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0)
2023(9885)
2022(8296)
2021(7725)
2020(6277)
2019(13789)
2018(13653)
2017(26764)
2016(14416)
2015(15942)
2014(15414)
2013(15139)
2012(13485)
2011(12126)
2010(12176)
2009(11490)
2008(10879)
2007(9609)
2006(8411)
2005(7114)
作者
(37939)
(31847)
(31662)
(30012)
(19769)
(15573)
(14394)
(12477)
(12135)
(11114)
(10730)
(10719)
(9895)
(9716)
(9585)
(9536)
(9484)
(9231)
(9083)
(8957)
(7762)
(7752)
(7597)
(7505)
(7258)
(7188)
(7083)
(6806)
(6559)
(6356)
学科
(60036)
经济(59975)
(45719)
(43771)
管理(35665)
农业(30345)
(24028)
企业(24028)
方法(21549)
中国(18547)
业经(18337)
数学(18186)
数学方法(17964)
地方(14861)
(12305)
(11531)
(11222)
(10622)
贸易(10619)
农业经济(10426)
(10329)
(9235)
环境(9185)
(9086)
(9072)
农村(9065)
理论(9014)
发展(8769)
(8757)
(8397)
机构
学院(197486)
大学(189237)
(81582)
经济(79805)
管理(78543)
理学(68413)
理学院(67712)
管理学(66655)
管理学院(66306)
研究(62839)
(49739)
中国(47900)
(38503)
科学(38389)
农业(37826)
业大(34502)
(33785)
中心(30901)
(30118)
(29520)
研究所(27196)
(27173)
师范(26983)
财经(26974)
(24573)
经济管理(23888)
(23653)
经济学(23601)
农业大学(23457)
北京(22744)
基金
项目(137226)
科学(109326)
研究(104793)
基金(98697)
(84623)
国家(83798)
科学基金(73056)
社会(68991)
社会科(64984)
社会科学(64965)
(56080)
基金项目(52884)
教育(46150)
编号(45155)
(45137)
自然(44498)
自然科(43482)
自然科学(43474)
自然科学基金(42621)
资助(37887)
成果(34664)
(31421)
重点(30125)
(30033)
(30017)
课题(29539)
(28687)
国家社会(28394)
(26653)
创新(26630)
期刊
(95265)
经济(95265)
(54321)
研究(53772)
中国(37909)
农业(36905)
科学(27189)
学报(26866)
(23955)
业经(23425)
管理(22696)
大学(21556)
学学(20674)
教育(19287)
(17484)
(17330)
金融(17330)
技术(16340)
问题(15557)
农业经济(13761)
农村(13561)
(13561)
经济研究(12409)
财经(12050)
(11083)
(10491)
资源(10372)
世界(10291)
经济问题(10244)
现代(9821)
共检索到284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寿海  胡小平  
农民工是我国二元经济体制下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城市居民相比具有差异性,引致这一群体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评价也有不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较少的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评价趋于负面,而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民工的评价则刚好相反。在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方面,社区或单位是否有学习培训室正向影响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评价;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社区或单位是否开展文艺活动、是否开展流动公共文化服务、是否提供免费手机报三个方面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萍  甄辉  丁富军  
构建了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吸引力—吸纳力分析框架,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实证模拟,将其分别按照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的大小划为"四型九类"地区,并探索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工的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对农民工吸引力和吸纳力都较高的Ⅰ型地区是农民工住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可分别采取园区配建型、公共租赁型、市政改造型、商业配建型和市民化型方式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Ⅱ型地区要充分挖掘住房市场潜力,结合公共租赁型方式共同促进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Ⅲ型地区和Ⅳ型地区则要进一步规范租屋管理,同时采用准市民化型住房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璐  
前不久,根据农民工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婚姻状况、行业等基本变量,我们分别在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河南省濮阳市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0位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海涛  傅琳琳  马禹琨  
本文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研究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政府公共住房保障等公共政策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缴存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提供公共住房保障对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均具有显著地提升作用。此外,这三类公共服务对于留城意愿的影响在代际间和不同收入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更强,公共服务服务对于其留城意愿的影响也更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耿风  
农民工是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特殊群体,构成农民工主要要素有:农村户籍、具有土地承包权、从事非土地生产劳动、生活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1]。"农民工"这种特殊群体主要就是游离农村和城市之间,甚至成为农村和城市的"边缘群体",因此可知农民工很好的融入城市中还面临很大的困难。本文针对农民工在城市融合中面临的困难进行研究,提出农民工难与城市融合的根本要素就是缺失文化资本。因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为累计文化资本。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洪秋兰  刘倩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选取知识存量变化、知识使用效果、知识创新程度及知识使用频率四项指标作为知识转移效果的衡量构面,确定以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知识特性因素、知识源因素、知识受体因素、转移情境因素)为自变量、知识转移效果为因变量的研究思路。然后以SPSS软件对实证数据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知识转移差异性分析和知识转移效果与知识转移影响因子间的回归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务工年限较长、学历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转移中拥有较大的优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转移意愿、知识吸收意愿、知识内隐性、文化差异、知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玲  
