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1)
2023(4455)
2022(3717)
2021(3831)
2020(3308)
2019(7656)
2018(7180)
2017(13618)
2016(7651)
2015(8547)
2014(8380)
2013(8405)
2012(7581)
2011(6203)
2010(6459)
2009(6087)
2008(6825)
2007(6183)
2006(5564)
2005(5194)
作者
(18887)
(15797)
(15650)
(15005)
(10237)
(7311)
(7068)
(6007)
(5778)
(5735)
(5302)
(5239)
(5128)
(5100)
(4935)
(4637)
(4619)
(4605)
(4573)
(4569)
(3807)
(3801)
(3729)
(3651)
(3573)
(3534)
(3495)
(3475)
(3118)
(3051)
学科
管理(40854)
(34574)
(32509)
企业(32509)
(29450)
(22659)
经济(22611)
(16676)
财务(16655)
财务管理(16603)
企业财务(15990)
方法(12414)
财政(12383)
(10417)
数学(10130)
数学方法(10086)
(9827)
(7248)
(7216)
(7004)
中国(6413)
体制(6294)
(6223)
制度(6222)
业经(6059)
人事(5969)
人事管理(5968)
(5693)
银行(5693)
(5175)
机构
学院(97799)
大学(97600)
管理(44230)
(38121)
经济(37179)
理学(36265)
理学院(35962)
管理学(35663)
管理学院(35446)
(33278)
研究(25695)
中国(25445)
财经(21273)
(19755)
(19272)
(15934)
财经大学(15670)
科学(13383)
中心(13191)
(12790)
北京(12624)
(12540)
商学(12535)
商学院(12427)
(10991)
经济学(10843)
公司(10731)
(10625)
研究所(10207)
会计(10198)
基金
项目(55530)
科学(44259)
研究(42404)
基金(41879)
(34751)
国家(34405)
科学基金(31196)
社会(27255)
社会科(25866)
社会科学(25855)
基金项目(22421)
(20238)
自然(20164)
教育(19927)
自然科(19766)
自然科学(19762)
自然科学基金(19464)
编号(17886)
资助(17423)
(16636)
成果(15393)
(12974)
(12335)
项目编号(12152)
人文(11908)
教育部(11846)
(11754)
重点(11496)
(11221)
课题(11146)
期刊
(47325)
经济(47325)
(35962)
研究(32806)
中国(23153)
管理(19858)
(14054)
金融(14054)
财经(11859)
会计(11024)
学报(11016)
财会(10954)
科学(10803)
(9959)
大学(9441)
学学(8868)
(8796)
教育(7731)
(7671)
财政(7671)
通讯(7585)
会通(7562)
技术(7526)
经济研究(7322)
(7174)
业经(6561)
(5390)
农业(5133)
问题(5118)
现代(4942)
共检索到165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柯小霞  
本文选取2014-2016年沪深上市A股中由105家央企大股东控股的354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市值管理、大股东财务困境与掏空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处于财务困境的央企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实施掏空行为的动机更大。但是市值管理具有公司治理作用,对财务困境下的大股东的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有抑制作用。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黎明  刘文琦  
本文基于大股东的财务状况这一独特视角刻画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并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在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的研究表明,是否陷入财务困境会显著地影响大股东"掏空"的行为动机,处于财务困境的大股东更有可能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政府干预会影响财务困境下的大股东"掏空"行为,企业所在的地区政府干预越大,处于财务困境的大股东越容易发生"掏空"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国坚  林东杰  张飞达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在一个简单的框架下,笔者运用进化博弈理论从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大股东与监管当局的博弈关系。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表明:监管当局的超额收益、正常收益、大股东的掏空金额、租金等初始条对博弈均衡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借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得出,不同的掏空金额会导致博弈双方出现多重均衡,但并非所有均衡点都具有安定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嘉伟  王铷州  蒋影  
以大股东掏空为代表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始终是新兴市场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受到学界、业界和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在新的技术和经济背景下,能否从技术治理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具有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实践上的现实价值。本文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数字经济水平越高,大股东掏空程度越低,这一结果通过多种检验后依然稳健,信息机制和竞争机制是数字经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核心机制。市场化程度和法治环境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越显著。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之间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管理层持股和内部控制具有替代效应,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具有补充效应。本研究为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缓解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对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育辉  吴世农  
本文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被减持上市公司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而在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减持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披露好消息,或将坏消息推迟至减持后披露;减持规模越大,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就越高;相比其他大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操控更严重,获得的减持收益也更高。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通过操控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来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实,为监管机构加强大股东行为的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国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规律与新优序融资顺序理论不符,用大股东利益掏空行为可以合理解释。以2008-2010年间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融资偏好与利益掏空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控制下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幅度、关联交易水平与资金占用程度更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更低;大股东利用股权融资行为实现了控制权隐性收益和财富转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婷  程博  王菁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压力,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公司政治治理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随政府干预水平和财务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政府干预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政治治理效应越好。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公司政治治理层面理解大股东掏空行为,为政府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直接的微观证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治理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智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剖析控制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关系,结合制度困境以及契约不完备观点,提出内部控制分层控制观点,认为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时,重点抑制那些缺少社会资本接近或补偿的大股东,构建社会域嵌入的内部控制分析框架,为内部控制经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利用2009~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关联销售和合资合营四类关联交易事项数据,回答三个问题:何种类型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掏空首选?内部控制对大股东的权力强度有无影响?内部控制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关联担保仍是大股东偏爱的传统掏空方式,资金占用方式中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呈现出功能弱化现象;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掏空时,内部控制明显发挥对大股东权力强度和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海声  王华宾  陈宁  冯莉  
利用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07—2014年媒体报道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媒体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超出正常业务与资金往来需要的异常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获取私利的行为进行了识别和监督;媒体对关联交易方式的掏空行为具有监督作用,但是这种监督作用较弱;媒体对资金占用方式的掏空行为表现出较强的监督作用,报纸媒体的监督作用明显更强;媒体的监督作用受到制度环境和分析师跟踪的重要影响。研究也表明,在我国法律制度对外部投资者保护不足的情况下,媒体对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保护了投资者产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侠  马忠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或有形资产比重较高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控制程度会显著地影响机构调研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此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大股东掏空的度量方法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削弱大股东的信息优势,有效监督和约束其私利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七中  韩建清  马蓓丽  
本文分别采用混合样本和PSM配对样本,通过研究2009年-2013年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揭示内部控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抑制效应一直持续到内控缺陷披露之后的第二年才衰减消失,但对大股东权力强度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也为化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益与成本"之争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党宏欣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