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9)
- 2023(10238)
- 2022(9189)
- 2021(8806)
- 2020(7179)
- 2019(16908)
- 2018(16821)
- 2017(32894)
- 2016(17875)
- 2015(19769)
- 2014(19624)
- 2013(19379)
- 2012(17732)
- 2011(15819)
- 2010(15554)
- 2009(13898)
- 2008(13326)
- 2007(11325)
- 2006(9734)
- 2005(8282)
- 学科
- 济(69839)
- 经济(69774)
- 管理(48394)
- 业(45948)
- 企(38549)
- 企业(38549)
- 方法(33736)
- 数学(29444)
- 数学方法(29108)
- 农(17686)
- 中国(17319)
- 学(17141)
- 财(16441)
- 地方(15540)
- 业经(15165)
- 贸(11766)
- 贸易(11760)
- 农业(11739)
- 制(11647)
- 和(11522)
- 理论(11424)
- 易(11361)
- 环境(11151)
- 务(10654)
- 财务(10596)
- 财务管理(10580)
- 技术(10505)
- 企业财务(10061)
- 划(9526)
- 产业(9265)
- 机构
- 大学(248486)
- 学院(246096)
- 管理(100355)
- 济(93763)
- 经济(91646)
- 理学(88293)
- 理学院(87235)
- 管理学(85573)
- 管理学院(85149)
- 研究(82748)
- 中国(58576)
- 科学(54602)
- 京(53464)
- 所(41381)
- 财(40659)
- 农(39182)
- 业大(38887)
- 研究所(38391)
- 中心(36424)
- 江(33956)
- 范(33790)
- 财经(33711)
- 北京(33632)
- 师范(33473)
- 院(31104)
- 经(30751)
- 农业(30657)
- 州(27888)
- 师范大学(27403)
- 经济学(27342)
- 基金
- 项目(179373)
- 科学(141073)
- 基金(130625)
- 研究(128406)
- 家(114701)
- 国家(113804)
- 科学基金(97961)
- 社会(79454)
- 社会科(75352)
- 社会科学(75330)
- 基金项目(71102)
- 省(69886)
- 自然(66180)
- 自然科(64642)
- 自然科学(64628)
- 自然科学基金(63461)
- 划(59122)
- 教育(58242)
- 资助(53540)
- 编号(51689)
- 成果(40927)
- 重点(40166)
- 部(38904)
- 发(37799)
- 创(36808)
- 课题(35415)
- 科研(34689)
- 创新(34350)
- 教育部(32971)
- 大学(32950)
共检索到340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景侠 张文辉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设置 2 0 m× 2 0 m样地 8块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 ,并对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种群大小结构为进展型 ,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 ,约 95 4株 / hm2 ;种群在 ~ 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 ,达 82 .3% ,随后死亡率趋于稳定 ;存活曲线属于Pearl 或 Deevey C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 ,负二项分布参数 (K) 1.6 0 0 ,扩散型指数 (Iδ) 1.6 2 9,丛生指标 (I) 7.6 77,Cassie指标 (CA) 0 .6 2 5 ,扩散系...
关键词:
巴山冷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卫国 张玲 陈存根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136属,其中乔木6种,灌木42种,草本142种,蕨类7种,苔藓24种.下木及活地被物广布种类少,稀有种和偶见种居多,其中恒有度在10%以上的物种有21个,占总种数的9.8%;恒有度低于10%的有193种,占总种数的90.2%.高位芽植物种占总种数的19.5%,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苔藓种类占总种数的80.5%;多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占绝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林 杨华 亢新刚 岳刚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迪玮峙 康冰 高妍夏 张莹 杜艳玲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鸿侠 肖文发 潘磊 黄志霖 王晓荣 庞宏东
国内外学者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Eswaran et al.,1993;Scottetal.,2002;王绍强等,2000;解宪丽等,2004),但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组成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目前国内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储量、分布等研究仍显不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缪宁 史作民 冯秋红 刘兴良 何飞
在择伐40年后的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样地中,调查所有岷江冷杉个体的坐标、胸径和高度,根据胸径和树高将岷江冷杉分5个大小级。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是个聚集型分布的种群,各龄级在多数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趋于随机分布,存在过渡到随机分布的特定尺度;大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主要取决于20世纪60年代的择伐干扰,小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与其母树种子散布的方式相关;各龄级间在小尺度范围内正关联较强,随尺度增大,空间关联趋于零,在所有尺度上都未出现负关联,种内关系协调;大树与中树在所有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先容 余岩 周颂东 何兴金
基于文献资料、标本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巴山榧树县级分布点57个,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位模型(GARP)预测巴山榧树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其地理分布及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年均气温、雨日频率和水汽压对巴山榧树分布的影响较小,而太阳辐射、极端低温、极端高温和霜日频率对其分布影响显著;巴山榧树间断分布于海拔800~2700m的亚热带山区,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及沟谷地带;预测我国中部地区为巴山榧树良好生长区;目前巴山榧树的实际分布远小于其适生区;巴山榧树虽然仍有不少种群,但各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小、人类破坏极为严重,应加强保护和繁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伟 柳江 吴承祯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刀石山红锥种群结构进行分析 ,并运用C、Iδ、M 、M X、CA5种聚焦度指标及IwaoM X回归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表明 :红锥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和下降两种类型 ;聚焦度指标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红锥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型 :IwaoM X回归分析表明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红锥个体 ;在种群成长过程中 ,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化
关键词:
