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0)
2023(13426)
2022(11590)
2021(10976)
2020(9118)
2019(20966)
2018(20920)
2017(40980)
2016(21872)
2015(24702)
2014(24502)
2013(24403)
2012(22370)
2011(20150)
2010(20367)
2009(19115)
2008(17736)
2007(15778)
2006(14128)
2005(12381)
作者
(62034)
(51693)
(50896)
(48553)
(32485)
(24795)
(23226)
(20258)
(19652)
(18195)
(17591)
(17280)
(16156)
(15944)
(15758)
(15591)
(15235)
(14972)
(14728)
(14530)
(12775)
(12630)
(12444)
(11940)
(11676)
(11476)
(11450)
(11371)
(10402)
(10218)
学科
(88698)
经济(88514)
(68723)
管理(58468)
(48090)
(48065)
企业(48065)
方法(38319)
数学(32197)
农业(32165)
数学方法(31869)
中国(28775)
(27138)
金融(27136)
(25700)
银行(25663)
业经(25022)
(24777)
(22530)
地方(20405)
(20255)
(18008)
理论(15839)
(15246)
贸易(15232)
(14860)
(14292)
财务(14228)
财务管理(14202)
(14059)
机构
学院(307225)
大学(305924)
管理(125256)
(124853)
经济(122173)
理学(109037)
理学院(107935)
管理学(106235)
管理学院(105699)
研究(101074)
中国(81983)
(65259)
(64008)
科学(61697)
(55545)
业大(50976)
(50174)
农业(49960)
中心(48881)
研究所(45641)
财经(44831)
(44268)
(40897)
北京(40102)
(39755)
师范(39431)
(36574)
经济学(36297)
(35313)
经济管理(34734)
基金
项目(211409)
科学(166152)
研究(158605)
基金(153187)
(131961)
国家(130739)
科学基金(112744)
社会(100766)
社会科(94501)
社会科学(94472)
(83139)
基金项目(82225)
自然(71690)
教育(70645)
自然科(69993)
自然科学(69981)
自然科学基金(68723)
(68478)
编号(66977)
资助(62136)
成果(53946)
(46897)
重点(46323)
(45772)
(44046)
课题(44035)
创新(40917)
国家社会(40691)
教育部(40039)
科研(39963)
期刊
(139055)
经济(139055)
研究(89884)
(66951)
中国(59266)
学报(47861)
农业(45112)
科学(44527)
(41504)
金融(41504)
管理(40741)
(39729)
大学(37328)
学学(35315)
教育(31709)
业经(27419)
技术(24741)
财经(21019)
(20625)
经济研究(19518)
问题(19033)
(17761)
理论(16311)
图书(15818)
(15745)
实践(15126)
(15126)
农村(14943)
(14943)
科技(14830)
共检索到452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益斌  肖璐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益斌  肖璐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张燕  滕飞  邹一南  
以城市规模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存在诸多局限,按照"城市压力+农民工条件差异"分区域分群体是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的现实途径。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要分群体按照"两稳定+分群体年限指标"制定"低门槛、标准化"的准入条件,分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Ⅰ类地区以空间换容量为突破点,实行"重点突破、适度从紧、郊区为主、提升管理"的落户策略;Ⅱ类地区以政策提能力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优先、渐次放开、全域承接、加大倾斜"的落户策略;Ⅲ类地区以创新强保障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为主、适度宽松、分级引导、省域统筹"落户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小君  向军  
本文利用大连市459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在不同情境下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要求农民工放弃土地换取城市身份时,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会迅速下降;在不预设交出土地资源的情境下,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受到受教育程度、城市住房状况、承包地和宅基地处置方式的显著影响;在预设交出承包地,甚至承包地和宅基地"双放弃"时,受教育程度和城市住房状况仍对其进城落户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心理适应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时,既要注重提升市民化的能力,又要完善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璐  徐益斌  
对我国五种类型城市1618名农民工的城市落户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城市特征对农民工落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来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社会融合、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和城市户籍政策宣传均显著影响农民工落户行为,而城市压力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超大和特大城市,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极大地吸引着农民工进城落户,相反大城市、中等和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民工的落户行为影响甚微;而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仅在超大城市有显著作用;城市社会融合以及户籍政策宣传在各类型城市均能促进农民工落户行为,同时,城市压力依然在各类型城市不存在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璐  徐益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洵  陈宁  石人炳  
