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8)
- 2023(14625)
- 2022(11979)
- 2021(10904)
- 2020(9172)
- 2019(21187)
- 2018(20410)
- 2017(40534)
- 2016(20989)
- 2015(23255)
- 2014(22694)
- 2013(22204)
- 2012(20049)
- 2011(17926)
- 2010(17842)
- 2009(16396)
- 2008(14780)
- 2007(12519)
- 2006(10618)
- 2005(9176)
- 学科
- 济(94710)
- 经济(94637)
- 管理(60407)
- 业(59794)
- 企(49777)
- 企业(49777)
- 方法(45731)
- 数学(41835)
- 数学方法(41386)
- 融(27431)
- 金融(27428)
- 中国(27420)
- 银(24864)
- 银行(24849)
- 财(24436)
- 行(23943)
- 农(22758)
- 地方(22757)
- 业经(19635)
- 制(19302)
- 务(16605)
- 财务(16559)
- 财务管理(16526)
- 贸(16285)
- 贸易(16270)
- 企业财务(15870)
- 易(15759)
- 农业(15730)
- 体(13842)
- 学(13743)
- 机构
- 学院(287458)
- 大学(284997)
- 济(124762)
- 经济(122475)
- 管理(116480)
- 理学(102478)
- 理学院(101495)
- 管理学(99868)
- 管理学院(99346)
- 研究(88275)
- 中国(72282)
- 财(56515)
- 京(55982)
- 科学(50630)
- 财经(46838)
- 中心(44190)
- 经(42849)
- 所(40769)
- 农(40753)
- 经济学(40661)
- 江(40252)
- 业大(39119)
- 研究所(37313)
- 经济学院(37163)
- 财经大学(35474)
- 范(34736)
- 师范(34344)
- 北京(33860)
- 院(33008)
- 州(32533)
- 基金
- 项目(205210)
- 科学(165176)
- 基金(152910)
- 研究(150592)
- 家(131942)
- 国家(130956)
- 科学基金(115502)
- 社会(99777)
- 社会科(95117)
- 社会科学(95094)
- 基金项目(81014)
- 省(80332)
- 自然(73743)
- 自然科(72179)
- 自然科学(72167)
- 自然科学基金(70891)
- 教育(70448)
- 划(66908)
- 资助(62469)
- 编号(59565)
- 重点(46533)
- 部(46388)
- 成果(45835)
- 发(44794)
- 创(44174)
- 国家社会(42724)
- 创新(41384)
- 教育部(40925)
- 课题(40575)
- 人文(39984)
- 期刊
- 济(122198)
- 经济(122198)
- 研究(78508)
- 中国(48358)
- 财(43052)
- 管理(41453)
- 融(38922)
- 金融(38922)
- 学报(38570)
- 科学(37781)
- 农(35153)
- 大学(31002)
- 学学(29643)
- 技术(26451)
- 教育(26159)
- 农业(23407)
- 财经(23098)
- 经济研究(20909)
- 业经(20352)
- 经(19784)
- 问题(16178)
- 统计(15039)
- 策(14255)
- 商业(13982)
- 技术经济(13691)
- 理论(13320)
- 贸(12878)
- 决策(12531)
- 业(12280)
- 科技(12111)
共检索到40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范祚军 谢巧燕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不同模式的金融结构"互嵌"式合作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基于金融合作在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过程的支撑和推动地位,有必要研究不同金融结构在协调发展或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问题。本文借助技术演进模型,通过考察不同金融结构模式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合作背景下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交叉融合的效应,证明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两种金融结构的相互渗透及合作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正的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谭春枝 李国英 杨盛友
泛北部湾地区金融监管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全球化程度低的国家若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也将有利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应拓宽金融监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制定合作的有效监管机制和具体监管标准,并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以此来加强泛北部湾地区金融监管合作。
关键词:
泛北部湾 金融监管 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春枝 龚雪
KLR信号法虽然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预警方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泛北部湾区域①的实际情况,结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从预警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指标合成两方面对KLR信号法进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泛北部湾各国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利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前及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前泛北部湾国家的经济指标对所构建预警系统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起到良好预警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KLR信号法 泛北部湾 金融安全预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耦合 Moran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露 彭耿
借鉴自然生态构建金融生态系统,采用耦合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实证检验了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市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整体较低,多处于磨合耦合阶段,这说明金融生态内部协调发展能力较弱,金融运行质量不高。(2)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区域间的差距是其内部耦合差距的主要来源,且呈扩大趋势;但整体、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基尼系数较小,这说明区域间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质量与区域金融风险的关联度不大。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内部耦合 区域差异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祚军 关伟 岳桂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又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显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在这种背景下,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本文在全面介绍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战略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应该遵循的战略原则,提出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措施,最后阐述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泛北部湾 区域旅游合作 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编者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自2006年以来先后参与其中。泛北部湾中国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该次区域合作息息相关。"泛北部湾合作研究团队"作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设立的三个泛北部湾研究团队之一,由广西师范大学刘澈元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团队致力区域调研,注重一手资料,倡导协同创新,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开展"泛北部湾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又堂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最时髦的话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西提出了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在全面介绍泛北部湾区域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泛北部湾区域 区域旅游合作 发展前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曹监平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对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泛北部湾区域贸易与投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合作将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提出了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合作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泛北部湾区域 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优先领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铁强 陈国雄 黄桂良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北部湾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得出推动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金融总量小,未形成金融聚集效应,区内尚未出现具备足够辐射力的金融"龙头";但区内逐渐形成区域金融增长点,区域金融增长速度开始高于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采取融入、引进、协作、开放四大策略推动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
关键词:
北部湾 增长极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巍
在我国拥有相似自然禀赋和物质资本的不同地区之间,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利用省际数据,从社会资本和社会信任的角度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和解释。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相对优势与各地区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股票市场总值和保费收入等金融发展指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依然显著。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信任 金融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影 张雪亮
对我国中、东、西部金融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且物流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提出在充分发挥本地区物流金融优势的同时,各区域应强化地区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完善各类物流节点的衔接、制定与国家政策及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物流金融发展规划,以寻求区域物流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物流 物流金融 区域比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艳 余兼胜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供给相对充分、金融需求旺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农村企业、农户金融需求和农户融资方式表现出区域特征,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以正规金融融资为主,而欠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民生活需求,主要借助于民间借贷。为此,不同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并采取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磊 胡蕴纹 关磊
论文从金融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建立了"集聚—路径变量—碳排放"的研究系统,研究金融产业集聚通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3条路径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1997—2015年的历史数据,运用变系数随机效应模型和GMM模型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直接作用、间接调节作用和动态效用。结果显示,金融产业集聚通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产生了一定的碳抑制作用,且影响效应显著大于路径变量自身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结构路径的影响效应明显优于经济总量和技术路径。此外,金融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