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8)
- 2023(11131)
- 2022(9468)
- 2021(9116)
- 2020(7478)
- 2019(17667)
- 2018(17569)
- 2017(33093)
- 2016(17679)
- 2015(19533)
- 2014(19566)
- 2013(18607)
- 2012(16574)
- 2011(14659)
- 2010(14455)
- 2009(12831)
- 2008(12310)
- 2007(10188)
- 2006(8866)
- 2005(7581)
- 学科
- 济(69085)
- 经济(69000)
- 管理(50044)
- 业(44592)
- 企(37877)
- 企业(37877)
- 方法(31028)
- 数学(27429)
- 数学方法(26987)
- 中国(20717)
- 财(18464)
- 农(17560)
- 地方(16087)
- 业经(15518)
- 制(15058)
- 理论(12176)
- 农业(11607)
- 学(11470)
- 务(11059)
- 贸(11048)
- 贸易(11042)
- 财务(11014)
- 财务管理(10976)
- 易(10660)
- 体(10649)
- 企业财务(10376)
- 环境(10280)
- 和(10070)
- 银(10055)
- 银行(10049)
- 机构
- 学院(230526)
- 大学(230415)
- 管理(93029)
- 济(92459)
- 经济(90260)
- 理学(80331)
- 理学院(79372)
- 管理学(77927)
- 管理学院(77437)
- 研究(72422)
- 中国(55412)
- 京(48157)
- 财(44158)
- 科学(42785)
- 中心(35410)
- 江(35157)
- 财经(34817)
- 所(33238)
- 范(32701)
- 师范(32448)
- 经(31821)
- 业大(30758)
- 农(30193)
- 研究所(29828)
- 北京(29644)
- 经济学(28493)
- 州(27634)
- 院(27621)
- 师范大学(26414)
- 财经大学(26115)
- 基金
- 项目(160438)
- 科学(129240)
- 研究(119896)
- 基金(118444)
- 家(101845)
- 国家(101006)
- 科学基金(89856)
- 社会(77768)
- 社会科(73779)
- 社会科学(73763)
- 基金项目(63546)
- 省(62147)
- 自然(58161)
- 自然科(56869)
- 自然科学(56860)
- 教育(56814)
- 自然科学基金(55801)
- 划(52473)
- 编号(49130)
- 资助(46826)
- 成果(38245)
- 重点(35755)
- 部(35579)
- 创(34100)
- 发(33806)
- 课题(33186)
- 国家社会(32718)
- 创新(31787)
- 教育部(31501)
- 大学(31172)
- 期刊
- 济(99366)
- 经济(99366)
- 研究(69220)
- 中国(46689)
- 财(35666)
- 管理(34367)
- 教育(30070)
- 学报(29194)
- 科学(29175)
- 农(25663)
- 大学(23761)
- 技术(22629)
- 学学(21697)
- 融(19836)
- 金融(19836)
- 农业(16904)
- 业经(16617)
- 财经(16400)
- 经济研究(15113)
- 问题(14475)
- 经(14167)
- 图书(13528)
- 发(11638)
- 理论(11227)
- 现代(10859)
- 财会(10706)
- 资源(10672)
- 统计(10550)
- 技术经济(10512)
- 实践(10311)
共检索到339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菠阳 李铭 易成栋
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空间规划又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近年来,以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为目标,中央多部委推进的多个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工作,为未来我国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多个试点城市案例为研究对象,系统回顾了不同背景、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试点工作的差异,并试图梳理前一阶段的空间规划改革工作在规划定位、技术逻辑、试点创新、思维进阶等方面的演进脉络,并对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
市县空间规划 改革 演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张鲸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宁夏进行的"三规合一"和空间规划试点,为探索我国空间规划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目前建立的县(市)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需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第一,空间规划区划体系。目前,"三区、三线"空间区划体系在省域空间范围较好地发挥了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但是很难实现县(市)全域空间用途管制的目标,有必要在"三区、三线"的基础上进行更细化的功能区划,为实现基于土地产权地块的全域空间用途管制奠定基础。第二,空间规划"一张图"。目前,空间规划"一张图"是以国土部门土地利用规划图斑为基础,使得其缺乏弹性与科学性,需要在中观层次上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功能区划体系为主体来编制空间规划"一张图"。第三,空间规划"双评价"技术。"双评价"技术对地方环境承载力和空间适宜性宏观态势判断较为准确,但要准确识别空间开发适宜性区域的操作性较差,因此,除了理性的规划技术过程外,不仅要强化空间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要强化不同层级政府、不同政府部门及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逐步建立起自下而上空间规划编制过程。
关键词:
空间规划 三规合一 空管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姚月
"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实现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空间规划体系如何构建、空间规划如何编制、如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问题日益受到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从空间规划的本质出发,总结了广东省多年来基于"多规合一"形成的"一套目标体系、一张规划蓝图、一套项目库、一套实施协调机制、一个信息平台"的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路径,"全地域"覆盖、"全领域"衔接、"全过程"管控和"大数据+"的空间规划编制评估方法,以及"指引+标准+协调机制"的空间规划政策保障等有益经验,并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的总体思路,以期为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规划改革 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官卫华 杨梦丽 朱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加快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结合南京地方实践,首先分析揭示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特征,摸清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动向,然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深入认知当前村庄规划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村庄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覆盖进行空间分析,尝试探索“分层管控、分级审批”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创新和“依法行政、分类管理”的村庄规划实施管理路径创新,以规划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凤英 宫远山 杨一苇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要求,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以海城市(县级市)为案例,探讨性提出碳减排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范式,即现状碳排放特征评价与分析、碳减排目标选择与确定、碳减排情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在现状碳排放特征评价与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514”分析法,即围绕5方面14项“易于空间化”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在碳减排情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中,提出了“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定措施”四个逻辑递进且层次关联的策略制定路径与方法。案例研究表明,多措并举的县域低碳综合规划策略可使海城市2035年碳排放量降为17658万tCO_2,比基准情景减少30%,约7244.44万tCO_2,达到设定减排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吕迪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既体现地方事权,又关系着实施落地,而在两者交集之下,土地发展权成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核心。研究立足对新时期土地发展权的再认识,对其内涵给予深化拓展,提出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建构三条创新路径:基于政策区、政策边界与发展权挂钩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实施创新+政策工具统筹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管理创新+权力责任清单的路径创新,以期为新时期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深化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保军
