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50.1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8)
2023(4292)
2022(3444)
2021(3391)
2020(2978)
2019(6788)
2018(6883)
2017(12490)
2016(6977)
2015(8022)
2014(8167)
2013(8039)
2012(7263)
2011(6345)
2010(6685)
2009(6557)
2008(6997)
2007(6539)
2006(6007)
2005(5756)
作者
(20271)
(16660)
(16485)
(15879)
(10891)
(7766)
(7657)
(6420)
(6404)
(6042)
(5710)
(5686)
(5403)
(5303)
(5221)
(5219)
(4967)
(4887)
(4796)
(4716)
(4175)
(4156)
(4052)
(3833)
(3788)
(3787)
(3754)
(3742)
(3440)
(3258)
学科
管理(31003)
(23854)
(23571)
企业(23571)
(23320)
经济(23294)
(11106)
方法(9902)
(9304)
(8760)
银行(8755)
(8276)
理论(8044)
(8026)
财务(8004)
财务管理(7974)
(7919)
企业财务(7581)
(6994)
金融(6994)
数学(6607)
业经(6515)
数学方法(6474)
中国(6392)
(5915)
(5772)
(5630)
(5099)
体制(5063)
经营(4697)
机构
大学(98388)
学院(96365)
管理(38739)
(35331)
经济(34198)
研究(31085)
理学(30534)
理学院(30170)
管理学(29732)
中国(29682)
管理学院(29511)
(22525)
(22475)
科学(18818)
(16602)
财经(15997)
(15964)
中心(15595)
(14485)
北京(14478)
研究所(14083)
(13611)
(13362)
(12423)
师范(12280)
业大(12207)
财经大学(12000)
(11348)
(11179)
经济学(10682)
基金
项目(55621)
科学(42979)
研究(41121)
基金(39928)
(34828)
国家(34519)
科学基金(29403)
社会(24631)
社会科(23150)
社会科学(23144)
(20681)
基金项目(20511)
教育(19513)
自然(19363)
自然科(18897)
自然科学(18888)
自然科学基金(18539)
(17937)
编号(17040)
资助(16885)
成果(15292)
重点(12933)
(12466)
课题(12296)
项目编号(11142)
(11077)
(11068)
大学(10759)
教育部(10681)
(10653)
期刊
(46088)
经济(46088)
研究(31222)
中国(24644)
(21604)
管理(19205)
学报(15026)
(14610)
金融(14610)
科学(13826)
教育(12904)
大学(11717)
(11498)
学学(10849)
技术(9059)
财经(8850)
(7691)
农业(7440)
会计(7035)
经济研究(6609)
财会(6491)
(6146)
图书(5843)
业经(5475)
(5149)
理论(5087)
问题(5051)
现代(5033)
实践(4475)
(4475)
共检索到16590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扬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梳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创新监管、影子银行监管等角度,对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春涛  
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是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宏观审慎的监管原则着眼于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目的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的调控工具仍处于调研和摸索阶段。到目前为止,资本缓冲,尤其是逆周期资本缓冲已经定位为宏观审慎的新工具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监管的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建平  高宇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孝武  唐毅  
目前,国际上的政策讨论、研究文献以及重要的经济会议都开始强调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金融监管问题,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理念也开始由微观审慎监管向在整体框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演进,研究的重点是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及工具、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有效性的分析等。本文将提供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综述,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来确定未来研究的重要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邦  
巴塞尔是后危机时期全球金融监管的最重要成果。巴塞尔Ⅲ在强化风险资本监管的基础上,引入了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大额风险暴露限额等一系列量化监管要求,构建了多重约束审慎监管框架,实现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融合。基于全球金融危机教训以及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监管规则,本文重点讨论了多重约束审慎监管框架的合理性和需要关注的问题。与巴塞尔Ⅰ和巴塞尔Ⅱ单一的风险资本监管框架相比,多种约束框架能够有效应对金融体系存在的多重金融摩擦和外部性,具体包括抑制金融脆弱性和系统性的累积,充分捕捉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压缩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同时,多重约束审慎监管框架增加了监管规则的复杂性以及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监管实践中,各国监管当局必须高度关注不同监管规则的相互作用和累积效应,评估对银行经营行为以及信贷供给的影响,权衡监管规则的复杂性、有效性,以及监管成本,尽量避免和缓解潜在的超预期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凌遥  
巴塞尔Ⅲ强调宏观审慎监管,并针对系统性风险提出了许多宏观审慎监管要求,一方面提高银行业自身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限制银行经营中的高风险行为。本文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要求引发的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时空特性,并分析了杠杆率、留存超额资本、逆周期超额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等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工具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宏观审慎资本工具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协调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者应将表外业务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者,而宏观审慎监管者通过对表外业务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来进行风险预警,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者。对此,要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庆国  葛扬  
本文拓展了巴塞尔资本约束的内涵,在资本充足率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回报率约束。通过构建拨备后利润最大化模型,分析了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对调整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影响,以及信贷行为的变化所产生的宏观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庆国  葛扬  
本文拓展了巴塞尔资本约束的内涵,在资本充足率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回报率约束。通过构建拨备后利润最大化模型,分析了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对调整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影响,以及信贷行为的变化所产生的宏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李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务不断出现混同的趋势,金融监管是否应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呢?本文有不同看法。从沃尔克法则出发,本文认为混业经营风险事实上的不可控决定了金融业应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为辅,对应的金融监管应以分业监管为主、综合监管为辅,从而划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和职责;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决定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内容以及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拟对此逐一展开深入论述。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李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务不断出现混同的趋势,金融监管是否应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呢?本文有不同看法。从沃尔克法则出发,本文认为混业经营风险事实上的不可控决定了金融业应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为辅,对应的金融监管应以分业监管为主、综合监管为辅,从而划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和职责;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决定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内容以及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拟对此逐一展开深入论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