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7)
2023(2534)
2022(2075)
2021(2138)
2020(1555)
2019(3453)
2018(3405)
2017(5253)
2016(3044)
2015(3153)
2014(3005)
2013(2664)
2012(2577)
2011(2436)
2010(2593)
2009(2093)
2008(2113)
2007(1871)
2006(1662)
2005(1572)
作者
(7228)
(5941)
(5808)
(5723)
(3907)
(2871)
(2796)
(2296)
(2235)
(2089)
(2062)
(2053)
(1810)
(1808)
(1807)
(1752)
(1746)
(1744)
(1710)
(1663)
(1463)
(1453)
(1432)
(1413)
(1363)
(1340)
(1301)
(1291)
(1247)
(1178)
学科
管理(8215)
(7774)
经济(7755)
(7210)
(6168)
企业(6168)
(3503)
(3357)
(3099)
业经(2985)
中国(2985)
(2685)
工作(2396)
(2280)
金融(2280)
教育(2273)
体制(2205)
农业(2146)
(2140)
银行(2135)
环境(2111)
(2081)
(2070)
方法(2007)
(1987)
(1980)
财务(1977)
财务管理(1973)
企业财务(1917)
理论(1855)
机构
大学(38831)
学院(38053)
研究(14397)
管理(13352)
(13325)
经济(12965)
中国(11461)
理学(11220)
理学院(11051)
管理学(10923)
管理学院(10833)
(8369)
(7858)
科学(7682)
(6791)
中心(6602)
(6443)
师范(6424)
研究所(6107)
财经(5833)
(5491)
北京(5442)
师范大学(5405)
(5355)
(5346)
(5252)
教育(4908)
(4574)
财经大学(4359)
研究院(4296)
基金
项目(24372)
研究(20457)
科学(19064)
基金(17003)
(14720)
国家(14565)
社会(12876)
社会科(11993)
社会科学(11987)
科学基金(11947)
教育(9524)
编号(8890)
(8732)
基金项目(8566)
成果(8332)
(7886)
自然(6369)
课题(6302)
自然科(6187)
自然科学(6187)
资助(6112)
自然科学基金(6075)
重点(5944)
(5774)
(5768)
(5627)
项目编号(5609)
(5483)
(5352)
国家社会(5332)
期刊
(16768)
经济(16768)
研究(11919)
中国(9092)
教育(7545)
(6070)
(6063)
科学(5282)
学报(5268)
管理(5153)
(4479)
金融(4479)
农业(4438)
大学(4352)
学学(3908)
世界(2739)
财经(2645)
(2593)
图书(2529)
业经(2522)
技术(2395)
(2322)
经济研究(2322)
(2314)
社会(2251)
(2185)
论坛(2185)
职业(1999)
现代(1967)
书馆(1946)
共检索到60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宏纯  
2015年12月12日注定将载入史册。这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圆满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这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巴黎协定》的出台,让全球气候治理结束了群龙无首的"无政府时代",被称为自京都会议之后全球最为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宏  
在2015年12月的巴黎,世界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诞生。在这一协定中,世界各国庄严承诺,要大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21世纪之内将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基准线内。但是《巴黎协定》雄心勃勃的承诺并没有一套具体的实施细则来落实。一转眼,三年过去了。2018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开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博文  
《巴黎协定》开启了"五年评审+国家自主贡献"的全新模式,各国针对减排的资金安排也出现了变化。气候融资视角下的碳金融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与资金融通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它不仅具有以碳配额作为新型标的资产融资的特殊性,而且在交易上也具有复杂性。为保障后巴黎时代以气候融资为主的碳金融业务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完善和创新国际碳金融法律制度。中国已于2017年12月统一了全国碳交易市场,并在国际气候融资领域有较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碳金融的机构设置、碳金融产品和碳金融服务等方面还缺少法律规制。因此,在借鉴国际碳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气候融资视角下碳金融法律制度,对保障中国统一的碳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少甫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已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到2015年《巴黎协定》的通过,国际社会围绕着应对气候变暖作出了坚苦卓绝的努力,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困局的决心。尽管《巴黎协定》的通过标志着人类应对全球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潇  孙悦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的进入新阶段,并确立了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协定聚焦了基本原则、三项长期目标、"自主贡献+盘点"以及法律约束力等主要问题,充分体现全球治理模式中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三大特征。东北亚是东亚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同时也面临严峻大气问题,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东北亚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各有侧重,并将按照协定的要求,通过确立基本原则及共同目标、构建区域合作治理的多元主体、完善合作治理机制、开拓合作渠道,促进区域大气治理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邹骥  陈济  钟洋  
