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1)
- 2023(8964)
- 2022(7536)
- 2021(6777)
- 2020(5756)
- 2019(13065)
- 2018(12797)
- 2017(25145)
- 2016(13164)
- 2015(15219)
- 2014(15288)
- 2013(15038)
- 2012(13870)
- 2011(12609)
- 2010(12609)
- 2009(12042)
- 2008(12009)
- 2007(10964)
- 2006(9698)
- 2005(8904)
- 学科
- 济(60388)
- 经济(60280)
- 管理(49937)
- 业(44416)
- 企(38376)
- 企业(38376)
- 方法(31065)
- 数学(27949)
- 数学方法(27726)
- 财(20426)
- 制(16435)
- 中国(14437)
- 务(13549)
- 农(13520)
- 财务(13518)
- 财务管理(13486)
- 业经(13361)
- 企业财务(13008)
- 融(11156)
- 金融(11154)
- 体(10975)
- 银(10908)
- 银行(10899)
- 贸(10511)
- 贸易(10502)
- 行(10346)
- 易(10184)
- 体制(9446)
- 理论(9157)
- 学(9118)
- 机构
- 大学(204311)
- 学院(199944)
- 济(87815)
- 经济(86160)
- 管理(82087)
- 理学(70258)
- 理学院(69608)
- 管理学(68691)
- 管理学院(68285)
- 研究(61012)
- 中国(49803)
- 财(46170)
- 京(41315)
- 财经(36410)
- 经(33069)
- 科学(31865)
- 中心(30057)
- 江(29913)
- 经济学(28593)
- 所(28534)
- 财经大学(27279)
- 农(26203)
- 经济学院(25876)
- 北京(25806)
- 业大(25632)
- 研究所(24957)
- 州(23487)
- 范(22957)
- 商学(22882)
- 商学院(22681)
- 基金
- 项目(130588)
- 科学(104754)
- 基金(98872)
- 研究(96745)
- 家(84249)
- 国家(83626)
- 科学基金(74039)
- 社会(64900)
- 社会科(61804)
- 社会科学(61791)
- 基金项目(51740)
- 省(48677)
- 自然(46553)
- 教育(45753)
- 自然科(45554)
- 自然科学(45546)
- 自然科学基金(44807)
- 资助(41094)
- 划(40514)
- 编号(37727)
- 成果(32124)
- 部(30748)
- 制(30088)
- 重点(28653)
- 国家社会(28158)
- 教育部(27718)
- 创(26997)
- 人文(26656)
- 大学(26532)
- 发(25896)
共检索到303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叶烽 林晏清 丁预立 陈独伊
信任的缺失和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会降低市场效率、阻碍经济增长。本文运用可控的实验方法,采用信息不对称的信任博弈框架,从信息维度和信息规模两种角度探讨提高市场信任水平并改善市场效率的方法。其中,信息维度是指所提供信息的不同类型,我们设置了承诺和声誉这两类信息;信息规模是指同类型信息的不同总量,我们将承诺和声誉这两种市场信息提供机制置于大小不同的两种信息规模中,检验信息规模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其作用。实验发现:首先,不同维度信息的引入均能提高买者的信任水平和卖者的可信任水平,并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其次,信息规模的扩张对不同维度的信息机制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叠加多种维度信息机制不一定引致更好的市场结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叶烽 罗干松 刘莹
医药分离是解决我国医疗市场上"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的重要医改举措,本文首先研究医药分离制度对医疗市场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引入竞争因素能否扩大医药分离制度对市场效率的正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医药分离制度对市场效率的提高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价格使得病人接受诊断服务的意愿下降,由此导致的效率损失部分抵消了过度治疗率下降带来的效率增加。竞争机制的引入对医生的过度治疗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医疗市场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仅医生或药店一方的竞争会在减少过度治疗的同时带来新的市场效率损失,而当医生和药店双方均竞争时,市场效率损失最小,病人福利也得到显著提升,因为此时病人更愿意进入市场接受诊断,医生的过度治疗行为也明显减少。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分离制度改革、解决医疗市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武 许荣 史清华 汪勇祥
本文充分利用中国的A-B股市场的独特结构,实证分析了产权保护对市场交易中不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某一城市的产权保护较好时,该城市的同一上市公司的A-B股的不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我们还尝试分析了可能的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产权保护影响了公司治理实践/信息的透明度,继而影响了同一企业的两个市场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而言,当产权保护较好时,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更好,透明度更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叶烽 叶航 汪丁丁
本文首次运用一组实验数据从个体微观角度考察了信任与合作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用信任博弈实验和GSS调查问卷两种方法测度了行为个体的信任水平,并以公共品博弈中的投资额作为其合作水平的度量,结果发现,信任水平的两种测度方法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即无论是否控制利他偏好,信任博弈实验中的投资额均可以被GSS信任指数解释;同时我们运用工具变量法处理了实验方法测度的信任和合作两个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并在控制个体差异和利他偏好及风险偏好等条件下,我们发现个体的合作水平与其通过信任博弈实验测度的信任水平显著正相关,但是与其通过问卷测度的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信任能够促进合作假说的成立依赖于信任水平的具体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甄红线 赵永刚
本文基于LMSW的理论框架,首次从信息披露制度的角度,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8个时间段,分段考察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市场效应,并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效应判别体系提供思路。实证结果显示,在1997、1999、2000、2006、2007子样本期内,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效应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对私人信息交易度C2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发现C2与证券市场走势成反向关系,国家最高立法部门和证监会制定的制度对降低C2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是直接而且效果显著的。
关键词:
信息披露制度 市场效应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平帆 章琳一
内部人寻租一直以来是理论与实务界关心的重点,如何有效抑制内部人寻租行为是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内部人交易度量内部人寻租,分析了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融券规模越大,内部人寻租越少。(2)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当中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文还将内部人交易分方向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卖出方向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融券制度影响内部人寻租的路径,发现"竞争效应"和"信息效应"是融券制度影响内部人寻租的两条重要路径。本文考虑了竞争性解释——分析师关注的作用,发现分析师关注并不能影响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本文还利用反面事实推断、倾向得分匹配、反向因果检验等方法,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内部人寻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内部人寻租行为的控制;扩充了有关融券制度的文献,为卖空制度的推行及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彬 史宇鹏 刘彦兵