我们倡导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但与城市人群相比,新生代农民在接受教育方面仍然无法享受到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权利。基于公共文化教育资源视角的教育是一种具有公益性和公开性的教育,有助于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均等权利,促进农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等,因此,应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曼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文化融入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和最终归属点。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并通过农民工自身的主动诉求和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文化待遇,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晓芬  
公共文化空间对农民工了解城市生活和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有着重要意义,但农民工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使用和消费水平较低,在公共文化空间消费过程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导致农民工公共文化空间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有代际差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时城市的认同程度等。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降低公共文化空间进入门槛、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交往功能等方面入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英杰  钟水映  
文章利用2011~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和261个地级市的公共产品供给数据,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公共产品供需匹配指数,利用Malmquist指数和结构方程IOO模型分别测度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并探讨了户籍门槛限制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公共品供需匹配状况反映了农民工的流向趋势,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随着城市规模变化而呈现倒U型曲线,在时间纵向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情况;户籍门槛作用下,公共品供给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效率乘数因子。据此,应立足于各类城市公共品供需匹配情况,优化城市规模结构,改善公共品和服务资源布局。同时发挥城市户籍门槛的杠杆作用,利用公共品供给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乘数因子,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持续有序进行。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申罡  
以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为研究视角,概述了我国农民工群体现状,分析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初步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模型。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以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入为使命,向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逐步消除弱势群体融入主流社会过程中的障碍。同时,提出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构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泛在服务网络、举办培训、讲座与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合作,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等举措,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晰隆  陈娟  叶子荣  
本文从感知差异出发,试图提供分析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新视角。农民工眼中的城市最佳规模大于城市居民眼中的最佳规模,是目前农民工生存状态边缘化的深层次原因。这种规模差异来源于农民工进城市务工带来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感知差异,逐步消除二者的感知差异,是缓解当前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治本之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惠英  钟秋波  
本文通过对在北京市打工的农民工的消费问卷调查数据,运用ELES模型从代际差异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消费方面仍以满足基本生活为主,他们对食品和居住的消费居于各项消费品之首,由于代际差异,两代农民工对8大类消费品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宏  
近年来,农民工自杀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该群体精神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此类事件的死者多为新生代农民工,那么,是否可以判断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更差,或者,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是否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模式。文章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代际差异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且,比较了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影响模式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代际差异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年龄效应,而是具有明显的世代效应,即通过工厂内、外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来影响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同时,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也存在很多不同。研究建议,要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从世代效应出发去看待他们的问题,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军  李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是我国土地流转规模远远滞后于农村劳动力非农流转规模,具体表现就是农民工即在城市中工作,又在农忙时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家庭的消费偏好与消费地点的关系来探讨农民工转移土地的影响因素,并验证一代农民工与二代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是否转移土地基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人力资本越高的农民工,更具有转移土地的倾向;二代农民工其留有土地的概率要低于一代农民工,并且随着收入提高,更具有转移土地的倾向;此外,进城务工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农民工土地流转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