绿色气候基金(GCF)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资金工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由2010年坎昆会议决定建立的GCF是《公约》下资金机制的两个运营实体之一,也正是发达国家履行《公约》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窗口。GCF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二十国集团(G20)的认同。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公报在谈及气候资金问题时着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博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法渊源,它建立了集权治理模式,其“自上而下”的减排规则形塑了气候治理国际公权力的雏形。而《巴黎协定》却打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治理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分权治理模式。各缔约国需要自主推动气候多边进程,但由于受到公共卫生危机及俄乌冲突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规则体系依托于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法治分殊制衡。减排规则变迁加剧了各缔约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面的分歧,为体现国家自主性与规则协同性共存的互动效果,中国应当积极应对“气候保护主义”倾向,在参与全球气候谈判的过程中,力争主导制定全球碳市场多边合作的国际规则。加快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气候合作的法律方案,体现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担当,共建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与自然之生命共同体。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作为海明威迷,美国人约翰·里兰竟然通过海明威的小说和生活资料整理出与海明威有关的巴黎地名132处,这就是文学青年的历史学术研究。按图索骥,喜欢海明威的粉丝就此可以重走海明威路。我也是海明威迷,去过他在古巴哈瓦那的寓所、住过的宾馆和美国芝加哥的出生地。巴黎因海明威一句"流动的盛宴"(movable feast)更加深我对这座浪漫城市的想象。和很多人一样,我对巴黎的喜爱也是难以言表的。巧合的是,我的那次行程还有一个目的是拜访王重民先生有关的地点。我也统计过王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地点,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姜英兵   张伟杰  
在经济低碳转型的背景下,股票市场能否借助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向新能源产业集聚,是股票市场绿色有效性的关键。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股票市场对《巴黎协定》签署的反应,考察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与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非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在《巴黎协定》签署事件窗口期内的股票收益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主要通过企业价值增长机制和投资者关注机制影响新能源企业的股票收益,并且企业价值增长机制的作用程度高于投资者关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变化治理力度加强对新能源企业股票收益的积极影响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竞争度更高行业、议价能力较弱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对充分发挥气候变化治理实践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开展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亮平  陶文铸  
介绍了法国"大巴黎"计划的背景及主要内容。以巴黎为例,分析了当代西方大都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空间分隔与社会分异危机。提出改革我国大都市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规划体系,通过"跨界规划"与"跨线设计"手段,打破城市空间分隔与社会分异的藩篱,促进我国大都市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作为《巴黎协定》能力建设条款实施的现实基础,前《巴黎协定》时期的能力建设行动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的能力建设行动迫使"77国集团+中国"加大能力建设的"自助"比例,其或将倒逼《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原则的重构,对气候资金规则和气候技术规则的适用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在前《巴黎协定》时期,中国应明确坚守CBDR原则之立场,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逐步完善国内能力建设的顶层机制设计,并分阶段重构中国能力建设的法律制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熹  刘滨  周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莫建雷  段宏波  范英  汪寿阳  
本文对《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与气候目标进行量化评估,考察了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政策驱动下,未来碳排放、能源消费及经济产出(GDP)的演化趋势,得到了实现碳达峰目标、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和碳强度目标所需的政策措施与成本,并基于此分析了三种目标和两种政策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上述目标需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碳强度目标相对最易实现,碳达峰目标次之,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相对最难达成。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成本因政策选择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碳定价和非化石能源补贴的混合政策可以较低成本实现上述目标。特别地,50元/吨CO2和30%非化石能源补贴政策组合可同时实现上述目标,年度GDP损失区间为0. 7%—1. 2%,均化水平为0. 87%。建议我国未来进一步采取减排措施,强化能源与气候目标的协同设计,充分利用碳定价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政策组合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作为《巴黎协定》能力建设条款实施的现实基础,前《巴黎协定》时期的能力建设行动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的能力建设行动迫使"77国集团+中国"加大能力建设的"自助"比例,其或将倒逼《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原则的重构,对气候资金规则和气候技术规则的适用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在前《巴黎协定》时期,中国应明确坚守CBDR原则之立场,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逐步完善国内能力建设的顶层机制设计,并分阶段重构中国能力建设的法律制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江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然而,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美国并未真正退出该条约。因为《巴黎协定》的条文规定明显限制了美国的退约行为。对此,国际法形式主义理论认为,正是基于法律形式的存在,国际法对美国的退约行为产生了相应的制度粘性。未来,对中国而言,一方面,应重视《巴黎协定》后续规则构建中的形式要件,积极把握规则设计的剩余权力。另一方面,也应与美国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与沟通,以期促成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