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2)
- 2023(4414)
- 2022(3659)
- 2021(3741)
- 2020(3004)
- 2019(7278)
- 2018(7007)
- 2017(12083)
- 2016(6510)
- 2015(7742)
- 2014(7416)
- 2013(7579)
- 2012(7323)
- 2011(6993)
- 2010(6612)
- 2009(6334)
- 2008(6156)
- 2007(4876)
- 2006(4327)
- 2005(4143)
- 学科
- 济(32176)
- 经济(32153)
- 方法(14261)
- 管理(13442)
- 数学(13413)
- 数学方法(13372)
- 中国(13061)
- 业(12554)
- 贸(9378)
- 贸易(9373)
- 易(9240)
- 企(8561)
- 企业(8561)
- 农(7435)
- 财(5989)
- 出(5685)
- 制(5621)
- 关系(5581)
- 银(5580)
- 银行(5578)
- 融(5555)
- 金融(5554)
- 行(5505)
- 学(5181)
- 环境(4609)
- 发(4600)
- 业经(4584)
- 农业(4573)
- 口(4532)
- 出口(4530)
- 机构
- 大学(97131)
- 学院(92303)
- 济(51206)
- 经济(50716)
- 研究(43929)
- 中国(34458)
- 管理(31785)
- 理学(27046)
- 理学院(26670)
- 管理学(26418)
- 管理学院(26238)
- 科学(23484)
- 所(22824)
- 京(22147)
- 研究所(20978)
- 财(20673)
- 中心(18474)
- 经济学(17901)
- 农(17425)
- 财经(16640)
- 经济学院(16104)
- 经(15675)
- 院(15001)
- 北京(14745)
- 科学院(14604)
- 农业(14178)
- 财经大学(12696)
- 业大(12620)
- 研究中心(12237)
- 范(11836)
- 基金
- 项目(62247)
- 科学(49614)
- 基金(48956)
- 家(44491)
- 国家(44253)
- 研究(44154)
- 科学基金(36249)
- 社会(30977)
- 社会科(29530)
- 社会科学(29527)
- 基金项目(24786)
- 自然(22006)
- 自然科(21544)
- 自然科学(21539)
- 自然科学基金(21208)
- 资助(20802)
- 教育(19601)
- 省(19341)
- 划(18549)
- 中国(17189)
- 部(16254)
- 国家社会(14987)
- 重点(14963)
- 编号(14876)
- 发(13937)
- 教育部(13919)
- 成果(12762)
- 重大(12712)
- 创(12574)
- 人文(12133)
共检索到151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盛锦山 韩龙植 曹桂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军民 周清明 唐浩
为了提高旱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钾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施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增穗、增重有明显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成穗率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氮、磷、钾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不同处理间的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巴西陆稻IAPAR9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周清明 李军民
为了提高旱稻的产量、质量,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湖南省红黄泥土壤条件下巴西陆稻IAPAR9栽培中施肥量与产量、米质的数学模型,并分别优选出高产量、高利润各10套施肥方案和米质最佳施肥方案.当N,P2O5,K2O分别为295.2,147.6,295.2 kg/hm2 ,三者比例为2∶1∶2,可获得最高产量5 012.64 kg/hm2,最高利润为2 975.76元/hm2,最高整精米率62.56%,较低垩白粒率19.19%和最高蛋白质10.24%.
关键词:
巴西陆稻 配方施肥 数学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祖铭 李自超 余荣穆平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 8个和陆稻品种 7个 ,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 ,在 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 ;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 ,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比水稻高 ,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 ;水陆稻幼苗 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根长 根基粗 叶片水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凤益 陶大云 杨桂芬 杨江义
1992年在中国云南及其它20多个国家或地区同时进行IURON(国际陆稻观察圃)试验。根据IRRI(国际水稻所)汇总资料分析表明:国外中秆、中早熟材料在云南种植后仍然表现为中秆、中早熟;各试点(除孟加拉国外)粳稻比籼稻更适应陆稻生产条件,粳稻的综合评价优于籼稻;株高、生育期在云南与各试点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依此规律提出相关方程供云南引种时参考。云南陆稻引种策略应以中秆、中早熟粳型陆稻为主。
关键词:
陆稻,引种,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亚洁 许德美 孙斌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旱种 籽粒灌浆 垩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凤山 侯建华
在大田栽培水分亏缺条件下,对3个陆稻品种的部分抗旱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两种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差异,从而对其抗旱性鉴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细胞膜透性,组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百分率,根冠比等都可作为陆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应用以上指标采取模糊隶属法对3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合江5号属全期弱抗品种,东陆1号为全期中抗品种,推广1号属前期中抗,后期弱抗品种。
关键词:
陆稻,抗旱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菊红 屠乃美 张桂莲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 80 为杂交组合,R80 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 1.453 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性状比较 栽培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超 刘文欣 赵笃乐
选用 2个陆稻品种作为抗旱类型 ,2个水稻品种作为敏旱类型 ,以 PEG作为水分胁迫剂 ,通过对幼芽、幼根和幼苗等不同时期或状态的 PEG胁迫比较水、陆稻的生长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陆稻幼芽粗度、幼根粗度差异相对较小 ;陆稻幼芽长度、幼根长度、发芽率及 3周后苗高等明显比水稻表现有较强的生长势 ,因此可用这些性状与抗旱品种的相对生长势鉴定水、陆稻的抗旱性 ,未浸种处理的种子可用 15%的 PEG溶液胁迫 ,浸种处理过的种子可用 2 0 %的 PEG溶液胁迫。低浓度的 PEG溶液 ( 2 0 % )胁迫对所有试验材料损...
关键词:
水稻 陆稻 PEG胁迫 抗旱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颂平 周清明
从抗旱性机制、鉴定、基因工程、遗传与育种 4个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稻抗旱性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提出了陆稻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陆稻 抗旱性 机制 鉴定 遗传与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祁忠占 宋玖雪 彭永康
对10个水稻栽培种和10个陆稻栽培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和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POD和COD同工酶都有较明显的差异,陆稻根系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水稻的含量,陆稻的POD同工酶谱带数虽少于水稻,但苗期和分蘖期酶谱带总面积却高于水稻.在不同发育时期,陆稻中POD同工酶谱型变化较水稻稳定.陆稻根系中COD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水稻,但苗期和分蘖期大部分COD同工酶的相对酶活性低于水稻,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在开花期尚能检测到COD_7酶带.与水稻相比,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COD同工酶谱型的变化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忠兰 周继华 唐明贤 叶嫩 林维胜 武功文 闻禄
云南南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但保证粮食安全的要求是一致的。孟连县芒糯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全村没有任何水田,粮食生产主要以陆稻和玉米的二元种植结构为主。在对芒糯自然村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用0.179 hm2耕地保证农民能够达到"每年人均428 kg的稻谷、180 kg的玉米"粮食安全需求;通过优化粮食作物的二元结构种植模式,采用15行陆稻间2行玉米的间作方式,即可达到粮食安全需求,同时比传统的净作玉米或净作陆稻户均可以节约0.2 hm2耕地用于发展其它经济作物。
关键词:
陆稻 间作 玉米 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