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6)
- 2023(13784)
- 2022(12174)
- 2021(11485)
- 2020(9723)
- 2019(22435)
- 2018(22521)
- 2017(43053)
- 2016(23668)
- 2015(26931)
- 2014(26985)
- 2013(26621)
- 2012(24663)
- 2011(21968)
- 2010(22189)
- 2009(20767)
- 2008(20793)
- 2007(18444)
- 2006(16441)
- 2005(14995)
- 学科
- 济(89772)
- 经济(89624)
- 管理(75291)
- 业(68004)
- 企(58585)
- 企业(58585)
- 方法(39304)
- 数学(33142)
- 数学方法(32615)
- 财(27702)
- 中国(24411)
- 制(24320)
- 农(24245)
- 业经(21192)
- 学(20404)
- 地方(17933)
- 银(17629)
- 银行(17587)
- 务(17504)
- 财务(17421)
- 财务管理(17368)
- 行(16702)
- 体(16512)
- 理论(16511)
- 企业财务(16461)
- 贸(16441)
- 贸易(16430)
- 融(16091)
- 金融(16088)
- 易(15967)
- 机构
- 大学(338529)
- 学院(334731)
- 管理(131821)
- 济(128802)
- 经济(125629)
- 理学(112733)
- 理学院(111440)
- 研究(111413)
- 管理学(109421)
- 管理学院(108801)
- 中国(86527)
- 京(73232)
- 科学(69067)
- 财(65261)
- 所(56621)
- 农(51919)
- 中心(50969)
- 江(50890)
- 研究所(50725)
- 财经(50554)
- 业大(48645)
- 北京(46848)
- 经(45671)
- 范(44662)
- 师范(44277)
- 州(41283)
- 院(40501)
- 农业(40361)
- 经济学(37844)
- 财经大学(37433)
- 基金
- 项目(221632)
- 科学(173656)
- 研究(163886)
- 基金(160073)
- 家(138663)
- 国家(137481)
- 科学基金(118033)
- 社会(101566)
- 社会科(96042)
- 社会科学(96017)
- 省(85885)
- 基金项目(84840)
- 自然(76830)
- 教育(75293)
- 自然科(75021)
- 自然科学(75005)
- 自然科学基金(73626)
- 划(72471)
- 编号(67538)
- 资助(66222)
- 成果(56964)
- 重点(49141)
- 部(48914)
- 课题(46781)
- 发(45976)
- 创(45697)
- 制(43258)
- 创新(42651)
- 项目编号(42249)
- 教育部(42084)
- 期刊
- 济(148310)
- 经济(148310)
- 研究(103486)
- 中国(69499)
- 学报(53391)
- 财(52151)
- 管理(50718)
- 农(48287)
- 科学(48123)
- 教育(41049)
- 大学(40913)
- 学学(38114)
- 融(33321)
- 金融(33321)
- 农业(32874)
- 技术(28916)
- 财经(25221)
- 业经(23289)
- 经济研究(21770)
- 经(21431)
- 问题(19185)
- 图书(18955)
- 理论(17959)
- 实践(16376)
- 践(16376)
- 业(16321)
- 科技(16090)
- 版(16088)
- 技术经济(15655)
- 现代(15180)
共检索到511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晖
次贷危机的爆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Ⅱ未能达成其既定目标。笔者认为,大型金融机构通过与监管规则制定者结成密切关系网络,享有信息优势并进而享有"先行者优势",加之巴塞尔委员会自身相对封闭、缺失问责制的运作模式,导致委员会制定协议Ⅱ的过程被主要金融机构"监管俘获",这是使得协议Ⅱ未能达成目标的重要原因。危机后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制定过程中,上述原因并未完全消除,因此笔者对协议Ⅲ能否达成其目标持怀疑立场。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俘获 巴塞尔协议 银行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 莉 范宜波
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国际协议之一,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曾被认为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神圣公约”。最新发布的新资本协议框架,则可以说是当今国际金融环境下银行风险管理的又一国际范本,其最终形成和实施必然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贵乐
一、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所谓巴塞尔协议,是指1988年7月,西方“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意、日、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各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业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我们现在统称的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黎明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作为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对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审慎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及流动性监管方面。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监管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归纳了最近五年的代表性观点,以期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凌
巴塞尔协议Ⅲ的实质是要求金融机构大幅充实自有资本,以应对金融体系可能受到的外部冲击。对银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中国而言,更为严厉的监管标准,意味着银行需要持续地通过内部利润留存和外部权益融资补充资本,以维持自有资本占资产的比率在较高水平上。由于利润留存在银行资本补充方面占主导地位,由此对银行业的资产回报提出了更高要求,产生利润率的"绑定效应"。本文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推导了为满足巴塞尔Ⅲ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利润率水平与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各国代表性银行为样本,对其维持新协议监管要求的必要利润率水平进行了模拟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样本银行加权平均的必要总资产净利润率超过0.9%...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银行业 资本监管 动态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王茜
着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并将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升到与资本充足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被视为是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一个重要监管进展。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体现了过去在跨国经营机构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监管规则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陈小荣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来,制定了三个著名的巴塞尔协议。为了与国际银行业监管规则接轨,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巴塞尔协议在中国的本土化。《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中国银监会于2011-2012年颁布了多个管理文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等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初步形成了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银行业监管新政。各项银行业监管要求既贯彻了《巴塞尔协议Ⅲ》的精神,又体现了我国银行业监管注重风险防范与控制、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理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钧
巴塞尔协议是一个对全球银行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国际性银行监督管理合约,代表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我国已表示接受巴塞尔协议。这将促进我国银行业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文章从研究新巴塞尔协议出发,探讨如何改革我国银行业的金融监管。
关键词:
新巴塞尔协议 金融监管 风险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尚航飞 朱元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3年1月推出了新修订的《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体现了国际流动性监管改革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及其修订的背景,对流动性监管新规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了流动性监管新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为我国监管当局如何应对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流动性监管 巴塞尔协议Ⅲ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婧 王光明
巴塞尔协议Ⅲ是当前最受瞩目的金融监管改革。基于巴塞尔Ⅲ,中国银监会和央行也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本文在分析巴塞尔Ⅲ实施背景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境内银行业的特征,分别考察了主要监管措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适用性。本文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主要是顺应国际监管趋势的结果,而在境内银行业特殊性的考量方面尚存一定局限性。本文基于分析提出建议,"规则监管"应向"原则监管"过渡,使监管措施做到因地制宜,更符合中国银行业的需要,从而为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尹继志 李俊强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根据G20达成的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共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9年12月开始启动了巴塞尔协议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新资本协议经历了30多次征求意见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巴塞尔协议Ⅲ》。在经过多轮谈判与斡旋之后,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最终一致通过,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又一成果。《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包括市场风险和交易账户新增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五钢
对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分析产生银行风险问题的原因,建议通过深化银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等各种有效措施,扩大资本总量,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资本风险度,对我国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监管。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风险监管 资产质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监管资本套利降低了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加剧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并催生了大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监管资本套利与顺周期性一同成为巴塞尔协议所带来的两大首要问题。目前全球范围正在经历从旧巴塞尔向新巴塞尔的转化,中国也将于2010年开始试行新巴塞尔。新巴塞尔代替旧巴塞尔的一个重要动因即消除监管资本套利,那么新巴塞尔协议下是否还会存在监管资本套利呢?有学者认为不会。本文从套利动机与套利空间存在的必然性角度论证了监管资本套利存在的可能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游春 邱元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全球监管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作为对本次金融危机反思的产物,《巴塞尔协议Ⅲ》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对协议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阐述了其对于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金融危机 银行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