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8)
- 2023(10227)
- 2022(9153)
- 2021(8716)
- 2020(7324)
- 2019(17072)
- 2018(17273)
- 2017(33352)
- 2016(18155)
- 2015(20672)
- 2014(20524)
- 2013(20152)
- 2012(18342)
- 2011(16464)
- 2010(16193)
- 2009(14818)
- 2008(14532)
- 2007(12495)
- 2006(10877)
- 2005(9475)
- 学科
- 济(69485)
- 经济(69406)
- 管理(56006)
- 业(52831)
- 企(45851)
- 企业(45851)
- 方法(34272)
- 数学(28932)
- 数学方法(28590)
- 财(20080)
- 学(17296)
- 农(17232)
- 业经(16518)
- 中国(16333)
- 务(14573)
- 财务(14513)
- 财务管理(14495)
- 企业财务(13875)
- 理论(13637)
- 地方(13164)
- 和(12584)
- 技术(12221)
- 贸(12027)
- 贸易(12022)
- 教育(11954)
- 农业(11760)
- 制(11696)
- 易(11672)
- 环境(10900)
- 划(9842)
- 机构
- 大学(259323)
- 学院(255432)
- 管理(106403)
- 济(95395)
- 经济(93228)
- 理学(92825)
- 理学院(91835)
- 管理学(90330)
- 管理学院(89863)
- 研究(80168)
- 中国(57548)
- 京(55111)
- 科学(51305)
- 财(43957)
- 所(39475)
- 业大(38421)
- 农(37645)
- 中心(36673)
- 财经(36235)
- 研究所(36217)
- 江(35410)
- 北京(34794)
- 范(34658)
- 师范(34367)
- 经(32909)
- 州(29720)
- 农业(29487)
- 院(29131)
- 师范大学(27929)
- 经济学(27435)
- 基金
- 项目(179149)
- 科学(140312)
- 研究(132470)
- 基金(129491)
- 家(112035)
- 国家(111075)
- 科学基金(95880)
- 社会(81569)
- 社会科(77077)
- 社会科学(77056)
- 基金项目(69714)
- 省(69530)
- 自然(63234)
- 自然科(61734)
- 自然科学(61722)
- 教育(60661)
- 自然科学基金(60606)
- 划(58534)
- 编号(55588)
- 资助(53111)
- 成果(45484)
- 部(39365)
- 重点(39281)
- 创(37095)
- 发(36894)
- 课题(36777)
- 项目编号(35417)
- 创新(34450)
- 科研(34262)
- 大学(33877)
- 期刊
- 济(100242)
- 经济(100242)
- 研究(72341)
- 中国(43040)
- 学报(41288)
- 管理(37215)
- 科学(36562)
- 财(33988)
- 农(33092)
- 大学(30646)
- 教育(30525)
- 学学(28377)
- 农业(23640)
- 技术(21156)
- 图书(19017)
- 融(17280)
- 金融(17280)
- 财经(17170)
- 业经(16717)
- 经济研究(15483)
- 经(14424)
- 理论(14226)
- 情报(13809)
- 实践(13420)
- 践(13420)
- 问题(13023)
- 科技(12942)
- 书馆(12489)
- 图书馆(12489)
- 业(12022)
共检索到358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丁贵 田光
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思想分别源自马克思、巴泽尔和作者创设,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之间联系广泛却又存在多维差异,这种比较研究具有生动的现实意义和新颖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与产权逻辑、信息逻辑关系的提炼,资本逻辑突出的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基础上的劳资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产权逻辑信奉的是权力是否界定拥有,信息逻辑强调的是信息力量对利益分配的决定作用,三种逻辑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现实意义上强调对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说明需要多种逻辑的协同合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王秀芹
与深入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与实质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同,西方市场剩余思想是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坚持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而市场剩余思想的虚伪性和辩护性源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期望的资本主义永恒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也导致两种剩余的内涵具有根本差异。剩余价值理论将资本与劳动及生产关系相结合,注重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内在本质,西方市场剩余思想则以个体行为最优化为基础进行均衡分析。因此,我们应在对西方剩余思想进行鉴别和批判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有效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关键词:
一般价值 生产力 剩余价值 系统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张赞洞、李善明两教授撰写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说》共三册,分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说》)。《概说》简炼扼要、通俗易懂,精辟地揭示了原著的内容和实质,有不少新意,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书的主要特点,做些概括评介。一、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剩余价值本质 知识 剩余价值生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立夏
在详细阐述Feltham-Ohlson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9年—2009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非金融类公司的6080个观察值作为研究样本,对Feltham-Ohlson模型三种不同形式的线性信息动态方程和估值回归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支持Feltham-Ohlson模型在中国A股市场上的适用性,并且发现三种不同形式的线性信息动态方程及估值方程的适用程度不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鸿 哈莹霜
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若干出处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有两种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绝对地租的超额剩余价值,才是真正意义的超额剩余价值。应重新审视超额剩余价值与超额利润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论界已形成高度统一认识的传统意义的超额剩余价值,其本质不是剩余价值,而是马克思明确指出的转化为超额利润的虚假的社会价值。这一解释不仅能回答传统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而且能合理阐述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剥削超额剩余价值的逻辑悖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纪平 罗鹏 霍立新 张凤环
利润是由企业内各专业岗位的分工协作创造的,并非经理在单独造物。企业理论的真谛并非为何种激励方式最有效,剩余权应否分配给经理,而是强调所有者对财产的自由处置和契约关系中的讨价还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企做选择只需契约方式,而国企如何民营化包括能否实行"MBO",则属公共选择的范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越 伍中信
现实世界中的正交易费用引致了合同的不完全,催生了产权优化的客观需求。产权优化的终极目标是准确界定各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并随着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地加以调整以达到动态优化,从而提高企业效率。产权优化的关键是维持"产权域秩序",主旨是产权保护,尤其是对"弱势产权"的保护。会计具有从微观层面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的功能,界定产权是为了保护产权。市场、企业和法律作为界定产权的方式必须以会计为微观基础。会计从微观层面为企业产权优化奠定了坚实的计量基础。产权优化的集中领域是剩余产权及剩余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顺忠 杨贵针 张永宏
企业剩余由资本所有者独享向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分享的演进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对剩余和剩余分享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剩余分享的几种情形,阐释了剩余分享的内在产权机理及其主要途径。
关键词:
剩余 剩余分享 产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总结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所建立起来的划时代的理论。文章认为,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需要回到其出现的历史条件中去,同样,面对发展的历史条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定它,从而使其有当今经济发展更为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剩余价值理论 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剩余价值理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起初的学者认为剩余价值产生在流通领域,后来重农学派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环节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这一转移对剩余价值理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其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完善与发展,马克思更是把这一理论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使剩余价值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上,从价值、价值量和使用价值入手,以泥瓦工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讨论研究了剩余价值及生产过剩,提出了价值溢价概念,并得出结论:即使消灭了工厂主对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剥削,企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这一讲的内容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的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研究绝对剩余价值(为简便以下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时,我们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是既定的,从而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和增大m量,只有靠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m也就越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腾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剩余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要素而产生。因此 ,并非只有劳动力才有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 ,其他要素都有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 ,劳动、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在获得工资、利息、地租等必要价值补偿后 ,都可依据其要素贡献份额分享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并不是因为其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而遭非议 ,而是因资本剥夺了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而遭非议 ,因此 ,判定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 ,关键看其要素红利是否与其要素贡献相符。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分配理论 要素贡献 要素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