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7)
- 2023(8161)
- 2022(6843)
- 2021(6175)
- 2020(4949)
- 2019(11681)
- 2018(11489)
- 2017(22098)
- 2016(11414)
- 2015(13021)
- 2014(12958)
- 2013(13243)
- 2012(12641)
- 2011(11582)
- 2010(11672)
- 2009(10913)
- 2008(10405)
- 2007(9159)
- 2006(8487)
- 2005(7839)
- 学科
- 济(77759)
- 经济(77709)
- 管理(27842)
- 地方(24162)
- 业(23104)
- 方法(22405)
- 数学(20386)
- 数学方法(20289)
- 中国(18783)
- 企(15928)
- 企业(15928)
- 地方经济(14410)
- 农(14214)
- 学(12654)
- 业经(12082)
- 贸(10285)
- 贸易(10273)
- 环境(10096)
- 农业(10055)
- 财(9800)
- 融(9755)
- 金融(9753)
- 易(9691)
- 制(9422)
- 经济学(8333)
- 发(8126)
- 银(7925)
- 银行(7911)
- 行(7658)
- 和(7636)
- 机构
- 大学(171621)
- 学院(170566)
- 济(86327)
- 经济(84649)
- 研究(67139)
- 管理(61498)
- 理学(51450)
- 中国(51234)
- 理学院(50680)
- 管理学(50060)
- 管理学院(49674)
- 科学(36798)
- 京(36753)
- 财(36332)
- 所(33135)
- 研究所(29564)
- 中心(29556)
- 财经(28735)
- 经济学(28669)
- 江(26305)
- 经(25989)
- 经济学院(25460)
- 院(24564)
- 农(23686)
- 北京(23646)
- 范(22940)
- 师范(22802)
- 财经大学(21095)
- 州(21090)
- 业大(20557)
- 基金
- 项目(107918)
- 科学(85268)
- 研究(79686)
- 基金(79234)
- 家(68556)
- 国家(68040)
- 科学基金(58287)
- 社会(53710)
- 社会科(50996)
- 社会科学(50983)
- 基金项目(42038)
- 省(40154)
- 自然(35719)
- 自然科(34776)
- 自然科学(34769)
- 教育(34154)
- 自然科学基金(34091)
- 划(33942)
- 资助(32069)
- 编号(30747)
- 发(25824)
- 成果(24604)
- 重点(24360)
- 部(23809)
- 国家社会(23118)
- 课题(21711)
- 发展(21420)
- 创(21263)
- 展(21151)
- 教育部(20693)
共检索到278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维 苟露峰 毛艳华
本文将市场分割和对外开放因素加入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门限模型加以检验。研究发现,2001-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其中市场分割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阻碍作用明显;经济开放对区域经济影响不显著,未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内市场分割与开放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使用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检验和讨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开放水平对市场分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即在经济开放水平高的地区,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而经济开放中低水平地区中,对该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并且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增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卿
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专利合作和论文合著协同创新指标,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发现:从大湾区总体来看,协同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分区域来看,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仅体现在珠江西岸,其原因在于珠江西岸较珠江东岸协同程度更高,更有利于产生协同创新正向效应。从Spl和Scl分样本的结果来看,在研发人员和科技资本流动强度大的地区,协同创新均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在研发人员和科技资本流动强度小的地区,协同创新的城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研发要素 大湾区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建华 黎伟林
本文从经济结构、稳定性、福利和环境代价4个方面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使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9市) 2000~2019年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核密度函数估计、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9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由于同处粤港澳大湾区(9市),经济集聚效应明显,各地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差异较小;(2)始终保持着以广州和深圳为质量增长中心,形成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佛山、东莞、珠海和中山为经济内圈,江门、惠州和肇庆为经济外圈的空间格局特征,即呈现中心-外围特征;(3)粤港澳大湾区9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分布演进呈单个"波峰"演进状态,没有出现"极化"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演进,核密度曲线明显呈现右移趋势,表明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绝对值是逐年上升的,而且更多地表现为平行增长的特征;(4)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分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动态演进呈现循序渐进的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各市经济增长质量的递进能力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经伟 毛艳华 江鸿泽
如何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哪些因素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基于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研发创新和金融发展对湾区经济会有显著影响。第二,政治制度、贸易和投资开放的影响不显著;而经济制度表现得比较敏感,并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无论与何种要素结合均能够对湾区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最后,金融与创新、科技服务与创新的交叉也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因此,湾区可以进一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以优化市场结构、鼓励风险投资企业与创新企业融合,进而提升湾区活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思维 苟露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进程,区域内新的空间地理结构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渐建立。文章基于2003—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偏差校正LSDV法(LSDVC)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并使用广义矩阵估计(GMM)加以检验。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空间功能分工水平显著提升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不足以抑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文章研究了1990—2017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情况及经济规模变化情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99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总体呈加快态势,各城市在不同时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变化与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的变化密切相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规模多数在广东—港澳范围内排行前列,且位序逐渐攀升,仅有肇庆和澳门在1990—2017年经济规模在广东—港澳范围内排序明显下降。