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23.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0)
2023(7037)
2022(5930)
2021(5555)
2020(4686)
2019(9895)
2018(9831)
2017(18466)
2016(10271)
2015(10910)
2014(10409)
2013(9891)
2012(8909)
2011(8026)
2010(7942)
2009(7403)
2008(7155)
2007(6215)
2006(5250)
2005(4661)
作者
(30040)
(24990)
(24971)
(23723)
(16303)
(12363)
(11371)
(9725)
(9526)
(8967)
(8540)
(8417)
(8144)
(7995)
(7984)
(7828)
(7781)
(7475)
(7409)
(7091)
(6564)
(6255)
(6096)
(5721)
(5671)
(5647)
(5619)
(5468)
(5297)
(5124)
学科
(31900)
经济(31854)
管理(26111)
(25301)
(20715)
企业(20715)
方法(14055)
数学(11841)
数学方法(11647)
(11077)
(9697)
(9628)
中国(8864)
业经(7657)
(7117)
(7084)
贸易(7081)
(6902)
(6327)
财务(6313)
财务管理(6299)
(6296)
(6263)
金融(6261)
银行(6261)
农业(6227)
理论(6189)
企业财务(5993)
(5974)
技术(5895)
机构
学院(137295)
大学(135734)
研究(48271)
(48116)
经济(46987)
管理(46521)
理学(40824)
理学院(40207)
管理学(39138)
管理学院(38897)
中国(34374)
科学(34203)
(31054)
(27912)
(26420)
农业(24948)
业大(24831)
研究所(24490)
(23309)
中心(21447)
(20262)
财经(18744)
(17988)
师范(17637)
技术(17392)
(17346)
(17040)
北京(16708)
(16680)
农业大学(16251)
基金
项目(98079)
科学(75629)
基金(70382)
研究(66069)
(64169)
国家(63663)
科学基金(53102)
社会(40715)
(39784)
社会科(38449)
社会科学(38442)
基金项目(36883)
自然(36638)
自然科(35875)
自然科学(35855)
自然科学基金(35224)
(33737)
教育(31049)
资助(29096)
编号(25761)
重点(22938)
(21191)
(20964)
成果(20877)
(20669)
计划(20320)
创新(19629)
科研(19623)
课题(18694)
(18563)
期刊
(51564)
经济(51564)
研究(35931)
学报(31130)
(29000)
中国(25832)
科学(24789)
大学(22009)
学学(21069)
农业(20017)
(18242)
管理(16987)
教育(15158)
(11590)
金融(11590)
(10263)
业经(9875)
技术(9648)
经济研究(9419)
业大(8976)
财经(8940)
(8686)
农业大学(7767)
科技(7688)
(7683)
图书(6456)
商业(6348)
问题(6230)
(5619)
林业(5513)
共检索到19527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俞文英  张昭寰  钱慧  刘海泉  王敬敬  Pradeep K MALAKAR  陈雪  潘迎捷  赵勇  
温度是影响细菌生长与失活的关键因素,在食品生产中常用来控制致病微生物潜在的风险。但由于不同菌株间个体的差异,细菌在相同温度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失活趋势,这种行为方式称为菌株的失活异质性,容易导致微生物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比较了19株副溶血性弧菌(16株临床菌株和3株环境菌株)在巴氏消毒温度(65℃)及冷链温度(10℃)作用下的失活情况,并结合Weibull模型,拟合相应的失活参数(t_R值),探究了不同菌株间的失活异质性。在65℃处理条件下,1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_R值介于22.62~67.23 s,VPC-1为耐热性最强菌株,而VPC-10为耐热性最弱菌株,热失活参数t_R值最适的概率分布为Normal (44.82, 12.27)。在10℃条件下,t_R值介于113.96~371.38 h,VPC-3为耐冷性最强菌株,VPC-2为耐冷性最弱菌株,冷失活参数t_R值最适的概率分布为Loglogistic (51.45,148.88,4.67)。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热失活和冷失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菌株的失活异质性广泛存在于副溶血性弧菌之中,仅基于单一菌株进行失活模型的拟合,很难描述其整体的失活趋势。同时,初步构建了菌株失活异质性的随机模型,并使用概率分布代替了传统的失活参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倞  王元  马清扬  英娜  赵姝  吴越  房文红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目前已知的毒力基因有tlh、tdh、trh、T3SS、pirA、pirB、toxR/S、orf8等。盐度是影响细菌基因表达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为进一步探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对2株分别分离自海水和淡水养殖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副溶血弧菌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率、致病性进行检测,并用q-PCR方法对菌株毒力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水菌株383生长速率快于淡水菌株V9,但菌株383在生长稳定期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菌株V9;菌株383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明显高于菌株V9,前者的48 h半致死浓度(LD_(50))低于后者2个数量级;2株副溶血弧菌皆携带毒力基因tlh、T3SS1和pirA/B,但未检测到tdh、trh、T3SS2、toxR/S和orf8。部分毒力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383和菌株V9均为vcrD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pirA,vopD1表达量最低;4个毒力基因不仅在2菌株间的表达量差别较大,而且盐度对同一菌株不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株副溶血弧菌的毒力与pirA和vcrD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副溶血弧菌致病力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示,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要防范副溶血弧菌输入的风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林桂  周俊芳  李新苍  李丽  房文红  姚小娟  李国烈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发生率高和流行面广等特点。本文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HNBX-1,经生化实验结合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毒性实验表明,弧菌HNBX-1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极强,感染24 h时的LD50为3.5×104cfu·mL-1;对其重要毒力基因———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和T3SS2)的分析结果显示,HNBX-1中的T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雪瑞  王权  陈永军  万莹  凌娇  王亚磊  蒋蔚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莹  潘迎捷  赵勇  孙晓红  金维荣  徐晓晶  秦红友  
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引物。将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全长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hA/pGEX-4T-1和tdhS/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表达的工程菌株。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耐热直接溶血毒素。转化有重组质粒tdhA/pGEX-4T-1,tdhS/pGEX-4T-1的BL21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用GST琼脂糖珠柱亲和层析纯化。溶血实验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郝婧薇  华昕彤  傅松哲  周灿  刘鹰  胡惠秩  
