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0)
2023(19083)
2022(15404)
2021(13940)
2020(11688)
2019(26071)
2018(25628)
2017(48823)
2016(26050)
2015(29321)
2014(29346)
2013(28653)
2012(26191)
2011(23519)
2010(24154)
2009(23165)
2008(22274)
2007(20587)
2006(18459)
2005(17432)
作者
(74097)
(61742)
(61604)
(58610)
(39487)
(28986)
(27835)
(23672)
(23559)
(22023)
(21249)
(20608)
(20036)
(19989)
(19395)
(19032)
(18216)
(18011)
(17597)
(17578)
(15613)
(15036)
(15027)
(14301)
(13871)
(13870)
(13772)
(13635)
(12368)
(12166)
学科
(125730)
经济(125566)
(97626)
管理(91628)
(86679)
企业(86679)
方法(43954)
中国(36967)
(36956)
业经(36813)
(35277)
数学(34472)
数学方法(34201)
(29965)
金融(29958)
(29846)
(28337)
银行(28305)
地方(28059)
(27337)
农业(25064)
(25006)
财务(24953)
财务管理(24914)
企业财务(23659)
(22496)
理论(21083)
(20704)
技术(20260)
(19338)
机构
学院(376983)
大学(371785)
(168366)
经济(165078)
管理(144748)
研究(126324)
理学(122187)
理学院(120987)
管理学(119323)
管理学院(118630)
中国(105995)
(84109)
(77758)
科学(70032)
财经(64787)
(62662)
(59847)
中心(59605)
(59142)
(58630)
研究所(55401)
经济学(53102)
业大(49381)
北京(49043)
财经大学(47686)
经济学院(47530)
(47337)
农业(45749)
(45455)
(44832)
基金
项目(235801)
科学(187843)
研究(177859)
基金(172737)
(148085)
国家(146767)
科学基金(127974)
社会(117249)
社会科(111207)
社会科学(111183)
(92559)
基金项目(90227)
教育(80718)
自然(78476)
自然科(76715)
自然科学(76696)
(75558)
自然科学基金(75411)
编号(71127)
资助(69400)
成果(58775)
重点(52891)
(52424)
(51762)
(51562)
课题(49925)
国家社会(49529)
(49121)
创新(47578)
(46142)
期刊
(202713)
经济(202713)
研究(120292)
中国(83119)
(70095)
管理(62290)
(56547)
(51697)
金融(51697)
学报(51636)
科学(49883)
大学(41434)
学学(39409)
农业(37278)
教育(37103)
技术(35149)
财经(34551)
经济研究(32628)
业经(32501)
(29959)
问题(25624)
(21127)
技术经济(21055)
(20130)
世界(19149)
国际(18522)
现代(18487)
商业(17962)
财会(17720)
理论(17329)
共检索到603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近年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成为宏观政策着力点,充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并同步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制度实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金融化和利润金融化。(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既能发挥竞争治理效应和资源优配效应,减少企业基于投资逐利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还会发挥创投驱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基于蓄水池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产生挤出效应。(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投资机会少、低市场竞争行业和高政府放权意愿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效能评估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推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近年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成为宏观政策着力点,充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并同步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制度实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金融化和利润金融化。(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既能发挥竞争治理效应和资源优配效应,减少企业基于投资逐利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还会发挥创投驱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基于蓄水池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产生挤出效应。(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投资机会少、低市场竞争行业和高政府放权意愿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效能评估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推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钱爱民  吴春天  朱大鹏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等实体行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日渐加剧,如何抑制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倾向、引导微观企业“脱虚返实”,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视角,以2007-2018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对金融化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且上述结果在国有股东为地方国有企业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强的时期和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股权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扩大银行信贷融资以及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机制有效抑制了金融化投资水平。并且,国有资本参股显著弱化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对创新研发支出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探寻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影响金融化投资的情境与机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微观经济后果,而且为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钱爱民  吴春天  朱大鹏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等实体行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日渐加剧,如何抑制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倾向、引导微观企业“脱虚返实”,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视角,以2007-2018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对金融化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且上述结果在国有股东为地方国有企业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强的时期和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股权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扩大银行信贷融资以及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机制有效抑制了金融化投资水平。并且,国有资本参股显著弱化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对创新研发支出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探寻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影响金融化投资的情境与机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微观经济后果,而且为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川  李文文  李建发  范樟妹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以2009—2020年289个地级市上市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烙印理论”,研究了官员金融经历对所辖区企业金融化的具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官员金融经历对其所辖区企业金融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现为“治理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具有可靠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金融经历会引导所辖区企业抑制投机性金融资产,提升实体资本投资来降低企业金融化。作用路径分析发现,缓解融资约束是降低所辖区企业金融化的主要路径。异质性研究发现,当地区巡视监督未覆盖、企业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时,官员金融经历对企业金融化影响显著为负。