本文在经典的信任博弈实验基础上,通过引入参与者待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来代表社会的外部风险,对外部风险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基本实验结果和回归结果均表明,当决策者面对外部风险时,决策者对他人的信任水平会显著降低。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减少社会外部风险的制度建设(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产权制度)除了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福利水平外,对提高社会信任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外部风险 社会信任 信任实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晚发 赵仲匡 刘颖斐 宋敏
本文研究发现,信用评级增加了分析师预测的公共信息,同时没有减少分析师预测的私有信息,即信用评级信息能够改善股票市场信息环境。具体地,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发现,信用评级能显著提高分析师预测精度、降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乐观偏差,且这种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低能力分析师跟踪的企业以及外资参股的评级机构中更加显著,这说明信用评级向分析师提供了新的信息。进一步地,信用评级只增加了分析师预测的公共信息,对私有信息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也不影响分析师的调研行为,上述结论表明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并不影响分析师拥有私有信息的优势,且信用评级机构与分析师之间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因此,金融监管应该加强对评级机构尽职调研的要求,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中介功能。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分析师预测 公共信息 私有信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良海 徐德信 章铁生
会计信息的投资效率功能受到怎样的制度环境约束?本文试图利用中国A股市场进行经验分析。文章选取我国2003~2014年沪深A股市场5298个公司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即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越高,这一负相关关系越明显。(2)金融业的市场化对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展现了我国A股市场企业通过财务信息透明度规避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的"自适应"机制,初步彰显了现阶段制度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定价与治理功能发挥的正效应。本文...
关键词:
制度环境 信息透明度 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美云
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在信息披露原则、发行信息披露制度、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方面可借鉴美国的经验 ,由不完全的信息披露转向完全的信息披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平新乔 杨慕云
对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有逆向选择模型、道德风险模型及信号显示等理论进行解释。逆向选择模型认为,商业银行事前不知道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抵押可以作为一个信号来显示借款人的类型,高质量的借款人通过抵押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低质量的借款人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不提供抵押品。道德风险模型认为,银行事前知道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但银行在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无法监督其行为,高质量的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低,低质量的借款人必须提供抵押品才能获得贷款,结果,抵押贷款利率更高,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不低于信用贷款的违约率。本文实证结果表明,道德风险模型预测的信贷市场均衡与信贷市场真实的均衡更一致,信用贷款的利率更低,而抵押贷款...
关键词:
信贷市场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家章 池建宇
本文利用2003-2011年间世界65个国家之间的面板数据,考察信任、正式制度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信任水平对中国的贸易流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与东道国的制度差距会增加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双边贸易往来;对OECD国家来说,东道国的正式制度对中国的贸易流量影响更为显著;对非OECD国家来说,东道国的信任水平对中国的贸易流量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根据不同制度因素的影响作用,对各种正式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重视非正式制度建设,努力提升社会信任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
信任 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交易成本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春峰 孙金帅 曲万成 房振明
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市场微观结构视角出发,运用LSB模型、VAR模型与PIN模型分别度量二级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实证研究了其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情况下,投资者为了自身的股东利益,会使得公司倾向于持有较少的现金资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透明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持有的现金资产也会获得较低的市场定价,反之则反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万晓榆 万婧
[目的/意义]基于在线知识问答社区平台,通过眼动实验阐明用户注意与用户信任的关系,有助于用户获得高质量的信息,维持知识问答社区平台的公信力与可持续运营。[方法/过程]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技术量化在线知识问答社区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明晰用户对各信息要素的注意力分配特征,并结合自我报告式量表探究用户注意力是否反映其对信息的信任判断;同时基于ELM模型探讨信源个人成就、信息内容和系统累计线索值与用户信任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对不同卷入度的信息,用户对各信息要素的关注情况存在差异,且各信息要素对用户信任判断的影响不同,用户对信息的认知加工也存在路径差异;用户注意力指标(注视时长、注视次数)与信任判断之间关系甚微,注视未必代表相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珊 马莉莉 郭家琛
本文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这一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考察了其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自贸区能够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辐射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融入全球市场对自贸区提升效应产生明显的辅助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使当地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要素,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生态,吸引数字资源流入以及优化供应链配置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效应由于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行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自贸区设立能够更好地促进成长期、新设立、高科技行业以及高环境不确定性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随着制度创新成果案例的复制推广,自贸区的微观政策效果愈加明显。本研究验证了自贸区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中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政策制定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