以1990年为基期,至2017年,大湾区整体建设用地与经济规模增长的协同度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有序性不断增强,上升速度2010—2017年期间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体现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增长和经济规模增长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各城市间建设用地与经济规模增长的协同度演变差异性十分明显。深圳、珠海、中山三个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规模增长的作用效率在研究期间不断上升,其他多数城市研究期间该效率在2000—2010年期间达到最高,2010—2017年期间均出现明显下降。各城市间产业的发展阶段以及目标定位的不同造成了建设用地和经济规模增长协同性的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敏 陈益鑫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37个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整体上高于长三角地区,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属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每提升1%,对长三角和粤港澳本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 076%和0. 069%,在引入空间因素后均提升至0. 12%左右;一地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对邻近城市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粤港澳地区要高于长三角,在经济矩阵下更为明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洋 李檀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探索的前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巨大,香港无论是从"对外开放度"还是从"对外开放影响力"角度,都具有一定优势,肇庆具有一定的劣势,其他9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短板"。各个城市之间的差距呈现逐年"缩小"趋势。各个城市投资、贸易、旅游开放度及其影响力地理重心并不重合。为了提升大湾区整体对外开放程度,需要不断加强大湾区西部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并不断打破各种障碍,统筹协调,强化次区域协作,全方位推进湾区对外开放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对外开放 库仑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殷悦 张蓝澜 董梁 张文涛
保险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6—2019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等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险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波动中上升,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呈现香港、澳门和广州单核领跑大湾区东、中、西部的特征,珠三角9市呈现广州、深圳和珠海单核领跑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特征;(2) 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低值区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3)保险业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保险业发展水平每提升1%,本地区经济增长0.0538%。保险业发展具有负溢出效应,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制定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树哲 李秋俭 谢嘉岚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促进作用;第二,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琦 万磊
通过对华为终端项目入驻东莞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产生多方面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产业创新与融合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创新与融合目标是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选择;创新最先发生在领先型城市中,区位距离、产业配套能力是周边城市接受创新辐射的基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对创新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立足优势,发挥核心城市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区与外围区无缝嵌套、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互动。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产业融合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月 冯静芹
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扩散性和不确定性,建立有效的协同网络是超大城市群环境治理的关键。通过UCINET软件工具对2008~2017年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环境治理合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合作网络从"中心协调式"逐步演化到"扁平化"网络特征,形成了"中心-次中心-边缘城市"的合作态势,且网络内小圈子合作呈现为两两互惠和三角型模式。鉴于此,应通过加强合作网络的联结性,发挥上级部门的协调功能,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治理机制,以促进大湾区环境治理合作网络的结构优化。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合作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朋亲 毛艳华 荣健欣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珠三角城市体系的变迁,塑造了广深"双中心"模式。已有研究对"双城"联动发展的意义、业态和路径做了不同层面的剖析,但缺乏基础理论探讨和区域互动的整体审视。文章从城市群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联动模式切入,系统梳理广深"双城联动"的形成、表现与发展境况,并总结了广深"双城联动"的实现路径。广深"双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枢纽和综合服务功能,其"双城联动"发展形态,有助于在一个中观理论层次总结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一般规律和政策举措,进而为当下及未来更多城市群"双城联动"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双城联动 广深联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基于高铁建设背景,利用2003年~2015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关联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网络密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其空间结构朝着多中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增强。多期DID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这一政策因素有效提升了大湾区城市群的空间经济关联水平,并且人均收入、市场内部潜力和信息条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大湾区—周边层面来看,高铁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空间经济关联的影响要大于对周边地区城市的影响。高铁建设对大湾区沿线城市的影响时滞约1年,其时间效应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明威 林先扬 毛逸勋
本文运用2010-2020年36个工业城市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产业集聚与对外开放视角,利用DID模型揭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工业韧性提升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确实提高了工业韧性,且其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机制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能够通过产业集聚和对外开放两种渠道推动工业韧性的提升,且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政策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大小和城市发展阶段也会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升工业韧性的程度。本文的研究为后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效应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