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5)
- 2023(10051)
- 2022(8620)
- 2021(8072)
- 2020(6651)
- 2019(15319)
- 2018(15279)
- 2017(28860)
- 2016(15973)
- 2015(18103)
- 2014(18216)
- 2013(17753)
- 2012(16713)
- 2011(15341)
- 2010(16100)
- 2009(14904)
- 2008(14835)
- 2007(13267)
- 2006(12202)
- 2005(11083)
- 学科
- 济(73046)
- 经济(72978)
- 管理(40681)
- 业(39302)
- 企(30442)
- 企业(30442)
- 方法(28437)
- 数学(23966)
- 数学方法(23350)
- 中国(22067)
- 地方(21118)
- 农(19861)
- 业经(16238)
- 学(15106)
- 农业(13624)
- 理论(12880)
- 财(12513)
- 贸(11856)
- 贸易(11841)
- 发(11801)
- 制(11686)
- 地方经济(11518)
- 易(11362)
- 银(11255)
- 银行(11239)
- 融(11165)
- 金融(11165)
- 环境(11018)
- 行(10943)
- 技术(10412)
- 机构
- 学院(230072)
- 大学(225364)
- 济(87340)
- 经济(85177)
- 管理(83836)
- 研究(82808)
- 理学(70536)
- 理学院(69595)
- 管理学(67803)
- 管理学院(67383)
- 中国(63406)
- 科学(53624)
- 京(50936)
- 所(43443)
- 农(41493)
- 财(39626)
- 研究所(39123)
- 中心(37680)
- 江(37463)
- 业大(34675)
- 范(34391)
- 师范(34022)
- 北京(32960)
- 农业(32302)
- 州(30597)
- 院(30392)
- 财经(30360)
- 技术(27390)
- 省(27328)
- 经(27218)
- 基金
- 项目(146704)
- 科学(114585)
- 研究(105887)
- 基金(102931)
- 家(90811)
- 国家(90034)
- 科学基金(76359)
- 社会(64758)
- 社会科(61311)
- 社会科学(61295)
- 省(60288)
- 基金项目(53822)
- 划(50507)
- 自然(50273)
- 教育(49576)
- 自然科(49082)
- 自然科学(49074)
- 自然科学基金(48111)
- 资助(44397)
- 编号(43539)
- 发(37202)
- 成果(35052)
- 重点(33633)
- 课题(32127)
- 部(30729)
- 创(29928)
- 发展(29338)
- 展(28875)
- 创新(27947)
- 科研(27626)
- 期刊
- 济(107561)
- 经济(107561)
- 研究(68882)
- 中国(54778)
- 农(39109)
- 学报(36272)
- 科学(35649)
- 管理(33081)
- 教育(31755)
- 财(29262)
- 大学(27381)
- 农业(27075)
- 学学(25572)
- 技术(22887)
- 融(21875)
- 金融(21875)
- 业经(19289)
- 经济研究(16549)
- 业(15049)
- 财经(14354)
- 问题(13614)
- 统计(12807)
- 资源(12520)
- 经(12488)
- 策(11720)
- 技术经济(11582)
- 图书(11245)
- 版(11112)
- 科技(11064)
- 商业(10962)
共检索到364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金国,王丽华,贾茹
文章引入产品质量评价模型———差异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旅游地评价的实践中。以大连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依据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模型对旅游地和游客之间的供需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探究制约旅游地发展的因素,指出游客对大连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源自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负面、正面差异变化,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差异模型 旅游地评价 游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红罡
这篇文章运用生态—经济的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生态旅游的一些零散论述加以系统化,并通过建立生态旅游的结构模型,探讨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行为关系。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型涉及了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工作市场、游客和财务促销等6个部分,模型的模拟功能有助于理解旅游发展的复杂结构。模型得到验证后,可以成为评价旅游发展政策的工具。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反馈分析 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家明 杨新军
简要总结了两种生态旅游观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可操作性定义。针对旅游地4个方面的限定,提出相应的生态旅游地规划的要求,认为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的社区旅游规划,更注重景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与布局,而不是宏观的发展战略及中观的规模聚集效应,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生态旅游地的规划目标出发给出了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内容,探讨了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方略,指出功能分区、游客管理、形象策划及景观设计在生态旅游地开发及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王群
综合国内外居民参与研究的成就,本文提出了传统型、行政主导型、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和居民全过程主导参与型等4种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模式。并从城市和乡村旅游地角度,比较了中山市和四顶山旅游地的居民基本特征和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的差异。根据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差异,四顶山旅游地采用行政主导推动型模式,中山市旅游地采取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规划师、居民教育及信息交流4个方面提出了居民参与实施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文化旅游地规划的理论问题一直是旅游规划界忽视的重要问题。受启发于英国历史地理学家达比(Darby)的"景观连续断面复原"理论,文章提出文化旅游地规划的"景观信息链"(LIC)理论,在具体分析其"一目标、三要素、两途径"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以我国南方的王村古镇和北方的碛口古镇为例,进行了该理论的实证运用研究,并对当前的历史文化旅游地规划提出了六点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凯凯 曾伸 朱睿
山岳旅游是我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旅游形式之一。学者们对山岳型旅游地规划开始得很早,涉及到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并在旅游规划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文章首先简要叙述山岳型旅游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对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特别是现阶段对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和社会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当前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山岳型旅游规划应突出的几个特点和重点。
关键词:
