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5)
2023(4049)
2022(3530)
2021(3021)
2020(2655)
2019(6303)
2018(5976)
2017(11617)
2016(5846)
2015(6102)
2014(5862)
2013(6019)
2012(5528)
2011(5406)
2010(5413)
2009(4804)
2008(4748)
2007(4242)
2006(3908)
2005(3622)
作者
(16870)
(14316)
(13991)
(13556)
(9045)
(6718)
(6381)
(5491)
(5376)
(5225)
(4853)
(4674)
(4646)
(4610)
(4510)
(4443)
(4168)
(4109)
(4079)
(4003)
(3557)
(3488)
(3403)
(3383)
(3284)
(3112)
(3087)
(2998)
(2951)
(2798)
学科
(27632)
经济(27604)
管理(14848)
(13711)
(11304)
企业(11304)
方法(10965)
数学(9158)
数学方法(8989)
中国(7489)
(7187)
(6244)
(5994)
业经(5286)
地方(5084)
理论(4831)
(4562)
贸易(4558)
(4421)
金融(4420)
(4408)
(4393)
(4338)
关系(4286)
农业(4066)
(3952)
银行(3942)
(3834)
环境(3668)
(3472)
机构
大学(86720)
学院(82060)
(37327)
经济(36682)
管理(31464)
研究(31315)
理学(27265)
理学院(26943)
管理学(26388)
管理学院(26214)
中国(23178)
(18849)
科学(18085)
(17631)
(15802)
研究所(14294)
财经(13931)
中心(13615)
(13406)
(12825)
(12554)
北京(12304)
经济学(12201)
业大(11888)
(11821)
师范(11723)
(11640)
经济学院(11090)
财经大学(10543)
农业(10082)
基金
项目(56238)
科学(44765)
基金(42572)
研究(40294)
(37789)
国家(37498)
科学基金(31975)
社会(27076)
社会科(25855)
社会科学(25847)
基金项目(22258)
自然(20257)
(20081)
自然科(19827)
自然科学(19821)
自然科学基金(19460)
教育(18235)
(17590)
资助(17210)
编号(15136)
(12909)
重点(12870)
成果(12508)
国家社会(12118)
(11918)
(11398)
教育部(11335)
科研(10993)
大学(10834)
人文(10800)
期刊
(40667)
经济(40667)
研究(27383)
中国(17929)
学报(14774)
(12867)
管理(12741)
科学(12730)
大学(11447)
(10995)
学学(10051)
教育(9825)
图书(7368)
经济研究(7200)
农业(7176)
(7090)
金融(7090)
技术(6903)
财经(6662)
业经(5900)
(5883)
书馆(5683)
图书馆(5683)
问题(5324)
(4995)
(4510)
统计(4328)
林业(4300)
国际(4235)
技术经济(4181)
共检索到130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卜振兴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巴萨效应)是解释相对生产率差异与实际汇率变动关系的理论。由于汇率变动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巴萨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围绕着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研究现状、明确后续研究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巴萨效应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包括巴萨效应的假设条件、推导过程与结论。然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将文献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巴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以验证巴萨效应的存在性;第二,对巴萨效应模型的修正与改善,以解决巴萨效应偏离问题,并通过修正模型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第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志红  侯杰  
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基础性的研究领域,而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则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假说之一。该命题预言,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通常会出现实际汇率持续升值的现象。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提出以后,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有些文献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更多的文献则是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绝大部分支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但也有一些检验的结果对该命题提出了质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朝阳  
由于学术界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定义存在不同理解,有必要重新回顾Samuelson和Balassa的两篇重要文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部门生产率发展差距解释国际物价水平静态差距和实际汇率长期动态趋势原理,其核心观点认为,生产率是偏向贸易部门增长的,工资水平受贸易部门生产率增长的推动而上涨,导致非贸易品的成本上升从而价格上升。这种结果表现在国别静态比较上,越富的国家相对物价水平就越高;表现在一国动态发展上,高增长的国家实际汇率会升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翔  
作为对国际价格水平差异的标准解释,巴拉萨—萨缪尔森(BS)效应依赖于国内劳动力同质假设和跨部门工资套利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与之相对的"富人社区效应",可以在一国劳动力异质的条件下解释为什么富国的非贸易品价格较高。其直观解释是,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一个"富有居民"群体(比如高生产率的贸易品部门劳动者,或者全球贸易资源的所有者),而这个群体通过国际市场获得的硬通货总收入相对于该国总人口而言较高的话,其需求将抬高该国非贸易品价格。本文进而指出,关于BS效应的实证文献所广泛采用的两种基本统计检验,实际上无法区分BS效应与富人社区效应,这就对该领域相当一部分实证文献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此外,富人社区效应也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天宇  申童童  
均衡实际汇率的测算对探究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巴拉-萨缪尔森效应”(巴萨效应)通过采用相对生产率测算均衡实际汇率,本文将ICP数据支出项目进行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划分并构建内部实际汇率,通过“巴萨效应”测算出均衡内部实际汇率并探究内部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宾大效应”替代“巴萨效应”会放大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经“宾大效应”调整的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解释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实际汇率升值能够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贬值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雪珂  姚洋  
本文采用1980~2008年91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更能代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S效应)的"两国相对生产率"指标,对B-S效应进行了重新检验;同时,我们也重新检验了王泽填和姚洋(2009)关于结构转型抑制B-S效应的结论。研究发现采用两国相对生产率指标计算的B-S效应仍然成立;而使用农村人口比重表征结构转型阶段的研究还表明,一个经济体越处于结构转型的初期,B-S效应对其实际汇率的作用越小。这些结论对模型设定、样本选择和部门分类等都具有高度稳健性。进一步检验还表明,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限会抑制实际汇率升值,即使选择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也无法维持实际汇率被长期低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在结构转型中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抑制了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而上涨的幅度,从而削弱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们用184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比重越大,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我们的稳健性检验(包括对农村人口比重做内生化处理)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朝阳  
目前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检验方法可能存在重要缺陷。由BS理论模型衍化而来的实证检验,侧重于部门相对生产率同内部实际汇率的关系,但忽略了贸易品价格下降情况下的影响,从而倾向于高估BS效应的存在性。工资机制是BS效应成立与否的关键环节,而通行的BS效应分步检验不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工资为中间变量的分步检验改进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柯金川  蒋超楠  
在总结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折线图的初步直观描述,再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对12个高增长的转型经济体样本期间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这表明,实现经济转型后的高增长转型经济体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内在关联关系,其实际汇率基本变动趋势可由相对生产率的变动所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黎明  
本文在传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S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隐性失业的现实背景,加入了人口因素对传统B S模型进行拓展,并利用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在加入了人口因素后,BS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而生产率差异所引起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比较小,农村人口比率变动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也证实了中国转型期间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由于工资效应变小的间接影响,使得BS效应也变小的推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丰  崔兴岩  
将非线性平滑转移模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结合,使用实际汇率对相对生产率进行回归,并在回归残差的基础上建立STAR模型。结果显示残差存在非线性波动,并且具有两个转换函数的STA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残差的非线性波动特征。证明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等因素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同时也说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影响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均衡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