基于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并不强烈,只有42%的第一代农民工和48%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落户城市;劳动报酬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提升作用,但对第一代农民工影响不显著;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参与培训、职业地位等对其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超时劳动、签订合同等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社会保障的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拥有养老、医疗保险的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可能性更大,拥有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邹一南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被认为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制度安排,而推动农民工在流入城市落户并构建起以能力为导向的落户优先序,就成为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然而,从政策效果看,农民工落户数量十分有限,市民化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分析与"农民工须市民化、市民化须落户、农民工未能落户"这一悖论相关的三个认识误区,提出了准确认识农民工落户和市民化问题的新视角,并据此得出应通过一系列政策转型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结论,包括: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点由异地市民化向就地市民化转变,将落户政策由有能力者优先向有意愿者优先转变,将市民化目标由户籍市民化向常住市民化转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江泉  谢艳华  
在中国城镇化加速之际,面对各类城镇宽松入户政策,广大农民工反倒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抵触,大多选择"进城不落户",微观层面看,其"浅因"是农民工顾虑自身在城镇生活难以为继,"基因"是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要素严重不足以致难以融入城镇主流劳动力要素市场,因而,其就业无保障、收入低下,支撑不了其城镇生活。通过近年统计数据与国际对比,结合农民工个案,立体展示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的现状及后果,然后,梳理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在其城镇化决策中的内在驱动力,最后着重强调:首先,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的解决应在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上下功夫;其次,明确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路径优先秩序;然后,划清培育成本分担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工作以更好的推动他们进城落户决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霞  
以四川为例研究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并基于推拉理论对影响农民工落户决策的推拉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一方面表示适应城镇生活,另一方面在城镇落户的有效意愿偏低。农民工不肯放弃农村户籍的主要顾虑有二:一是对城镇生活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安全感,二是难以舍弃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等既得利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市民待遇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建立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民工及其家庭同步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应对之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永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日益成为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焦点之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虽已推出积分落户改革,但仍将农民工拒之门外。该文通过分析农民工难以落户一线城市的原因,提出地方政府、本地居民和农民工各方激励相容的积分落户改革方案。研究认为:城市对农民工流动和落户由禁止到逐步放开的转变完全是基于城市自利的选择。目前一线城市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错位和短期利益的考量仍然排斥农民工落户,为此需要在积分落户政策中引入人地挂钩指标,实现各方激励相容。农民工积分落户与人地挂钩协同推进应做到:允许人地挂钩指标全国流转、地方政府提供指标流转平台、挂钩指标融入积分落户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君甫  李立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把农民工划分为“新生代”与“老一代”已经难以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世代结构变迁。本文以十年为一代将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分为60后、70后、80后和90后,利用2017年国家卫健委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SPSS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尽管农民工的世代变了,性别结构变了,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他们的收入提高了,境遇有所改善,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比老一代更向往落户城市,也并不比老一代更认同自己是本地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翌  郝明松  悦中山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启超  
结合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和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同乡聚居的机理。研究发现,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同乡聚居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落户门槛对农民工同乡聚居的影响会因户籍性质而存在差异,落户门槛的提高会显著提升拥有外市户籍农民工的同乡聚居概率。机制分析表明,就业歧视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同乡聚居的重要机制,即随着城市落户门槛的提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就业机会歧视越严重,为了规避就业歧视以更好地实现就业,进而会选择与同乡聚居。基于此,研究认为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政策调整力度,放宽放开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消除城市就业歧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年  
本文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发现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中存在户口迁移手续繁琐、城镇社区排斥、乡村社区农地等财产权利保全等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进度,还制约其质量。问题的原因,直接表现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未形成合力,间接反映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在农民工落户城镇上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分析则与政策执行的社会条件即城乡二元结构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上形成城乡合作关系。随着农民工落户进程的加速,应重视农民工落户后与原城镇户籍社区人口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