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7)
2023(8390)
2022(6909)
2021(6219)
2020(5377)
2019(11681)
2018(11323)
2017(21750)
2016(11549)
2015(12360)
2014(11881)
2013(11334)
2012(10293)
2011(9030)
2010(9024)
2009(8326)
2008(8347)
2007(7292)
2006(6299)
2005(5540)
作者
(33810)
(28105)
(28068)
(26304)
(17803)
(13640)
(12581)
(11002)
(10826)
(9755)
(9629)
(9318)
(8831)
(8831)
(8675)
(8625)
(8534)
(8344)
(8067)
(8066)
(7088)
(6862)
(6500)
(6382)
(6330)
(6283)
(6016)
(6012)
(5493)
(5460)
学科
(42237)
经济(42172)
(37228)
管理(32146)
(26975)
企业(26975)
方法(21288)
数学(19498)
数学方法(19385)
中国(14848)
(13590)
(13353)
(10885)
保险(10794)
(10323)
银行(10285)
(9966)
贸易(9964)
(9855)
(9791)
(9595)
农业(9345)
(9118)
金融(9118)
(8947)
财务(8939)
财务管理(8918)
业经(8879)
企业财务(8542)
(7636)
机构
大学(160842)
学院(158621)
(68475)
经济(67352)
管理(63321)
理学(54865)
理学院(54312)
管理学(53377)
管理学院(53111)
研究(52353)
中国(43898)
(33145)
(32540)
(32324)
科学(32076)
业大(27201)
财经(26884)
(26382)
农业(25818)
中心(24900)
(24751)
研究所(24249)
(22243)
经济学(22030)
财经大学(20479)
经济学院(20215)
北京(20203)
(18449)
商学(17737)
商学院(17576)
基金
项目(113027)
科学(89279)
基金(85812)
(78168)
国家(77099)
研究(75976)
科学基金(65430)
社会(51988)
社会科(49337)
社会科学(49319)
基金项目(45705)
自然(43933)
自然科(42919)
自然科学(42902)
自然科学基金(42218)
(42166)
(36611)
资助(34482)
教育(33878)
编号(27812)
重点(25303)
(25232)
(23674)
国家社会(22732)
科研(22667)
(22524)
创新(22229)
计划(21809)
教育部(21695)
成果(21139)
期刊
(66706)
经济(66706)
研究(45113)
学报(30381)
中国(30272)
(28255)
科学(26436)
(25286)
大学(22691)
学学(22058)
管理(21112)
(20650)
金融(20650)
农业(18563)
财经(13118)
经济研究(11709)
(11059)
业经(10456)
(10204)
技术(10097)
(9041)
问题(8891)
教育(8512)
业大(8374)
科技(7647)
理论(7435)
(7409)
技术经济(7325)
统计(7256)
农业大学(7234)
共检索到22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Probit和Tobit回归为基准模型,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已婚女性参与劳动会降低家庭参与风险市场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家庭风险资产比例;(2)健康水平、金融知识、城乡背景、自有房及风险爱好等特征不同,会使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表现出异质性;(3)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可以通过自有房、风险偏好渠道降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通过社会互动渠道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尝试从女性劳动参与角度探讨其对家庭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的影响。全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截面门限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女性劳动参与会显著降低对家庭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该影响主要存在于健康状况良好、年龄段在30~39岁和50~55岁、未曾学过金融知识或者非农村背景的女性所在家庭;第三,女性年龄对家庭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东部和中西部区域性差异明显。此结论为理解我国家庭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提供了新视角,可以为社保政策制定和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军   乐洋   张一飞  
本文通过拓展世代交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每周工作时间,作用渠道为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降低家庭劳动时间,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造成冲击;对31—40岁、低学历、中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外围城市、拥有1—2个孩子的已婚女性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劳动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已婚男性、单身男性、单身女性,数字经济发展更偏向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有利于缓解已婚已育女性的“母职惩罚”;数字经济赋能已婚女性更多选择灵活就业而非正规就业,也提升了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时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诚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洋   戴天宇   吴增明  
人口流动是城镇化背景下影响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人口流动对城镇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和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人口流动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居民拥有房产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居民拥有房产显著地缓解了人口流动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负向影响;再次,从异质性结果检验来看,居民拥有房产在缓解人口流动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负向影响方面,在无子女、低收入以及对未来生活预期较低的居民样本中更加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人口流动机制以促进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佳朦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所在村居的宗族文化越强,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水平越低。利用移民样本控制了宗族文化的环境因素后,传承因素仍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该影响在控制了村居固定效应后仍然显著。对于城市女性而言,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的影响显著减弱。对于处于生育和非生育阶段的女性,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宗族文化增强了个人的传统性别观念与家庭观念,且不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利丽  
基于198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中的夫妻配对样本,利用变异系数的按收入来源分解公式以及基于各种反事实收入分布,考察了单个时点上中国城镇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妻子就业具有使家庭间收入分布更加均等化的作用,且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研究结果相比,这种缩小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分阶段的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利用不同时点上的方差分解公式考察了已婚女性就业变化对家庭间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已婚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加剧了家庭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是在1997-2002年间,由于已婚女性就业率下降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琎  吴卫星  
本文主要研究婚姻对居民家庭风险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包括风险资产和股票的参与选择和配置选择,并结合性别、家庭总收入和净财富等因素探究它们的联合影响,数据来自2009年和2012年的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状况问卷调查。使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决策者比单身女性决策者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和股票,更倾向于增加风险资产和股票在总资产中的配置比重,而已婚和单身的男性决策者之间则没有这种差别;与男性决策相比,女性决策者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中等收入水平或中等财富水平家庭的决策者在决定是否投资风险资产以及风险资产的配置比重时,可能更易受到婚姻状况的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谢璟晅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来说是一项挑战,合理配置资产可以提高家庭收入,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和经济压力。选用2017年和2019年CHFS的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户主年龄变量与家庭金融风险市场参与以及家庭风险市场参与深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存在倒U型变化。第二,老年人口占比显著抑制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地区、东部地区以及购买养老保险的家庭配置金融风险资产影响更显著。优化老龄家庭资产配置有利于老龄家庭减轻养老压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