新资源配置、数字普惠金融效应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位于东西部地区、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低集中度行业的企业、处于低融资约束水平和低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以及国企的绿色技术创新受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艳丽 刘丽丽
如何破除市场分割并推动创新发展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市场分割对双元创新(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区域特征(制度环境、政府竞争、经济韧性和地理区位)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分割会抑制双元创新,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上;区域特征主要在市场分割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特别地,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减弱市场分割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创新而竞争”的政府竞争模式分别会增强和减弱市场分割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负向关系;经济韧性越强,市场分割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越弱;相较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市场分割的抑制作用会有所减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磊 汪恒
基于我国各省份以分割市场的方式追求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总量生产率的分解来构造省级资源配置效率的度量指标,根据相对价格法估算各地区的市场分割指数,实证分析市场分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市场的分割程度不断降低,市场分割与资源的配置效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市场分割的发展策略是以扭曲资源配置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市场分割 资源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峰 杨婷玉
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究市场分割与省域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揭示创新要素流动在两者中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程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其对创新效率依然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中、东、西逐一递减;进一步探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十分显著,其中市场分割通过阻碍R&D人员流动进而抑制创新效率的中介效应大于R&D资本;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创新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具有差异性,呈现中—东—西的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嘉丽 宋林 张夏恒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通过整理2015-2019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测算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在不同区域集聚程度、创新效率,分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范围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区域综合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均受教育程度、科研投入可显著提升创新效率,政府财政支出对创新效率存在"挤出"效应。因此,应加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机制,强化东、中、西部城市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建议各区域政府采取不同的差异性激励政策,因地施政,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创新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电子商务 产业集聚 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文章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从创新链角度入手,测算了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知识研发效率与商业化效率),并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现状与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且数字经济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高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但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均较低,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2)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优化趋势,省域集中度变差。(3)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提高了创新活动第一阶段(知识研发)的效率,数字经济并未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中的商业化效率。(4)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知识研发效率极高-商业化效率中等”“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高”“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低”“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中等”4种典型特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媛媛 杨仁发 陆瑶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形下,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产业链供应链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数字经济有利于打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中的关键堵点,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国内各区域间分工协作深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直观体现,以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发展水平的表征变量,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国内价值链长度的增加,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行业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行业下游位置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大循环的推动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分维度异质性表明,产业数字化、数字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发展环境均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但作用效果依次递减。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市场分割是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数字发展环境,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对高技术行业的赋能效应,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发挥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温珺 阎志军 程愚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探索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创新的影响值得探究。本文从数字经济与创新的视角,借助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采用OLS+稳健标准误方法对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回归估计。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创新影响最大,对外观设计创新的影响次之,这说明数字经济发展驱动的是真正的创新,而非模仿式创新。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分别作了区域比较以及数字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对创新增长的影响估计,发现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对创新的影响作用最大,东部地区则最弱;并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推动创新的作用更大,但主要影响的是外观设计创新,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则主要影响发明创新。最后,文章就如何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 发明创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习的专业作为历史工具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水平提升,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有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收敛。此外,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发明专利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而非策略创新。文章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也为理性看待数字经济、防止出现数字鸿沟,实现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创新 区域收敛 工具变量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