回望历史越久远,前瞻未来越清晰。回顾7年来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研究的历程,有利于准确判断当前宏观发展趋势和展望未来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的发展前景。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回顾多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它本身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总体规划的综合、统筹、协调,一级城市政府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将无从着手。在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研究中,作为一个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志强 张辉 杨枫
当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市县层面上位承接、侧位对接、下位衔接已成为规划管理发展趋势。"上位承接"即落实上级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侧位对接"即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部门规划,"下位衔接"即指导规划区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等详细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根榕 顾朝林 陈乐琳
通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回顾,阐明土地利用布局原理,建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三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文章构建的技术方法为:(1)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对研究区域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总体对比分析,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未变化区和变化区;(2)从符合自然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两个原则出发,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合理性判别准则,根据“双评价”中各要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研究区域各类用地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3)根据文章设计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7种土地利用调整情景,构建基于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支撑。文章通过以兴安盟为案例开展以图斑为单元的多情景国土空间规划,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以“三调”图斑为单元的土地利用布局以及更加精细化的规划管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秋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分水岭,是标志着对我国多年来比较僵化的经济体制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的开始。作为整个金融体制的组成部分,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的信用社体制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与全面展开三大阶段,历时十年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推动信用社深化改革,从而实现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标,对十年来信用社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黄尚宁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按照意见要求,2019年要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0年要基本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近年来进行区级国土规划编制以及在柳州等部分城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的经验,加快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GZPI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创于1953年,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城乡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GZPI业务涵盖了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与景观、岩土工程、工程管理与咨询六大领域,并始终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兼顾质量标准、法律法规、业主期望和公众利益的统一,重视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对具体项目的要求。GZPI作品与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际。拥有多名院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超
新时代城市规划正在从工程建设转向空间治理,公共空间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公私利益博弈和空间事务集中的糅合体,是聚焦规划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领域。通过回溯城市治理的“空间性”及公共空间对于社会生产与社会治理的核心意义,阐明公共空间已成为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空间治理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规划手段之间的关联机理,从而提出公共空间规划模式治理化转型的四方面要点。最后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在地实践为例,进一步探讨了公共空间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法论,以期发现改良以往技术弊端和盲点的可能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青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问题获得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经济学和区域与城市研究特别是经济地理学,本文对这两个学科在知识溢出方面的主要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描述了经济学观察单元从企业转向空间的必然性,以及区域和城市研究对知识溢出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军明 李娜 闫孟宇
基于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成果,利用CiteSpace工具、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梳理并绘制出直观、专业性的图谱和表格,厘清了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的主要论域、现有成效及进展状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培育机制是否健全、培育环境和培育方式是否合理,还需要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内生动力,发挥培育主体的协作合力,提升政府部门横纵联动的治理效力。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