为了阐明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 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接合型质粒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中国5个沿海省份的虾场收集了100个底泥样品,以质粒上编码接合转移蛋白的保守基因为目标,利用PCR法检测相关质粒的存在情况,并对质粒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00个样品中有 39 个样品含有质粒的接合转移蛋白片段。从 100 个底泥样品中分离出 15株副溶血弧菌,其中13株含有1~2个质粒。质粒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这些质粒可分为8种类型/谱型,其中7种不携带pirAB,但均含有编码接合转移的基因簇。根据分离副溶血弧菌携带质粒的8种谱型,分别选择8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对虾攻毒实验,发现这些菌株对对虾的毒性有显著差异,对虾死亡率介于15%~100%。只有pirAB阳性菌株会产生AHPND症状,对虾死亡率为100%。对质粒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质粒之间遗传物质交换频繁,大部分的质粒的遗传组成都来自一个183 kb的超大质粒 pVP2HP。本研究发现对虾养殖场底泥中分离的接合型质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部分质粒的遗传组成来之质粒pVP2HP,且仅pirAB 阳性菌株会产生 AHPND 症状。本研究增强了人们对副溶血弧菌质粒遗传多样性及其与AHPND 关系的理解,为AHPND的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亚林  于业绍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娜  王海亮  白楠  黄倢  谢达祥  谢起浪  於俊琦  万夕和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翟秀梅  王斌  毛连菊  郭郁  桂远明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平  毛芝娟  胡大雁  陈昌福  
从2007年3月至6月,在宁波市5个不同的农贸市场共采集贝类样品360份,分离菌株71株,其中5株代表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弧状、具极生单鞭毛,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不利用乳糖、蔗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VP试验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为阳性,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阳性,不产生H2S,初步判断为副溶血弧菌;进一步进行了基于16S rRNA和toxR序列的PCR检测,序列测定结果验证了该5株细菌确实为副溶血弧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分析了分离株与相关细菌菌株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磊  王志杰  高戈  黄倢  
采用无机氮筛选培养基,从对虾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中分离到3株具有脱氮效果的异养硝化菌株(编号分别为20131023A00、20131023A01和20131023A05),它们在氨氮含量为0.12%的液体筛选培养基上(pH=7.2),28℃经24H对氨氮的转化能力分别为(38.9±0.1)%、(43.1±0.4)%和(49.9±0.5)%;采用纸片法拮抗实验选出菌株20131023A05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具有拮抗作用,在1.57×10~5 cFu/cm~2、1.57×10~4 cFu/cm~2和1.57×10~3 cFu/cm~2的副溶血弧菌平板上产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宸  
采用注射云芝多糖和副溶血弧菌灭活苗的方法免疫斜带石斑鱼后,测定了受免鱼的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功能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云芝多糖组在第3天,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PP)达到峰值(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 m in和60 m in的杀菌率显著提高(P<0.05)。灭活苗组和云芝多糖+灭活苗组的PP值和杀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副溶血弧菌攻毒后,斜带石斑鱼的免疫保护率达87.6%。由此可见,灭活苗不仅能提高斜带石斑鱼的特异性免疫力,而且也能增强吞噬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梦诗  杨倩倩  张艳  姜晓瑜  赵俊  张旭志  丁东生  曲克明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是能够引起人类中毒的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研究其生长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规律对科研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温度、盐度、pH、磷酸盐、硝氮和氨氮对VP的生长影响,以探讨、评估这6种理化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首先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 Behnken中心组合原则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再进行响应面分析,以培养基光密度(OD_(600 nm))值为生长状态参数,获得该菌的最佳培养参数:温度为34.5℃,盐度为3%,酸碱度pH为8.0。在此基础上,考察NaNO_3、NH_4Cl和Na_3PO_4对VP生长的影响并建立模型。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9217,校正系数R~2=0.8211,回归模型F=9.16, P=0.00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实验所得实测值与模型演算理论值拟合良好,皆表明磷酸盐、硝氮和氨氮对VP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翠苹  翟倩倩  王想  李健  
为了解对虾养殖池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2018年从山东4个地区的对虾养殖池收集分离副溶血弧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的情况。从对虾养殖池共分离副溶血弧菌50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对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98%、90%和86%,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10%和20%。88%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不携带tdh基因,4%的菌株表现为trh阳性。本研究提示,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副溶血弧菌的病原学监测,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向阳  王淑娜  周秀锦  方维焕  
为了调查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在舟山、象山、温州三地实地采样385份,包括海水、泥土和水产品等,共分离到副溶血弧菌菌株278份,其中27株为tdh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7%,trh与ureC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2.3%与11.8%,提示浙江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污染。将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的tdh和trh基因进行序列测定,进化树分析发现,环境分离株中tdh基因与临床分离株中tdh基因区分为2簇,而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中trh基因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