山岳型旅游地 研究 评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和推广,以及人们对于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认知与关注,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可持续旅游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探讨和应用。由于其概念具有吸引力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可持续旅游成为近20年来旅游领域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不仅得到了全球旅游行业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视,也被很多国际组织和政府所推崇。20多年来,众多学者、旅游研究机构和组织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春宇
本文通过引入旅游地游客量变化的"速度"和"加速度"概念体系,将定量描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Logistic曲线模型展开为级数形式,推导并构建了基于旅游学理论的旅游地阶段预测模型。文中对旅游地在不同演化阶段运用该模型的条件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创建了一种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阶段定量划分的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该模型能够对旅游地不同演化周期游客量最大值及到达时间进行预测。该模型计算过程简便,且避免了Logistic曲线模型中参数设置的主观性缺陷,增加了预测的准确性。文中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构建的预测模型与实例演化过程相符。这为旅游地游客量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和准确的新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方法上...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卢晓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复苏,国力增强,旅游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在我国旅游业中观光旅游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有些旅游景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变缓,一些地区的有关部门以至于认为景区的吸引力已不复存在,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或新的人造景观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为此,本文选择了经济基础和旅游业都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从黄山和桃源洞——鳞隐石林旅游景区的对比研究中,探索华东山岳型风景旅游地的发展促销策略.(一)1980年加拿大旅行家R.W.Butter在研究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峰 江磊 杨秀丽
【目的】在新发展理念下,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可持续的重要议题。探究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关系,能够为海岛型旅游地把握科学正确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东山岛为典型案例,构建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分析等方法测度分析2000—2022年东山岛旅游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1)旅游发展水平方面,东山岛的旅游发展水平呈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经历“波动上升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剧烈下降阶段”4个阶段,但整体呈现为上升状态;2)生态环境水平方面,东山岛生态环境水平呈现为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包括“稳步上升阶段”“平稳持续阶段”“稳定波动阶段”3个阶段;3)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方面,东山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波动上升状态。2000—2007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为失调持续发展阶段;2008—2014年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波动发展阶段;2015—2022年为良好协调平稳阶段,趋于优质协调。【结论】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海岛型旅游地东山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分析,为东山岛旅游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东山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邱彭华 俞鸣同 曾从盛
本文以福州市青云山风景区为实例,紧扣旅游与环境问题,突出规划的两大目标——发展旅游事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景观现状格局分析、适宜性评价、生态安全格局辨识和敏感度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旅游地景观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然后,围绕主题从整体到局部多层次深入展开,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三个级别的规划与设计。最后,对规划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确认规划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对旅游地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能满足风景区旅游生态平衡与人地协调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
旅游地 景观生态规划 青云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永龙
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途径。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一般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限制条件、生态旅游产业的结构与空间适宜性分布。
关键词:
生态旅游,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熊元斌 朱静
到2020年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旅游业发展该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及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实施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促进政府在经济转轨时期对旅游业发展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选择。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发展模式 有限型政府主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陈田 王开泳 朱付彪 张希月
分权化制度框架下的旅游政策、公共设施建设、旅游投资等发展要素的差异是旅游地空间不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界定了中国旅游分权化的利益主体,探讨了旅游利益主体组成的旅游地权力网络的分权形式、不同旅游分权利益主体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提出了不同层面的不均衡表现及未来应关注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分权化框架下的财税制度、利益分割引起不同旅游发展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利益权力网络的空间不对称导致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土地利用、公共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和社区空间发展不均衡。未来研究应以各级政府、投资商和社区居民三方利益的均衡与权力重组为出发点,从区域旅游组织分权、社区参与制度保障及其技术支持、产业空间再结构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政治角色4个方面展开,以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分权化 旅游地 空间不均衡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