红锥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炜丽 张洪江 陈奇伯 吴霖 栗宏林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本研究以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函数分析了样地中杉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四面山杉木林共调查到乔木65种、灌木31种、草本20种。杉木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表现为以大树为主,中树次之,无小树;腺萼马银花、元江栲、细枝柃等种群径级结构呈增长型,表现为以小树、中树为主,大树次之。(2)在0~25 m尺度内,杉木种群呈随机分布,栲和元江栲呈聚集分布,而腺萼马银花、细枝柃、光叶山矾和长蕊杜鹃等4个种群则在小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呈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3)生物学特性以及生...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径级结构 重庆四面山 杉木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晓雷 杨富强 田青 周旭姣 赵安 何万鹏 赵艳丽 姜礼红
[目的 ]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迭山北坡,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即火后演替5年(5 a)、火后演替15年(15 a)、火后演替23年(23 a)和森林顶级群落(Climax)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等指标,以揭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特征。[结果 ]1)随着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中5 a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个体数最多(4 008±298株·(400 m~2)~(-1)),Climax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个体数量也最少(1 759±90株·(400 m~2)~(-1));草本层5a群落、灌木层和乔木层Climax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2)依据重要值,5 a、15 a、23 a和Climax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可命名为扁刺蔷薇+箭竹+密生薹草、唐古特忍冬+黑水柳+密生薹草、青海云杉-红桦+扁刺蔷薇+密生薹草群落和云杉-巴山冷杉+唐古特忍冬+密生薹草群落。3)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异质性指数5 a (0.0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郭韦韦 孟京辉 杨英军
【目的】选择能够正确拟合经过采伐后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的模型。【方法】以长白山12块经过2~3次采伐的云冷杉过伐林固定样地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负指数、三参数Weibull、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云冷杉混交林的直径分布。【结果】12块样地密度为535~1 035株/hm2,平均胸径变化不大,在20.1~23.9cm;所有样地直径分布偏度为正。除1号、7号样地的直径结构用负指数模型效果较好,2号、4号样地用三参数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外,其余样地均适合用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拟合。【结论】3种分布模型中,负指数模型拟合近似"反J"型曲线时效果较好,而限定混合W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学敏 杨改河 秦晓威 王得祥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调查太白山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林隙及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苗密度较小,为0.059株·m-2,但林下与林隙均以巴山冷杉更新苗为主;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苗密度差异不显著(P=0.160),但巴山冷杉幼苗密度表现为林隙内显著高于林下(P=0.012);相关分析表明,小林隙更利于巴山冷杉更新(r=-0.397,P=0.030),而林隙大小对牛皮桦更新没有显著影响(r=0.125,P=0.511);在林下,土壤碱解N、全P含量和pH值与牛皮桦更新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林隙内,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与巴山冷杉更新苗密度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滕毅 张青 亢新刚 杨英军 王全军
在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检查法1大区内不同郁闭度(0.51.0)更新样地的基础上,采用种群生命表、生存分析、谱分析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臭冷杉种群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的结构和特征,揭示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亏损度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一共存在着3个枯损高峰,较低郁闭度等级(0.50.6)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和第8龄级,中等郁闭度等级(0.70.8)出现在第1、4和9径级,较高郁闭度等级(0.91.0)出现在第1、2和10径级;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
关键词:
臭冷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种群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志 亢新刚 包昱君 杨鑫霞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飞 曲美学 兰航宇 段文标 陈立新 春雪 汪永英 韩冬荟
【目的】以云冷杉红松林(Spruce-fir-Korean pine forest)为研究对象,探究林隙干扰后优势种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和联结系数AC两种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空间尺度为0~1.9 m时呈现随机分布,在≥1.9 m时为聚集分布。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在所有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紫椴Tilia amurensis在尺度为0~35 m时呈现聚集分布,在> 35 m时为随机分布。2)红松与臭冷杉在所有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多为离散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臭冷杉与白桦、紫椴在空间格局上主要为聚集分布,种间关联性为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强烈的竞争关系。臭冷杉与红皮云杉在小尺度表现为离散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种间关联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其间的依赖性不强。白桦、红皮云杉和紫椴3种优势种群之间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与白桦、紫椴与红皮云杉之间的种间关联性为显著负相关,白桦与紫椴之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2个树种中优势度较高的树种的胸径决定了其空间格局的聚集程度以及种间关联性的显著程度,即平均胸径大的树种与其他树种表现为空间上离散,平均胸径小的树种之间表现为空间上聚集。
关键词:
林隙 空间格局 种间关联性 云冷杉红松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