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6)
2023(13291)
2022(11452)
2021(10313)
2020(8942)
2019(19805)
2018(19733)
2017(37250)
2016(20627)
2015(23298)
2014(23401)
2013(22825)
2012(21207)
2011(19532)
2010(19920)
2009(18833)
2008(18332)
2007(16677)
2006(14713)
2005(13349)
作者
(61139)
(51282)
(51009)
(48645)
(32555)
(24448)
(23472)
(20113)
(19184)
(18374)
(17451)
(17170)
(16379)
(16092)
(16079)
(15948)
(15560)
(15146)
(14951)
(14597)
(12811)
(12806)
(12449)
(11846)
(11644)
(11449)
(11357)
(11176)
(10409)
(10323)
学科
(98013)
经济(97924)
管理(54820)
(48093)
(37666)
企业(37666)
方法(36063)
数学(31579)
数学方法(31244)
中国(25425)
(24208)
地方(24138)
(21321)
(20424)
业经(18697)
(17369)
农业(15949)
(15672)
贸易(15666)
(15080)
地方经济(14935)
理论(13784)
环境(13660)
(13595)
(13580)
金融(13572)
银行(13561)
(13422)
(13043)
(12970)
机构
学院(297145)
大学(295067)
(125489)
经济(122650)
研究(107728)
管理(106423)
理学(90343)
理学院(89235)
管理学(87495)
管理学院(86958)
中国(80355)
科学(66392)
(63505)
(56545)
(55992)
(53669)
研究所(51139)
中心(48908)
(46718)
业大(44949)
财经(44056)
农业(42404)
(40368)
北京(40142)
师范(39921)
(39650)
经济学(39086)
(38570)
(36820)
经济学院(34883)
基金
项目(191829)
科学(148813)
研究(140352)
基金(135615)
(118719)
国家(117727)
科学基金(99045)
社会(87603)
社会科(82795)
社会科学(82771)
(76928)
基金项目(70912)
教育(64959)
(64634)
自然(62587)
自然科(61108)
自然科学(61088)
自然科学基金(59948)
编号(58435)
资助(56130)
成果(48188)
重点(44131)
(43344)
课题(41640)
(41541)
(39175)
创新(36769)
科研(36671)
国家社会(35795)
大学(35317)
期刊
(147434)
经济(147434)
研究(90537)
中国(62403)
(49522)
学报(48482)
(44142)
科学(43648)
管理(38606)
大学(35720)
学学(33745)
教育(33704)
农业(33483)
技术(26826)
(26073)
金融(26073)
经济研究(24693)
业经(23475)
财经(22075)
(19145)
问题(19028)
(17784)
技术经济(15391)
统计(15322)
(15146)
(14672)
商业(14087)
图书(13840)
世界(13696)
(13642)
共检索到456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齐浩良  栾贵勤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其目标在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人口分布的差异性并与国际同阶段发展相类似的典型国家进行对比,总结有关经验,分析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并就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人口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忍  任志远  
文章基于人口-经济系统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西北五省各市(区、州)2000年和2005年的人口经济协调状况进行分析,得到人口-经济协调综合得分,进一步进行极差标准化,将西北地区各个地市的人口经济协调状况分为四类,整体上西北地区的人口经济协调度较差,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在Geo-da095i软件平台的支持下,进行西北地区人口经济协调度的空间相关分析,得到Moran散点图,大部分点落在第三象限,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人口经济协调度呈低协调度的区域大多被低协调度的区域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民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师毕业生的成长状况影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甚大。浙、皖两省的调查显示,这一群体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征;教师个体的学力表征、教龄、学历、性别、工作单位等因素是影响其自我身份认同与专业成长的重要变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齐浩良  
解决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发生很大背离。通过构建反映某地区经济集聚和人口分布状况模型(GPR),对影响美国区域经济—人口协调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影响的强弱顺序和程度。这将对我国根据各因素作用强度的大小来综合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朝霞  吴玉锋  
构建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晓娟  童玉芬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为中级协调水平,宁夏、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新疆处于初级协调。西北五省区要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降低人口生育率,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附加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邹长新  林乃峰  徐梦佳  
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状况变化研究对于评估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分区的国土开发强度,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评价了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分区的生态状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聚落生态系统面积分别占该类主体功能区国土面积的25.25%、6.55%、3.70%和0.40%,总体上体现了国土开发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布局的梯级特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年变化率高于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不符合其"限制开发"的功能定位,需加强空间管控,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长江经济带平均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好转态势。植被覆盖度基本稳定、转好、转差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0.43%、25.20%和14.37%;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基本稳定、转好、转差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9.82%、45.36%和4.82%。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蔡美香  任保平  
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差异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区域产业的转移和整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孙渊  吴秋迪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多元化是引发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根本动因。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非传统生源的显著差异性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性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有效连接人才培养要求与行业需要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差异性定位的现实动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差异性定位的关键问题包括确定高职生不同需求的学习目标、激发高职生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凸显高职院校灵活性的教学安排、创新学习结果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为切实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性定位,高职院校需要突破在学生学历层次、社会阅历、学习能力、社会行业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从差异性定位生源对象、差异性安排教育内容、差异性选择教育方式等路径寻求进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英  赵喜仓  
本文探讨了江苏区域的划分及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运用传统数量分析技术评价了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对此 ,必须处理好增强江苏整体实力与缩小江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 ,处理好江苏发达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支持落后区域加快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中求双赢 ,在发展中求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晋生  
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是山西建设和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关系和问题。根据有关理论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山西建设和发展实际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将山西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关系的基本特点、问题及其形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楠玉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而言,国际和国内市场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原因在于:市场分割所导致的狭小的内部市场规模不足以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东部地区可以借助广阔的外部市场,在报酬递增机制作用下,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源集聚,政策难以扭转这种局面。金融危机改变了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国外市场需求的衰落凸现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这为中西部崛起进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适当的政策措施无疑将会发挥关键性作用,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消除行政性阻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亚飞  陈佩佩  陈东  
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是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人类社会空间组织结构有机耦合的复杂结构。文章通过对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的理论探索,从人口经济集疏的视角,对维持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有序化演变的主体功能区划一张图进行了系统解析,从国家、大区域和省级等不同层级分别测度了地域功能空间梯度结构、地域功能点—轴结构、地域功能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变特征,并从人口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均衡过程、功能区近远程耦合和相互作用、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响应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析。研究发现:中西部与东部之间、靠近轴线与远离轴线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不同功能区之间较大的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促使人口进一步从中西部向东部、远离轴线向靠近轴线区域、边缘区域向核心区域、农业和生态地区向城市化区域进一步集聚,人口的集聚程度要高于经济集聚程度,人口与经济呈现均衡的趋势;区域经济以及社会福利的差距导致的人口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均衡过程,是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在流域、湾区等生态系统整体性大背景下,不同区域之间生态功能服务过程以及人类需求多样化下社会系统中商品、贸易、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促使区域间产生更加复杂多元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近远程耦合效应,是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由以往促进产业分工合作与经济系统空间组织向兼顾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地域功能完整性拓展的区域一体化区域政策,以及注重政策分类落地与精准化的差异化区域政策与政府调控是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有序演变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小枚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发展必然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基于上海市、湖南省和云南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慈善组织在社会认同度、资源获取能力和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三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制度环境是导致慈善组织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的根本原因。要促进慈善组织的大力发展,就必须完善慈善募捐制度,筑牢慈善组织资源获取的根基;理顺角色关系,提升慈善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弘扬慈善文化,夯实慈善组织社会认同的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