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3)
2023(7479)
2022(6304)
2021(5727)
2020(4699)
2019(10660)
2018(10389)
2017(20331)
2016(11055)
2015(12229)
2014(12477)
2013(12429)
2012(12341)
2011(11565)
2010(12501)
2009(12053)
2008(11125)
2007(10057)
2006(9527)
2005(8788)
作者
(33777)
(28535)
(28330)
(27135)
(18614)
(13388)
(12782)
(10884)
(10756)
(10513)
(10183)
(9651)
(9409)
(9339)
(9250)
(8825)
(8392)
(8324)
(8284)
(7909)
(7529)
(7064)
(6960)
(6726)
(6581)
(6567)
(6307)
(5981)
(5831)
(5686)
学科
(69164)
经济(69113)
管理(31290)
(27326)
(21040)
企业(21040)
方法(20002)
地方(18617)
数学(17694)
数学方法(17456)
(14912)
中国(14870)
(13197)
地方经济(12993)
业经(12176)
(11864)
(10974)
(10161)
(10118)
金融(10117)
农业(9865)
(9231)
贸易(9226)
(9177)
银行(9162)
环境(9001)
(8936)
(8858)
及其(8473)
(8021)
机构
学院(173296)
大学(172566)
(84373)
经济(82756)
研究(67335)
管理(62020)
理学(52170)
理学院(51536)
中国(50895)
管理学(50644)
管理学院(50314)
(38364)
科学(38240)
(36129)
(34932)
研究所(31374)
财经(29595)
中心(29008)
(28887)
(27750)
经济学(27162)
(26738)
经济学院(24011)
(23632)
(23439)
北京(23267)
师范(23250)
业大(22297)
财经大学(21585)
农业(21556)
基金
项目(104723)
科学(82639)
研究(77764)
基金(76094)
(65921)
国家(65381)
科学基金(55095)
社会(51083)
社会科(48439)
社会科学(48426)
(40129)
基金项目(38541)
教育(34983)
(33731)
自然(33711)
自然科(32900)
自然科学(32886)
资助(32470)
自然科学基金(32303)
编号(30608)
成果(26700)
(24641)
重点(24062)
(23655)
课题(22623)
国家社会(21290)
(20774)
发展(20374)
教育部(20327)
(20274)
期刊
(106241)
经济(106241)
研究(59676)
中国(33718)
(27721)
(26055)
管理(25141)
学报(24354)
科学(23901)
(20724)
金融(20724)
大学(18996)
学学(18116)
经济研究(17827)
农业(17558)
教育(15812)
财经(15773)
技术(14867)
业经(14576)
(13782)
问题(13237)
(11159)
国际(10552)
技术经济(10274)
世界(10266)
统计(9401)
经济问题(8435)
现代(8363)
(8209)
(8085)
共检索到280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岳云霞  孟群  
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冲击,拉美第一经济大国巴西也不例外。但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巴西经济总体表现出了较强的危机抵御能力,在2009年下半年实现了稳健复苏。这与巴西政府采取的反危机经济政策密不可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通货膨胀压力将不断增大,货币升值和热钱涌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是巴西政府所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宝仁,韩笑  
韩国金融危机后 ,金大中政府开始对韩国经济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调整 ,已表现出健康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 ,此次经济改革过程中韩国取得的成绩仅是阶段性的 ,在韩国经济体系中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影响经济发展 ;而政府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尤其是联合债权银行对产业结构和大企业结构进行调整时 ,许多做法也似乎有悖于经济市场化的根本主张 ,使人感到有重蹈越权覆辙之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士余  李培育  
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巴西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所谓的“巴西奇迹”。80年代由于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积弊以及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巴西经济以债务危机为先导出现了全面危机,使整个80年代成为巴西经济的损耗时期。 1990年3月15日科洛尔总统执政,推出了一整套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经济方面的改革以经济自由化为主线,在财政、金融、外贸、企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期使巴西经济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华而诚  刘都生  李昊  
当前,全球正密切关注次贷危机是否会使美国经济在2008年衰退,并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本文旨在测算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索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以确保中国经济达到调控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远比货币政策要更为有效。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就任,美国的财政政策将逐渐走向前台,并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张汉亚  石康  叶辅靖  史育龙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11月,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为了准确了解美国金融危机发展演变态势,把握美国新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势,前不久,我们在美国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认识。一、美国新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帕布罗·埃尔南德斯·德·科斯  赵天奕  林薛栋  
根据IMF的测算,在过去三年里,贸易保护使世界GDP损失接近1%,中国GDP损失1.5%,美国GDP损失1%,欧元区损失不到0.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年,为我们在经济政策管理方面提供了大量经验教训。本文回顾了十年来国内外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以及改革措施,有助于提升避免新危机出现或者降低其影响力的能力。本文首先讨论国际变革,全球金融架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对世界经济中期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分析欧元治理的变化,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琳  
中国和美国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两大经济模式的典型。在2007年前后的金融危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在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危机前,受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宏观调控不力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在政府主导下的频繁调控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恰恰反映了两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调和,进而对各国的危机应对政策和未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国平  
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稳定经济和社会形势,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政策调整措施。2009年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主要指标表明,尽管经济无法避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近25年来的最大跌幅,但是反危机政策保持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减少了经济和社会的波动。面对全球金融和经济仍存在的不确定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反危机政策调整将面临新的挑战,并将对其未来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昌忠泽  
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作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肇始于2007年2月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逐步转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并蔓延到实体经济。我国政府在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以系统权变思维和科学管理思维,适时改变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基调,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消费、产业、区域、土地政策工具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揭示当代政府在这一惊心动魄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思维和政策组合,既对研究危机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进一步厘清政策得失率先复苏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中国房地产泡沫隐藏着巨大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导致财政风险加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不应该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双重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适时做出调整: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将控制资产价格膨胀纳入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范章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两个重要特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较,有一重大不同之处:这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