此外,相比较于市委书记金融经历,市长金融经历对所辖区企业金融化影响更为相关。本文为金融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支持,也为有效预防“脱实向虚”行为进行金融监管提供微观层面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川  李文文  李建发  范樟妹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以2009—2020年289个地级市上市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烙印理论”,研究了官员金融经历对所辖区企业金融化的具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官员金融经历对其所辖区企业金融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现为“治理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具有可靠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金融经历会引导所辖区企业抑制投机性金融资产,提升实体资本投资来降低企业金融化。作用路径分析发现,缓解融资约束是降低所辖区企业金融化的主要路径。异质性研究发现,当地区巡视监督未覆盖、企业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时,官员金融经历对企业金融化影响显著为负。此外,相比较于市委书记金融经历,市长金融经历对所辖区企业金融化影响更为相关。本文为金融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支持,也为有效预防“脱实向虚”行为进行金融监管提供微观层面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晓莉   谭其宇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呈“倒U”型非线性影响;成本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和创新补偿机制是其重要路径;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所有权及不同规模的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存在异质性影响。据此,提出强化“主动+被动”双向监管、充分考虑企业资本配置结构、针对性给予政策支持等建议。研究结论为深化平台经济金融化发展、加快实体企业“脱虚向实”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群蕊  李季刚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探讨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促进还是抑制。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并且这种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从数字金融的三个不同维度来检验,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而数字化程度与企业金融化行为正相关,表明数字化的过快发展并不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此外,利用降低融资费用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机制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合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悦   许永斌  
以201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增加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处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以及市场竞争较激烈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显著改善企业产品市场表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刘建涵  谢沛林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日趋严峻,金融系统风险不断累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2009年一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了商业银行监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探究金融监管政策能否发挥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加强商业银行监管显著降低了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该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测试了回归模型敏感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监管能够收窄企业金融-实体收益缺口,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其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互配合能够提升各自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明确了金融监管对微观企业的作用路径,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探究了它的微观影响,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志方   韩尚杰   程序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推进这一战略则需打破市场准入管制壁垒。文章利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而这一效应主要通过“打破地方行政垄断壁垒和强化产品市场竞争激励”的产品竞争机制以及“减少政府要素配置干预和缓解要素市场错配程度”的要素配置机制而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发了企业创新策略的积极调整,具体表现为企业倾向于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创新效率以及追求高质量创新,而较高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加剧下取得良好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的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运营效率较低的企业中。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协调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通过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发现与没有进入试点的上市公司相比,融资融券试点公司的金融化水平显著上升,且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非国有和区域市场化进程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被收购的威胁等因素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反思融资融券制度的缺陷,保障股票卖空机制发挥治理效应,激励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同时,合理规范我国金融体系,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台反恶意收购的监管政策,有效化解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项春艳  谢睿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新兴科技结合的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改善传统金融中所存在的“领域错配”问题,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在中小城市展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促进企业的实业化投资,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考秀梅   谢申祥  
开放对收入的影响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剖析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内薪酬差距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内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剧了企业内员工薪酬差距,这主要表现为管理层员工平均薪酬增长,而普通员工薪酬保持不变;其影响机理为,制度型开放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进入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上升以及管理层员工与普通员工间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差异强化了企业对管理层员工的需求,管理层提薪必要性的提升加剧了企业内薪酬差距,而企业内管理层薪酬“同群效应”的存在则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内薪酬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显著加剧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内企业以及内控质量较高企业内的薪酬差距,且管理层薪酬上涨主要表现为超额薪酬上涨,而国有企业更为严格的薪酬约束体系可有效缓冲外部市场环境变动引致的薪酬差距增长冲击。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冠男  李晓琳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我国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从以正面清单为主的管理方式向以负面清单为主的管理方式全面转型。应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我国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标准和依据,按照科学的程序制定和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在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