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1)
- 2023(14136)
- 2022(12300)
- 2021(11546)
- 2020(9592)
- 2019(21779)
- 2018(21493)
- 2017(41941)
- 2016(22317)
- 2015(24558)
- 2014(23979)
- 2013(23690)
- 2012(21390)
- 2011(18979)
- 2010(18819)
- 2009(17414)
- 2008(16492)
- 2007(14222)
- 2006(12146)
- 2005(10256)
- 学科
- 济(90530)
- 经济(90428)
- 管理(65059)
- 业(64598)
- 企(52512)
- 企业(52512)
- 方法(41763)
- 数学(36183)
- 数学方法(35825)
- 农(25913)
- 财(23849)
- 中国(21977)
- 业经(21220)
- 地方(18760)
- 农业(18121)
- 学(17682)
- 务(15696)
- 财务(15632)
- 贸(15617)
- 贸易(15611)
- 财务管理(15610)
- 易(15131)
- 技术(14938)
- 企业财务(14874)
- 制(14621)
- 理论(14474)
- 环境(14348)
- 和(13696)
- 产业(13550)
- 划(12553)
- 机构
- 学院(309271)
- 大学(308510)
- 管理(126932)
- 济(125411)
- 经济(122907)
- 理学(111495)
- 理学院(110362)
- 管理学(108614)
- 管理学院(108068)
- 研究(98337)
- 中国(70637)
- 京(63358)
- 科学(60223)
- 财(56321)
- 所(47374)
- 财经(46262)
- 农(45854)
- 业大(45247)
- 中心(44570)
- 研究所(43385)
- 江(42474)
- 经(42149)
- 范(40097)
- 师范(39764)
- 北京(39349)
- 经济学(37847)
- 院(36178)
- 农业(35901)
- 州(35040)
- 财经大学(34702)
- 基金
- 项目(219426)
- 科学(174142)
- 研究(162504)
- 基金(160457)
- 家(138605)
- 国家(137469)
- 科学基金(119602)
- 社会(103981)
- 社会科(98664)
- 社会科学(98643)
- 基金项目(85966)
- 省(85729)
- 自然(77161)
- 自然科(75377)
- 自然科学(75364)
- 教育(74025)
- 自然科学基金(74000)
- 划(71394)
- 编号(66562)
- 资助(64882)
- 成果(52290)
- 重点(48517)
- 部(48324)
- 发(46995)
- 创(46407)
- 课题(44540)
- 创新(43106)
- 国家社会(42762)
- 教育部(42048)
- 人文(41840)
- 期刊
- 济(132046)
- 经济(132046)
- 研究(88302)
- 中国(50747)
- 学报(46031)
- 管理(44858)
- 科学(43263)
- 财(41854)
- 农(41668)
- 大学(35167)
- 学学(33282)
- 教育(32248)
- 农业(29587)
- 技术(25770)
- 业经(23446)
- 融(22784)
- 金融(22784)
- 经济研究(21737)
- 财经(21734)
- 经(18690)
- 问题(17345)
- 科技(15259)
- 图书(15158)
- 技术经济(15131)
- 理论(14540)
- 商业(14525)
- 业(14516)
- 现代(14075)
- 版(13486)
- 实践(13353)
共检索到428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雨 周宏
基于安徽省W县B镇2 033户贫困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基建投资、产业扶贫与"结对帮扶"对异质性贫困户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基建投资对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减贫效应更显著,且长期减贫效果优于短期;产业扶贫能够显著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且政府扶持政策越强的产业往往向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倾斜,使其减贫效果更明显。另外,金融扶贫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而且这种减贫效应对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更显著;"村外结对"帮扶对贫困户的减贫效果优于"村内结对"自助,而且对较高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减贫效果达到10%显著水平,而对于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光锋 王全忠 李雨
文章系统性整理并使用安徽省W县全域280个行政村2016—2017年的扶贫数据,研究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帮扶的减贫机制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行政村年内贫困发生率增量和脱贫户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万元,村贫困发生率和脱贫户数均值分别降低0.89个百分点和0.1648个。同时,考察多种扶贫措施的减贫效应优先序发现,光伏扶贫资金"、给予型"产业扶贫资金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减贫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产业帮扶 减贫效应 行政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翁辰 朱红根 陈杰
本文利用我国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10个原贫困县33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从效率和公平视角考察扶贫资金的减贫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第一,金融扶贫可以提升贫困户可行能力水平,并缓解其可行能力不平等;而财政扶贫则抑制了贫困户可行能力状况的改善。第二,相较于财政扶贫,金融扶贫更有利于人力资本相对缺乏、享受“低保”等待遇的群体可行能力状况的改善。第三,财政扶贫的“负向激励”作用抑制了贫困户对经济机会的利用,进而不利于其可行能力状况改善;金融扶贫虽“挤出”了贫困户对就业发展机会的利用,但得益于产业发展机会的“替代效应”,贫困户可行能力状况仍得到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财政-高金融”的财政金融协同减贫效果最优。本文研究结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财政与金融帮扶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财政扶贫 金融扶贫 减贫效应 可行能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飞虎 彭筱薇 孟祥慧
本文运用2002年-2016年中国政府对贫困地区的相关投资与收入数据,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支出与精准扶贫战略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各项公共投资结构中,基础性公共投资和经济性公共投资均对人均纯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精准扶贫战略主要改善了基础性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通过滞后动态研究表明,基础性公共投资和公益性公共投资对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有着长期的促进作用,经济性公共投资短期内对人均纯收入起促进作用。依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黎骅逸 王超 李锐
文章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先基于A-F方法对我国多维贫困指数(MPI)进行测度和分解,其次利用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对可能导致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异质性特征进行集中,估算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最后利用异质性处理效应(HTE)估计方法,从多维贫困视角对比分析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差异,并对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减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深入剖析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对异质性贫困户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对农户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均下表现出显著的减贫效果,但由于人口异质性的客观存在,林业扶贫政策减贫效果的异质性也十分突出。在减贫效果的异质性分析中可以发现,对处于第一层级的农户家庭,其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减贫系数为-0.205,收入贫困的减贫系数为1.593;但对处于第五层级,陷入贫困概率最高的农户家庭,其多维贫困减贫系数仅为-0.097,收入贫困减贫系数仅为0.530。此外,第二层级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户陷入贫困概率层级每增加一级,其多维贫困减贫效果降低0.024,收入贫困的减贫效果降幅为0.243。表明林业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的减贫效应随着农户陷入贫困概率增加而减弱。而陷入贫困概率较高的农户家庭通常表现出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总抚养比等家庭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小妹 徐明
