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3)
- 2023(9244)
- 2022(8316)
- 2021(7991)
- 2020(6688)
- 2019(15622)
- 2018(15751)
- 2017(31344)
- 2016(16910)
- 2015(18550)
- 2014(18481)
- 2013(18319)
- 2012(16628)
- 2011(14826)
- 2010(14551)
- 2009(13117)
- 2008(12540)
- 2007(10813)
- 2006(9255)
- 2005(7848)
- 学科
- 济(63993)
- 经济(63916)
- 管理(48023)
- 业(46295)
- 企(37918)
- 企业(37918)
- 方法(31921)
- 数学(27583)
- 数学方法(27295)
- 农(18286)
- 中国(16702)
- 财(15315)
- 业经(14269)
- 学(14252)
- 地方(12766)
- 农业(12672)
- 理论(11387)
- 贸(10788)
- 贸易(10783)
- 和(10754)
- 制(10481)
- 易(10456)
- 技术(10381)
- 务(10091)
- 财务(10032)
- 财务管理(10016)
- 环境(9989)
- 企业财务(9515)
- 教育(9142)
- 划(9119)
- 机构
- 大学(232657)
- 学院(230326)
- 管理(98008)
- 济(89356)
- 经济(87411)
- 理学(86370)
- 理学院(85474)
- 管理学(84072)
- 管理学院(83669)
- 研究(73082)
- 中国(52463)
- 京(49158)
- 科学(46435)
- 财(38656)
- 所(35732)
- 业大(35479)
- 农(35109)
- 研究所(32935)
- 中心(32790)
- 财经(32201)
- 江(31262)
- 北京(30881)
- 范(30507)
- 师范(30259)
- 经(29385)
- 农业(27413)
- 院(26758)
- 州(25905)
- 经济学(25807)
- 商学(24895)
- 基金
- 项目(165735)
- 科学(130789)
- 研究(121776)
- 基金(120991)
- 家(104670)
- 国家(103780)
- 科学基金(90130)
- 社会(75947)
- 社会科(71846)
- 社会科学(71828)
- 基金项目(65603)
- 省(64117)
- 自然(59600)
- 自然科(58221)
- 自然科学(58209)
- 自然科学基金(57157)
- 教育(55484)
- 划(54111)
- 编号(50525)
- 资助(49614)
- 成果(40064)
- 部(36456)
- 重点(36051)
- 创(34428)
- 发(34312)
- 课题(33474)
- 创新(31956)
- 科研(31699)
- 教育部(31465)
- 项目编号(31401)
共检索到317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萍
妇女走出家庭 ,进入社会就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由于已婚妇女在家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就业决策不仅受各种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家庭实际情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已婚妇女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分析 ,揭示影响已婚妇女就业选择的各种因素 ,并提出解决已婚妇女如何兼顾家庭劳动和市场工作的对策 :阶段性就业、弹性工时制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岚 董晓媛 陈功 郑晓瑛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迁。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照料负担。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老年父母对已婚妇女的农业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非农劳动而言,照料自己的父母不会影响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但是照料公婆对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父权意识仍然对家庭内部照料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关键词:
农村已婚妇女 劳动供给 耕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关于中国妇女从1950年以来初婚的变化及其给妇女生育率带来的影响,已有不少论述。 本文试图建立衡量人口已婚状态的几个指标,以此来阐明人口已婚数量及构造与人口初婚指标的相互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宁 苏群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对其非农就业参与、非农劳动时间和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消除生育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依然决定着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而多生子女则会降低其非农就业的参与率、劳动时间和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林坚
本文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就农村已婚妇女失地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已婚妇女失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户租入更多农地,但对农户租出农地影响较小。失地农户是否租入农地,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经济状况和要素禀赋,而不是取决于已婚妇女失地。在一些人均耕地紧张的地区,已婚妇女失地虽然增加了农地需求,加剧了农地市场的供求矛盾,但在另一些人均耕地充裕的地区将有利于促进农地市场的发育,减少耕地撂荒现象,加速农地市场流转。
关键词:
已婚妇女 失地 农地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顺华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过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为使农村女性劳动力能够进行有效的转移,必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自身素质,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二是在农村就地进行技能转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勇生,彭大贵,吴盛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郊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如何强化对流进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现阶段计生工作的新课题。鉴于城郊流进人口面广量大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1996年上半年,笔者对城郊的建湖县近湖乡环城8个村计生工作进行了调查。认为流进城郊已婚育龄妇女有“四多”现象: 1 买房租房家庭多。近湖乡城郊的镇南、镇北、近湖、裕丰等结合部八个村有12422户.总人口为51782人,流进育龄妇女有19942名。在流进的19942名育龄妇女中,租房暂住人口有2106人,其余人员都居于购买的商品房、征地集资建房、单位家属区中;这些人员一般在县城和城郊从事各类专业活动,早出晚归,居住地点相对稳定,形成一个独立相对固定的流入人口居住群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云嵘,孙靖华,李宏规,黄德兴,金敏子,赵小华,段纪宪,王丰,伊恩·戴蒙德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根据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87年常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62908492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宫内避孕,现用率为40.7%;城、镇、乡已婚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数分别占全国使用总数的27.4%、19.6%和53%。可见宫内节育器在节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鑛 陈士芳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 it截断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正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已婚女性年龄与其劳动供给之间呈负相关。丈夫月收入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呈负相关。家庭中六岁以下孩子的存在作为已婚女性减少市场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是不显著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许庆 刘进
农村妇女往往承担着家庭照料和挣取收入(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的双重角色,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趋向女性化发展的情况下,考察其劳动供给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1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讨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新农合"乡级、县级、县外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和年度住院封顶线对农村妇女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既有利于弥补男性农业劳动力外出所致的农业劳动不足,也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文章认为,在今后的政策安排中,需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福利及受益水平,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华山
已婚妇女计划外受孕率高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被动的突出表现。它不仅增加了育龄妇女的痛苦,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且不利于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因此,对农村已婚妇女计划外受孕特点及节育措施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湖北省钟祥市1991年底在35个行政村抽样调查得到的生育节育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其实质性原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群 何小凡
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理论依据,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就业选择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已婚妇女 就业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