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7)
- 2023(10039)
- 2022(8511)
- 2021(7841)
- 2020(6528)
- 2019(14744)
- 2018(14522)
- 2017(28637)
- 2016(15509)
- 2015(17094)
- 2014(16862)
- 2013(16667)
- 2012(15612)
- 2011(14285)
- 2010(14344)
- 2009(13540)
- 2008(13358)
- 2007(11927)
- 2006(10709)
- 2005(9657)
- 学科
- 济(61073)
- 经济(61007)
- 管理(44881)
- 业(42688)
- 企(32383)
- 企业(32383)
- 方法(26321)
- 数学(24117)
- 数学方法(23892)
- 农(19196)
- 中国(18907)
- 财(17127)
- 贸(16289)
- 贸易(16277)
- 易(15963)
- 制(14316)
- 业经(12985)
- 银(12840)
- 银行(12795)
- 农业(12262)
- 行(12250)
- 学(11653)
- 地方(11342)
- 融(10812)
- 金融(10812)
- 策(10803)
- 环境(10106)
- 务(9392)
- 财务(9372)
- 技术(9353)
- 机构
- 学院(224628)
- 大学(223753)
- 济(97110)
- 经济(95194)
- 管理(85428)
- 研究(78679)
- 理学(73583)
- 理学院(72763)
- 管理学(71664)
- 管理学院(71260)
- 中国(63000)
- 科学(47601)
- 财(46896)
- 京(46742)
- 农(41772)
- 所(40846)
- 研究所(36932)
- 财经(36690)
- 中心(35759)
- 业大(34747)
- 经(33316)
- 农业(33242)
- 江(33061)
- 北京(29847)
- 经济学(29837)
- 院(28156)
- 范(27772)
- 师范(27422)
- 财经大学(27202)
- 经济学院(27194)
- 基金
- 项目(146681)
- 科学(114930)
- 基金(107375)
- 研究(103826)
- 家(95237)
- 国家(94457)
- 科学基金(79494)
- 社会(67099)
- 社会科(63778)
- 社会科学(63764)
- 基金项目(56391)
- 省(55963)
- 自然(51986)
- 自然科(50752)
- 自然科学(50736)
- 自然科学基金(49840)
- 划(48701)
- 教育(46952)
- 资助(44236)
- 编号(41005)
- 重点(33291)
- 成果(33066)
- 部(32797)
- 发(32119)
- 创(30636)
- 创新(28795)
- 课题(28676)
- 科研(28429)
- 国家社会(27801)
- 教育部(27704)
- 期刊
- 济(104809)
- 经济(104809)
- 研究(68596)
- 中国(41292)
- 农(36939)
- 学报(36904)
- 财(33287)
- 科学(33190)
- 管理(30630)
- 融(28736)
- 金融(28736)
- 大学(27266)
- 学学(26031)
- 农业(24703)
- 教育(19409)
- 经济研究(18386)
- 业经(18044)
- 财经(17894)
- 技术(16543)
- 经(15339)
- 问题(14548)
- 贸(14267)
- 国际(13180)
- 业(12576)
- 商业(11675)
- 理论(11341)
- 技术经济(10661)
- 科技(10268)
- 版(10211)
- 实践(10155)
共检索到337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波
作为全球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反思的结果,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以及在我国的实施必将引发金融监管格局的重大变革,然而这个变革同样将作用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范畴上。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的调整,乃至宏观金融风险体系的重构,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势必面临新的变化。对此,本文提出中央银行应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主动调整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货币政策 金融体系市场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江鹏 费方域
文章讨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必要性和政策制定,论证了:(1)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本质是对银行实施最优的流动性错配水平,此目标可通过数量监管和价格监管两种方式实现;(2)数量监管思路下的具体政策之一是巴塞尔协议III,而价格监管的实施则需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3)在经济繁荣期,利用巴塞尔协议III进行流动性监管是可行的,但在经济萧条期,货币政策则更加有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文
在《新巴塞尔协议》下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将会产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将会产生道德风险,这将影响到银行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存款,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因此,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市场约束监管,公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当银行的资本越充足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少,银行就会越容易从存款人那里吸收到资金,进而会发放更多的贷款。反之,则相反。本文采用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本文就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国家对国有独资银行的信用担保的退出和我国新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高英 朱元倩
巴塞尔协议Ⅲ相关政策的修订、完善和实施正在稳步推进中。本文基于巴塞尔委员会提交给G20的报告,总结了巴塞尔协议Ⅲ最新的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进展,同时结合巴塞尔协议Ⅲ实施中遇到的挑战,对监管实施的一致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给出了中国推进巴塞尔协议Ⅲ的建议。
关键词:
交易账户 一致性评估 流动性覆盖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王茜
着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并将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升到与资本充足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被视为是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一个重要监管进展。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体现了过去在跨国经营机构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监管规则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逊 任森
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为确保全球银行业健康运行而制定的重要监管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交易业务行为,《巴塞尔协议Ⅲ最终方案》针对交易台设置及管理提出诸多要求。该文结合其各项要求简要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交易台设置及管理上面临的挑战及改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莹 胡军统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终稿。它以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对《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修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从10国集团开始并逐步在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实施。尽管银监会表示我国在2006年后几年内仍将实施1988年的旧协议,但我国银行业仍不可避免的将在资本充足监管、激励相容监管、全面风险管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问题上面临挑战,而我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我国银行业的国外经营活动也将面临重大考验。本文将主要介绍《巴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巴塞尔协议的全称是《统一资本计 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1987年 底,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 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 利、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典 (“十国集团”)以及卢森堡和瑞士在内 的12个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通过 了该协议,后来简称《巴塞尔协议》或资 本协议。《巴塞尔协议》于1998年颁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BaselPaper)是由巴塞尔委员会在1987年11月15日通过的巴塞尔建议的基础上,经过6个月的咨询期,于1988年7月15日由西方12国(十国集团所有成员,加上瑞士和卢森堡)中内银行行长共同签署的。虽然巴塞尔委员会不是正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燕玲
新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其推行与实施是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开放的必然,也是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的必需。实施新资本协议,中国银行业及海外机构从基础做起,从简单做起,白手起家,加快步伐,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赟 胡海鸥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对新巴塞尔协议运行的有效性产生质疑,对新巴塞尔协议的重新思考也应运而生。笔者从政策监管、银行经营模式以及风险管理实践等三方面深入研究次贷危机对新巴塞尔协议提出的挑战,揭示了新巴塞尔协议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且进一步从强化对高杠杆运作的监管、强化交易对手风险的评估,以及提高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上提出改进建议。对新巴塞尔协议的思考也将为我国提供宝贵的资料与经验,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规范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验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正旺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Ⅲ。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玲
自 1999年 6月首次征求意见稿面世以来 ,新巴塞尔协议已引起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关注。与1988年协议相比 ,新协议的内容更广泛、更复杂 ,这充分地反映了银行业的进步。毫无疑问 ,新协议的实施与推广也必将给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新协议主要更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给我国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新巴塞尔协议 资本 银行监管 挑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游春 胡才龙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欧美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之际,巴塞尔委员会27个经济体的央行和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人,于2010年9月12日通过了关于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新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成为全球危机后首个全球范围内监管改革产物。一、《马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在原协议的基础上,提高了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