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4)
- 2023(15811)
- 2022(12754)
- 2021(11560)
- 2020(9246)
- 2019(20897)
- 2018(20405)
- 2017(38047)
- 2016(20815)
- 2015(22982)
- 2014(22984)
- 2013(22331)
- 2012(20767)
- 2011(18952)
- 2010(19169)
- 2009(17624)
- 2008(17455)
- 2007(16091)
- 2006(14606)
- 2005(13412)
- 学科
- 济(88441)
- 经济(88343)
- 管理(55385)
- 业(52544)
- 企(39533)
- 企业(39533)
- 中国(31261)
- 农(28540)
- 方法(28191)
- 地方(25001)
- 数学(23605)
- 数学方法(23373)
- 业经(22421)
- 财(19163)
- 学(18954)
- 农业(18862)
- 制(18491)
- 融(16841)
- 金融(16834)
- 银(16704)
- 贸(16698)
- 贸易(16679)
- 银行(16647)
- 行(16126)
- 易(15992)
- 发(15057)
- 环境(14007)
- 体(13729)
- 理论(13719)
- 技术(13400)
- 机构
- 学院(294800)
- 大学(292634)
- 济(119511)
- 经济(116917)
- 研究(111211)
- 管理(104823)
- 理学(87972)
- 理学院(86877)
- 管理学(85208)
- 中国(84904)
- 管理学院(84668)
- 科学(68618)
- 京(64794)
- 农(60362)
- 所(58004)
- 财(56021)
- 研究所(52318)
- 中心(49891)
- 江(47950)
- 业大(47249)
- 农业(47227)
- 财经(42832)
- 北京(41404)
- 范(40894)
- 院(40420)
- 师范(40330)
- 经(38785)
- 州(38286)
- 省(37124)
- 经济学(36130)
- 基金
- 项目(192092)
- 科学(149270)
- 研究(139132)
- 基金(135559)
- 家(121085)
- 国家(119989)
- 科学基金(100413)
- 社会(87671)
- 社会科(82866)
- 社会科学(82840)
- 省(77423)
- 基金项目(71009)
- 划(64955)
- 自然(63781)
- 教育(63515)
- 自然科(62330)
- 自然科学(62305)
- 自然科学基金(61171)
- 编号(56200)
- 资助(54048)
- 发(47038)
- 成果(46144)
- 重点(44197)
- 课题(41496)
- 部(40614)
- 创(40063)
- 创新(37493)
- 发展(37180)
- 展(36592)
- 国家社会(36349)
共检索到475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芳
本文基于统一大市场背景下,通过构建和测度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和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就市场一体化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并通过稳健性检验。但由于各省域在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上存在客观差距,导致市场一体化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相对而言,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较高的省域,其赋能作用表现的更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农产品流通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关系到农户的基本福利,且对城乡二元关系的破解、"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从农业价值链角度分析,我国现有农产品交易模式可分为四种: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交易模式、销售商为核心的交易模式、消费者为核心的交易模式、生产者为核心的交易模式。不同模式在农民福利、社会绩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构建以流通中介为核心的交易模式为主体、以销售商为核心的交易模式为发展方向、以生产者为核心的交易模式为重要补充、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交易模式为探索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忻红 李欣钰
加快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是协调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PEST分析方法对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车久菊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四降一升",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象的突出影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这不但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更可以促进我国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体化环境下,如何对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进行构建,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所以,本文基于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及一体化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城乡结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徐方
农产品滞销现象暴露了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根据菲德模型的构造思想,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城镇商贸流通部门和乡村商贸流通部门,构建出城镇商贸流通部门对流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模型,利用该模型测度了城镇商贸流通部门对流通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车久菊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四降一升",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象的突出影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这不但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更可以促进我国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体化环境下,如何对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进行构建,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所以,本文基于我国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及一体化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对策进行探讨,借此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我国的结构性调整,实现我国供给结构对我国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前瞻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迟乃封 张洁非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城乡一体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旭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媒体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们相约北京物资学院,欢聚一堂,召开第五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北京物资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本次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现场、关心我校的各位领导,对来自各地的专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姝颖
内外贸一体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供求因素、货币因素、国际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等一系列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从多方面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流通主体、客体、载体、模式及环境都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大影响。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降低农产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构建国内外统一的市场和基于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体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市场范围并实现企业目标,正确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内外贸一体化 流通体系 农产品价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姝颖
内外贸一体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供求因素、货币因素、国际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等一系列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从多方面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流通主体、客体、载体、模式及环境都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大影响。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降低农产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构建国内外统一的市场和基于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体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市场范围并实现企业目标,正确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内外贸一体化 流通体系 农产品价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颜少君
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多年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仍存在对现代流通的科学内涵把握不足,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流通成本尤其物流成本偏高,现代流通发展不平衡,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制度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全球观念,着眼于拓展全球流通网络,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加强政府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流通的先导作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流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综合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 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薇
本文立足于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与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进行实践探索,发现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呈现出主体体系完善、客体体系优化和技术体系升级等特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出规模整体收缩、结构日益优化的特征。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提供的直接性经验证据表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当期和滞后期均显著正向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且滞后期的显著性更突出,影响系数更大;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参与水平的正向影响效果微弱。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提供的间接性经验证据表明,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促进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中介效应与比例均存在自东向西递减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永瑜 章印
现代流通体系是数字经济时代供给与需求持续动态平衡的有效载体,是区域经济协同并进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我国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现状,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信息五个环节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系统,并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08-2020年全国及31省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及各环节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看,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偏低且增速提升显著,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分布。第二,分环节看,长板环节为信息、消费和分配,短板环节为生产和交换;现代流通体系虽有长板引领但短板制约性不断提升。第三,从区域看,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作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核心省份,产生强大的流通能力突破区域边界辐射全国;中部、东北、西部地区依托优势省份安徽、辽宁、四川,带动区域内省份共同发力形成畅通循环;东部地区核心省份和其他地区优势省份依托产业链、物流网络互促互进,形成联动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静 石桥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北京物资学院主办,中国流通经济杂志与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暨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层峰会于2011年10月15日在北京物资学院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致信祝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