文章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1986—2017年中央扶贫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中央扶贫支出不仅能直接减少农村贫困,还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间接减贫;但在短期内,中央扶贫支出的直接与间接减贫效果均不显著。此外,中央扶贫支出对农村贫困和经济增长均具有长期正向影响,且贡献度较大并在逐年递增。由此可见,将中央扶贫资金投入当作减少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具有合理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淑珍
高校"多困生"是指兼具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扰或就业困难两类困难及以上的学生群体,探究"多困生"产生的主导因素,探索建立高校"多困生"精准帮扶的路径,更好地促进"多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多困生 帮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红涛 谢婷
数字经济不断向农村产业渗透,加快农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可促使农村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耦合协同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中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耦合协同度基本处于低度协同与中度协同之间,且多数省份产业振兴滞后于产业扶贫;数字经济能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强于数字产业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董才生 栾添
我国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收入结构的作用出现了分化,显著地促进了财产性收入,但是对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效应却不显著,对工资性收入则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产业扶贫政策对五保户人均收入和家庭收入的效应要弱于一般农户,但是产业扶贫对边缘贫困农户的影响效果没有对深度贫困农户的影响效果显著。因此,我国今后的扶贫工作要重点关注深度贫困户,依靠本地特色优势,加大特色产业扶贫力度;降低产业扶贫门槛,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切实把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到应该扶贫的对象,缩小贫困差距,使农村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产业示范站 科技扶贫 减贫效应 西农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舒
现有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多以贫困地区旅游总收入,而不是贫困家庭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旅游扶贫效果。这种研究指标选取存在的先天缺陷十分明显。无论是贫困地区的旅游接待人次还是旅游总收入,都属于宏观指标,能够反映旅游为贫困地区带来的总的经济回报,但却不能反映总的经济回报中有多少进入了目的地的贫困家庭。事实上,许多在贫困地区从事旅游经营的企业是外来投资,旅游总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流向了企业的所有者而不是贫困家庭。旅游扶贫收入指数作为微观指标,能反映贫困家庭收入占当地总收入的比重,但是如何通过田野调查测算这一指标需要新的
关键词:
扶贫旅游 产业链 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建刚 孙宁华
东西部结对扶贫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运用传统的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编制了苏陕、浙川、沪滇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别比较分析了三组结对扶贫地区产业关联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被帮扶地区区域内乘数效应普遍较低,产业布局分散化特征明显;帮扶地区对被帮扶地区产业的溢出效应远远小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就结对扶贫地区不同产业的溢出效应而言,存在溢出错位现象,即本地区对另一地区溢出效应较强的产业未必是本地区的主导产业,而是与另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相对应的产业。因此,要根据结对扶贫地区间产业关联特征,加快产业有序转移,提高区域间结对扶贫的溢出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竹清 张超林
村镇银行旨在服务三农、践行普惠金融、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天然肩负了金融扶贫的任务,处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前线。本文选取2012—2016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村镇银行和扶贫数据,分析村镇银行的扶贫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村镇银行扶贫过程中存在以下三种效应:一是累积效应,即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村镇银行数量越多,扶贫效果越好;二是同域效应,即与发起行位于同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村镇银行数量越多,扶贫效果越好;三是补充效应,在经济金融欠发达的省域,村镇银行能够发挥较好的扶贫效果,即村镇银行的设立和运作弥补了部分欠发达省域扶贫金融服务的短板。此外,村镇银行在农村扶贫效应显著,而在城市扶贫作为有限。为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加强和改进金融扶贫,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通过税收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设立更多村镇银行,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支小、践行普惠金融的特色和特长;第二,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发起行在其总部所在省域的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通过同域效应充分发挥"本乡本土"和"地缘人缘"优势,使金融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体;第三,引导和鼓励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差、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真正实现金融扶贫力量下沉,助力农村脱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和平
[目的]通过对武都区境内耕地进行花椒种植适宜性评价,将区内花椒产业发展划分为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4个差异区域,并从适宜区土壤属性、区划结果布局、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界定、新技术推广使用和农村电商发展5个方面给出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方法]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求交得到5 590个区划单元,利用模糊评价法和特尔斐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建立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各区划单元综合得分。[结果]通过综合得分把区内5 590单元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获取了各等级的分布位置和面积。[结论]对花椒产业发展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坡向、年降雨量、有机质、质地、≥10℃积温和有效磷;并根据此结果给出花椒产业扶贫区划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武都 花椒 产业 扶贫 区划 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