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4)
- 2023(2796)
- 2022(2363)
- 2021(2134)
- 2020(1711)
- 2019(3903)
- 2018(3743)
- 2017(6946)
- 2016(3607)
- 2015(3648)
- 2014(3594)
- 2013(3613)
- 2012(3241)
- 2011(3168)
- 2010(2955)
- 2009(2831)
- 2008(2779)
- 2007(2366)
- 2006(2133)
- 2005(1836)
- 学科
- 济(15839)
- 经济(15822)
- 管理(10731)
- 业(10057)
- 企(8230)
- 企业(8230)
- 方法(7971)
- 数学(6993)
- 数学方法(6923)
- 学(4325)
- 中国(4282)
- 财(3903)
- 农(3275)
- 业经(3089)
- 贸(2913)
- 贸易(2913)
- 和(2891)
- 易(2814)
- 环境(2661)
- 理论(2614)
- 融(2549)
- 金融(2548)
- 银(2357)
- 银行(2355)
- 销(2341)
- 供销(2340)
- 制(2336)
- 地方(2334)
- 农业(2327)
- 行(2276)
- 机构
- 大学(53939)
- 学院(51542)
- 济(23270)
- 经济(22914)
- 管理(20620)
- 理学(18390)
- 理学院(18173)
- 管理学(17810)
- 管理学院(17691)
- 研究(17019)
- 中国(12712)
- 京(10936)
- 财(10736)
- 科学(9923)
- 财经(8991)
- 经(8342)
- 所(8104)
- 经济学(7929)
- 中心(7847)
- 业大(7431)
- 研究所(7424)
- 经济学院(7335)
- 江(7175)
- 范(7117)
- 师范(7063)
- 北京(7045)
- 农(6989)
- 财经大学(6900)
- 院(6431)
- 商学(6159)
- 基金
- 项目(37231)
- 科学(30250)
- 基金(28929)
- 研究(26515)
- 家(25534)
- 国家(25327)
- 科学基金(22110)
- 社会(18601)
- 社会科(17811)
- 社会科学(17809)
- 基金项目(15076)
- 自然(14109)
- 自然科(13818)
- 自然科学(13816)
- 自然科学基金(13597)
- 省(13049)
- 教育(12111)
- 资助(11640)
- 划(11525)
- 编号(9778)
- 部(8609)
- 国家社会(8507)
- 重点(8327)
- 教育部(7722)
- 创(7716)
- 发(7553)
- 成果(7547)
- 人文(7503)
- 科研(7287)
- 大学(7258)
共检索到7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朝阳
由于学术界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定义存在不同理解,有必要重新回顾Samuelson和Balassa的两篇重要文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部门生产率发展差距解释国际物价水平静态差距和实际汇率长期动态趋势原理,其核心观点认为,生产率是偏向贸易部门增长的,工资水平受贸易部门生产率增长的推动而上涨,导致非贸易品的成本上升从而价格上升。这种结果表现在国别静态比较上,越富的国家相对物价水平就越高;表现在一国动态发展上,高增长的国家实际汇率会升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卜振兴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巴萨效应)是解释相对生产率差异与实际汇率变动关系的理论。由于汇率变动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巴萨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围绕着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研究现状、明确后续研究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巴萨效应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包括巴萨效应的假设条件、推导过程与结论。然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将文献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巴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以验证巴萨效应的存在性;第二,对巴萨效应模型的修正与改善,以解决巴萨效应偏离问题,并通过修正模型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第三...
关键词:
巴萨效应 实际汇率 经济增长 生产率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君潞 吕剑
现有文献分别从引入需求方传导机制,引入不完全市场竞争框架,完善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升值的传导机制,以及引入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四方面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但对两部门的划分、生产率的选择以及计量检验方法的运用,仍存有争论,包括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内的绝大多数检验结果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提供了支持的证据,不过也有一些检验对其提出了质疑。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和变动趋势中,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拓展,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在结构转型中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抑制了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而上涨的幅度,从而削弱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们用184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比重越大,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我们的稳健性检验(包括对农村人口比重做内生化处理)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朝阳
目前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检验方法可能存在重要缺陷。由BS理论模型衍化而来的实证检验,侧重于部门相对生产率同内部实际汇率的关系,但忽略了贸易品价格下降情况下的影响,从而倾向于高估BS效应的存在性。工资机制是BS效应成立与否的关键环节,而通行的BS效应分步检验不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工资为中间变量的分步检验改进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柯金川 蒋超楠
在总结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折线图的初步直观描述,再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对12个高增长的转型经济体样本期间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这表明,实现经济转型后的高增长转型经济体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内在关联关系,其实际汇率基本变动趋势可由相对生产率的变动所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黎明
本文在传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S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隐性失业的现实背景,加入了人口因素对传统B S模型进行拓展,并利用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加入了人口因素后,BS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而生产率差异所引起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比较小,农村人口比率变动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也证实了中国转型期间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由于工资效应变小的间接影响,使得BS效应也变小的推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丰 崔兴岩
将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结合,使用实际汇率对相对生产率进行回归,并在回归残差的基础上建立STAR模型。结果显示残差存在非线性波动,并且具有两个转换函数的STA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残差的非线性波动特征。证明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等因素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同时也说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影响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均衡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嘉莹 沈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实际汇率变动情况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甚吻合。为解释这一现象,文章在分析我国二元经济下工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城市化率作为衡量二元经济结构的变量,提出了包含该变量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拓展模型,并运用ADF检验、特征根估计和协整估计,对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时期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结构特征通过工资传导机制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有效性,且二元结构特征越明显,这种削弱程度越强。由此推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二元结构特征的减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将日益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函葳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旨在从供给侧的生产效率角度来解释实际汇率走势,预期发生经济赶超的国家通常伴随着币值上升。该理论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当这些假设条件不满足时,会削弱该效应。基于涵盖世界范围内182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196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中,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降低,抑制因素(诸如农业部门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劳动力流动的非充分性、央行货币供给的灵活性、汇率制度等)发挥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及更广的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