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7)
- 2023(13292)
- 2022(10855)
- 2021(9912)
- 2020(8309)
- 2019(18952)
- 2018(17837)
- 2017(34740)
- 2016(17934)
- 2015(20096)
- 2014(19323)
- 2013(19366)
- 2012(18013)
- 2011(16235)
- 2010(16060)
- 2009(15286)
- 2008(14444)
- 2007(12486)
- 2006(10967)
- 2005(10101)
- 学科
- 济(79641)
- 经济(79563)
- 业(50520)
- 管理(50078)
- 企(40160)
- 企业(40160)
- 方法(38683)
- 数学(35845)
- 数学方法(35692)
- 银(34180)
- 银行(34034)
- 行(32463)
- 融(31234)
- 金融(31234)
- 中国(29028)
- 制(23763)
- 财(21971)
- 贸(19356)
- 贸易(19336)
- 农(19335)
- 易(18778)
- 业经(16078)
- 地方(15518)
- 务(14174)
- 财务(14155)
- 财务管理(14130)
- 企业财务(13568)
- 农业(13413)
- 度(13260)
- 制度(13254)
- 机构
- 大学(254905)
- 学院(251301)
- 济(120179)
- 经济(118331)
- 管理(97521)
- 研究(88443)
- 理学(84494)
- 理学院(83629)
- 管理学(82643)
- 中国(82373)
- 管理学院(82187)
- 财(55296)
- 京(52573)
- 科学(49034)
- 农(45320)
- 财经(44985)
- 所(43338)
- 中心(43302)
- 经(41405)
- 经济学(40528)
- 研究所(39546)
- 经济学院(36980)
- 业大(36343)
- 农业(36045)
- 江(34845)
- 财经大学(34244)
- 银(34135)
- 北京(33367)
- 银行(32764)
- 融(31763)
- 基金
- 项目(171291)
- 科学(136589)
- 基金(130966)
- 研究(120859)
- 家(115370)
- 国家(114499)
- 科学基金(98490)
- 社会(83509)
- 社会科(79820)
- 社会科学(79804)
- 基金项目(68628)
- 自然(62494)
- 省(62470)
- 自然科(61204)
- 自然科学(61184)
- 自然科学基金(60216)
- 教育(54011)
- 资助(53921)
- 划(53765)
- 编号(43914)
- 部(39874)
- 重点(39040)
- 国家社会(37147)
- 发(37123)
- 创(36921)
- 教育部(34894)
- 创新(34739)
- 成果(34622)
- 科研(33412)
- 人文(33335)
- 期刊
- 济(117756)
- 经济(117756)
- 研究(79392)
- 融(53464)
- 金融(53464)
- 中国(48333)
- 财(41404)
- 学报(40738)
- 农(39421)
- 科学(37301)
- 管理(34668)
- 大学(31224)
- 学学(30053)
- 农业(24246)
- 财经(23543)
- 经济研究(22169)
- 经(20144)
- 业经(16991)
- 技术(16962)
- 贸(16749)
- 国际(16134)
- 问题(15858)
- 教育(15318)
- 业(14108)
- 世界(13864)
- 理论(12817)
- 技术经济(12182)
- 统计(12125)
- 商业(12081)
- 策(11213)
共检索到384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辉 刘莉亚 黄叶苨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期刊] 征信
[作者]
邓涵中
《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不断深化,并逐渐成为我国央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监管法规的主要参考及监管变革的风向标。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好核心竞争力这个举足轻重的现实问题。对于银行来讲,要求能够拥有自身的经营特色,在同质化的行业背景下创造出差异化的产品,在纷杂的竞争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垄断优势",打破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格局,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专业化的创新型发展道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敏 汪怡 陶宇鸥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以2003—2014年中国78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实施NSFR监管要求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绩效的可能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跨区域经营商业银行和区域性经营商业银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上,以巴塞尔协议最终稿为标准测算的中国商业银行NSFR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银行绩效呈倒U型关系。中国商业银行存在一个实现银行绩效最大化的NSFR水平,样本期间,商业银行的NSFR均值低于实现银行绩效最大的最优值。NSFR的实施对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和绩效的影响较...
关键词:
净稳定资金比率 风险承担 银行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景聪
由于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重大变化 ,1 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已不足以作为当今银行业的管理标准。自 1 999年起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一个新的协议框架 ,预计到2 0 0 1年末完成 ,并希望从 2 0 0 4年在成员国间完全付诸实施。本文试图解释新巴塞尔协议提出的理由 ,并概述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 ,最后简要评估其在中国银行业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兵 孙立坚 赵正龙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对金融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Ⅱ的反思推动了全球银行监管的改革,促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本文基于资本的视角,展示了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改革动向,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监管、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巴塞尔协议Ⅲ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银行监管 资本约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宁喆敏
"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我国制定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本文对"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与"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及分阶段实施安排,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建议。商业银行应吃透"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内容,尽快建立适合本行的风险管理框架,并实时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新协议的实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贺建清
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即《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政策框架。经过对比《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发现,新监管标准将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资本充足率标准使中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将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流动性监管标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拨备率和杠杆率监管标准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促使经营模式转型、强化风险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是中国商业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适应新监管标准的有效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婧 王光明
巴塞尔协议Ⅲ是当前最受瞩目的金融监管改革。基于巴塞尔Ⅲ,中国银监会和央行也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本文在分析巴塞尔Ⅲ实施背景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境内银行业的特征,分别考察了主要监管措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适用性。本文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主要是顺应国际监管趋势的结果,而在境内银行业特殊性的考量方面尚存一定局限性。本文基于分析提出建议,"规则监管"应向"原则监管"过渡,使监管措施做到因地制宜,更符合中国银行业的需要,从而为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公民 刘镭 李志武
入世在即,我国银行业将直接置身于国际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务和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务的对比分析,尤其是通过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管理体制而形成的巴赛尔新资本协议的系统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新资本协议 VaR方法 中间业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明辉 周边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2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分析净稳定融资比率能否取代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从个体来看,20家上市商业银行在两种指标体系下达标率表现存在巨大差异;(2)从商业银行经营实际来看,两套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对部分银行能得出较为一致的达标率,而对于另外一些银行而言,一致性效果较差;(3)就上市银行整体而言,用净稳定融资比率代替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的效
关键词:
净稳定融资比率 存贷比 流动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丽京
一、巴塞尔协议的产生及其意义 1988年7月设立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所属的“银行业条例及监管委员会”,经过同美、英、法、德、日、意、加、比、荷、卢、瑞士、瑞典等12个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的商讨,正式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订定资本和风险资产的比例和确立最低资本比率的办法达到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和稳定的目标。”另外,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V·李莱达 王淼
由于新资本协议中的技术和方法对银行造成一定的实施难度,发展中国家必须循序渐进、协调推进各项实施工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玲
自 1999年 6月首次征求意见稿面世以来 ,新巴塞尔协议已引起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关注。与1988年协议相比 ,新协议的内容更广泛、更复杂 ,这充分地反映了银行业的进步。毫无疑问 ,新协议的实施与推广也必将给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新协议主要更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给我国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新巴塞尔协议 资本 银行监管 挑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静
本文在回顾巴塞尔资本协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在资本监管改革中的重大突破;通过对欧洲、美国、印度和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研究表明,尽管短期内,国际银行能够满足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要求,但长期来看,资本缺口很大。为弥补资本缺口,不可避免地将导致银行成本增加、信贷增速放缓和经济增长减缓,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以银行融资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影响更大。为此,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改进资本效率、改善流动性和融资管理、重构资产负债表和调整经营模式,以减少负面冲击。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资本协议 银行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