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07)
2023(20906)
2022(17635)
2021(16398)
2020(13975)
2019(31689)
2018(30980)
2017(59141)
2016(32318)
2015(35981)
2014(35122)
2013(35112)
2012(32380)
2011(29376)
2010(29318)
2009(27480)
2008(27553)
2007(24794)
2006(21971)
2005(19952)
作者
(95591)
(79772)
(79170)
(75107)
(50939)
(38293)
(35775)
(30998)
(30387)
(28619)
(27210)
(27002)
(25623)
(25585)
(24920)
(24407)
(23647)
(23416)
(22994)
(22960)
(19959)
(19612)
(19315)
(18281)
(17818)
(17813)
(17719)
(17448)
(16112)
(15794)
学科
(135743)
经济(135593)
(109224)
管理(102913)
(96146)
企业(96146)
方法(60124)
数学(48935)
数学方法(48472)
(39294)
(38263)
中国(37276)
业经(36839)
(30939)
贸易(30918)
(30013)
(27834)
(27253)
(26857)
财务(26790)
财务管理(26757)
农业(26108)
企业财务(25393)
技术(24495)
理论(24155)
地方(23957)
(22274)
(21705)
银行(21632)
(21357)
机构
大学(470111)
学院(467790)
(196376)
经济(192632)
管理(181577)
研究(162665)
理学(155696)
理学院(153983)
管理学(151515)
管理学院(150686)
中国(125242)
(101140)
科学(99331)
(90699)
(83303)
(83212)
研究所(75493)
财经(72280)
中心(71571)
业大(71304)
(69738)
农业(65831)
(65831)
北京(64263)
经济学(59809)
(58469)
(58465)
师范(57795)
(55566)
经济学院(53905)
基金
项目(309092)
科学(242785)
基金(225994)
研究(221952)
(199477)
国家(197789)
科学基金(168646)
社会(141867)
社会科(134567)
社会科学(134532)
(119046)
基金项目(118656)
自然(110314)
自然科(107789)
自然科学(107754)
自然科学基金(105925)
(100700)
教育(100371)
资助(93337)
编号(87520)
成果(70959)
重点(69757)
(68467)
(67108)
(65765)
创新(62208)
课题(60763)
国家社会(59113)
科研(59028)
教育部(58406)
期刊
(219268)
经济(219268)
研究(143053)
中国(91712)
学报(79577)
(75990)
(72278)
管理(72256)
科学(71803)
大学(59832)
学学(56550)
农业(52020)
教育(47244)
(44555)
金融(44555)
技术(38974)
财经(37764)
经济研究(35728)
业经(35091)
(32639)
(30509)
问题(29138)
(27816)
国际(25178)
技术经济(24720)
科技(22798)
世界(22676)
(22624)
现代(21661)
图书(21338)
共检索到709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巍  董文宇  
去杠杆和贸易战所带来的市场紧缩是否会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节奏?中国制造业会选择坚守"中国制造"来渡过严冬,还是选择借机实现"中国创造"的突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不同市场冲击情形下,企业对产能扩张投资和技术创新投资的选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投资-要素替代和投资-资本回报率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紧缩并不会阻碍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反而比市场繁荣更易激发企业投资于技术创新。因此可以推断,即使去杠杆和贸易战会在短期内带来市场紧缩的不利影响,但仍然不会阻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进程。因此,笔者建议在市场需求下探时期强化创新投资相关融资保障渠道的建设,在繁荣时期保证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并结合市场需求状态适时制定引导企业创新的鼓励性产业政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彦哲  王铁成  赵林丹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度量了2018-2019年间中美贸易战四次重大时间节点上的冲击对中国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分析了贸易冲击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外部贸易负面冲击时,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较高的企业股价下跌的程度明显高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负面冲击的影响;路径分析表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主要挤出的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两类自主创新水平较高的专利,导致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降低,从而削弱了企业抵御外部贸易冲击的硬实力,最终引发投资者信心不足。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不确定的外部贸易环境以及对上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实施监管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煜辉  
观察视角对于判断当下中国的经济形势至关重要。今天,要看清中国经济需要俯瞰,需要用"无人机"从高空"航拍"。如果只看统计局的数据,那么中国的经济就像一张老年人的心电图,非常传统的几个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传统指标基本上运行像一条平行线,这反映代表中国传统经济的指标和中国经济之间的关联度已越来越小。如果打开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连慧君  巫俊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高度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从整体上来看,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优化了企业的专利申请结构,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无显著影响。②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对内资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总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总产出增加是由于高质量创新(发明专利)与低质量创新(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同时显著提升导致的;外资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总产出下降是由于低质量创新显著下降、高质量创新变化不显著导致的,对低生产率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生产率企业。③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增加了企业退出市场的风险,为了应对美国进口冲击,中国企业积极应对,增加研发投入支出、优化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加快高质量创新,从而产生了"逃离竞争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思  何文龙  张然  
发挥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本文以2006~2011年深沪两市首次公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VC的进入促进了被投企业创新,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显著增长。外资背景的VC和多家VC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强;且VC投资期限越长,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考察VC影响企业创新的潜在机制发现:一方面,VC的进入有利于被投企业引入研发人才,扩大研发团队;另一方面,VC的进入为被投企业提供了行业经验与行业资源,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不仅揭示了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具体机制,同时也为国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创新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思  何文龙  张然  
发挥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本文以20062011年深沪两市首次公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VC的进入促进了被投企业创新,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显著增长。外资背景的VC和多家VC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强;且VC投资期限越长,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考察VC影响企业创新的潜在机制发现:一方面,VC的进入有利于被投企业引入研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平  张伟伟  
本文从微观层面,以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严控国有企业负债拟作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A股国有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短期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抑制作用减弱,倒逼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的,本文还以企业流动性为视角,研究"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会抑制企业流动性,进而抑制了国有企业创新。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层面提出关于后疫情时期策略和建议:短期注重对企业纾困,长期引导产业升级与激励企业创新,坚定实施"去杠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窦炜  张书敏  
本文将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天然的"准自然实验,以我国2012~2019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实施对企业金融资产及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会显著降低过度负债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同时提升其科技创新投入水平,且这一关系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在政府补助金额较低和银企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的企业中,对其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细分债务期限后,发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长期债务的方式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丽君  
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只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借口,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对经济利益的攫取与国内政治需要。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为外贸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的上升,市场转换导致的订单碎片等,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中美贸易战预计会是一场持久战,外贸企业需要不断在阵痛中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开辟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曹建海  王帆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美贸易问题引发全球关注,也给中国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继续开放市场?依据贸易理论,贸易将极大推升人类社会福祉,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根本来源于扩大市场规模所获得的贸易收益。因此,中国没有理由因为贸易战而放弃长期以来坚持的开放战略。根据中美两国元首2018年12月1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的声明,美国对中国提出了经济结构改革的要求。尽管此后中美贸易谈判出现挫折,但我们仍需反思中国真正的结构性问题有哪些?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带来什么影响?在此基础上为长期依靠政府力量发展壮大、但在科技创新方面明显不足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寻找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化原则的改革出路。通过重组和激活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的活力,为中国经济增长、融入全球经济和治理体系找到新的动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梦华   孙文婷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主要目标国。随着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研究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并从中探索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之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利用2000~2022年贸易救济网公布的贸易救济案件数据和中国企业的市场势力数据,衡量中美贸易摩擦强度对于中国企业市场力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增加了企业市场势力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第二,中美贸易摩擦通过缩减对外贸易和投资、降低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削弱企业韧性等渠道对企业市场力量造成负面冲击;第三,基于企业产权性质、行业竞争程度、融资约束程度以及企业要素禀赋的差异,中美贸易摩擦对不同类型企业市场力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第四,利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核心变量的衡量指标、删除特殊样本等方式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文章丰富了外部经济不确定下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抗冲击能力,重塑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伊敏  周默涵  魏旭  周羿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伊敏  周默涵  魏旭  周羿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外部冲击不断,中国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面临较多挑战和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创新能力异质性的企业决策模型,并内生化企业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了宏观冲击对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游成本上升时,短期看,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而低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减少研发投入和降低生产率,且所有企业的利润均下降;长期看,成本冲击会导致低效率企业退出、高效率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最终让高效率企业在增加企业研发及生产率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且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会有所提升。这意味着,长期看,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当总需求下降时,短期看,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均受到负面影响;长期看,总需求下降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行业结构,但会使行业规模缩小。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博  
创新驱动已成为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然而,技术创新通过怎样的路径影响微观结构调整,至今未得到系统性解答。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去杠杆的作用。从影响机理看,技术创新通过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调整成本对冲能力来调节企业杠杆水平,且该调节作用对过度杠杆企业表现为去杠杆效应,对杠杆不足企业表现为补杠杆效应。从加速机制看,一方面,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对杠杆率调整具有"加速"效应,且加速程度对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成长能力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的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水平越高,知识溢出效应越强,越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因此行业创新水平能够显著加速企业去杠杆进程,且探索性创新的加速效应更强。文章证明了技术创新在去杠杆进程中的作用,揭示了政策激励、行业溢出等创新驱动因素对去杠杆的加速作用,丰富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微观财务学内涵。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博  
创新驱动已成为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然而,技术创新通过怎样的路径影响微观结构调整,至今未得到系统性解答。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去杠杆的作用。从影响机理看,技术创新通过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调整成本对冲能力来调节企业杠杆水平,且该调节作用对过度杠杆企业表现为去杠杆效应,对杠杆不足企业表现为补杠杆效应。从加速机制看,一方面,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对杠杆率调整具有"加速"效应,且加速程度对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成长能力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的探索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