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6)
2023(16636)
2022(13917)
2021(12878)
2020(10483)
2019(23658)
2018(23252)
2017(44636)
2016(24001)
2015(26561)
2014(26356)
2013(25521)
2012(23647)
2011(21248)
2010(21073)
2009(19095)
2008(18327)
2007(16250)
2006(14190)
2005(12624)
作者
(66538)
(55693)
(55267)
(52252)
(35223)
(26446)
(25070)
(21837)
(21307)
(19660)
(18813)
(18800)
(17648)
(17275)
(17073)
(17067)
(16526)
(16051)
(15938)
(15744)
(13778)
(13626)
(13527)
(12746)
(12576)
(12316)
(12173)
(12143)
(11141)
(11120)
学科
(104166)
经济(104056)
管理(68993)
(65544)
(52884)
企业(52884)
方法(40284)
数学(34661)
数学方法(34225)
中国(30066)
(29857)
地方(28691)
业经(25202)
(22552)
农业(20212)
(19332)
(18705)
(17281)
贸易(17268)
(16668)
(16649)
银行(16626)
技术(16403)
环境(16263)
(16196)
金融(16188)
地方经济(16093)
(16066)
理论(15857)
(15377)
机构
学院(332116)
大学(326720)
(137282)
经济(134455)
管理(130261)
理学(112264)
研究(111653)
理学院(111042)
管理学(109178)
管理学院(108545)
中国(84406)
(68769)
科学(67027)
(61416)
(54676)
(53309)
中心(52058)
(50977)
研究所(49554)
财经(48749)
业大(47278)
(44924)
师范(44438)
(44247)
北京(42707)
(41529)
农业(41227)
经济学(40966)
(40445)
经济学院(36849)
基金
项目(226955)
科学(180997)
研究(169135)
基金(164107)
(142264)
国家(141055)
科学基金(122445)
社会(108495)
社会科(102926)
社会科学(102901)
(90681)
基金项目(86708)
教育(78186)
自然(77660)
自然科(75904)
自然科学(75886)
(75587)
自然科学基金(74532)
编号(69576)
资助(65568)
成果(55022)
(53871)
重点(51365)
(49617)
课题(48619)
(48097)
创新(44829)
国家社会(44747)
发展(43314)
教育部(42868)
期刊
(155774)
经济(155774)
研究(94935)
中国(68804)
管理(50567)
(49608)
学报(47221)
(46571)
科学(46295)
教育(39877)
大学(36988)
学学(34907)
农业(34034)
技术(32047)
(30996)
金融(30996)
业经(28875)
经济研究(24307)
财经(23691)
问题(20550)
(20511)
(17818)
商业(16392)
技术经济(16357)
科技(15529)
(15261)
统计(15045)
(14957)
图书(14921)
资源(14903)
共检索到496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  
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单个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但却会促进整体企业和政府加大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对企业征税税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路径下,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上的效率越高、外部性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以及市场需求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敏感度越大,则政府建设区域产业品牌的力度越大。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建设区域产业品牌。
[期刊] 求索  [作者] 蔡之兵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求产业分工格局及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高度匹配。利用2002年与2015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可以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地位两个视角对省域(含直辖市、自治区)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在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影响地区产业份额变化的比较优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驱动不同省域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比较优势类型及其作用程度不尽相同。根据产业分工格局与三种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关系,可以将不同省域划分为八种类型,并根据其类型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尼章光  罗心平  李美纵  王美存  郭学红  陈于福  解德宏  陈华蕊  龙亚芹  
通过分析华坪县芒果差异化发展战略条件、发展现状及可行性,提出了华坪县芒果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思路、注意问题及发展对策,为华坪芒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婷婷   裴丽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首先决定于农村区域的科学分类,可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交通便捷度、用地适宜度、经济基础力、人口规模度、区域基础设施承载度、产业规模度和资源环保度进行潜力预测,在区分村镇自身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路径策略。具体而言,依据村镇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口规模和潜在发展实力,发展过程中可分别选择农业融合生产模式、小型农场模式、特色乡村模式和聚合创新模式四种不同类型,实现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未来为走好村镇差异化发展之路,加速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应在区分农村村镇类型基础上加速城乡融合,基于聚合创新使用视角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集体经济模式创新为抓手、以多元合作机制为切入口盘活农村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哲松  陈方  韦苏倢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中国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的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文章采用比较发展的视角,借助霍夫斯泰德有关文化维度的研究工具,归纳总结各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驱动机制与实践发展经验。这些特征既是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有益经验。最后,文章对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文华  许世卫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传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1/3以上。近年来,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该省大豆种植面积日益萎缩、产量下降,大豆压榨业生存艰难,全产业链遭受全面危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不仅缘于进口大豆在成本、资金上的优势等外部因素,同时也缘于在研发转化、种植、加工、流通、政策、观念等环节上的内部因素。为了突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困境,应坚持有特色的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方向,坚持压榨大豆、食用大豆共同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实施大豆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云南烟草工业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  程永照  王海娟  车科  何建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宏  
探讨"以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主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人力资源建设体系、就业渠道建设体系、课程开发体系、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的高职院校差异化竞争战略,并分析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晓夏  芮建鑫  钱振伟  
在经济调整、社会变革、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复杂环境下,区域保险产业应紧随"大产业"合作发展潮流,走产业化转型升级之路。地区差异是否会影响以及将如何影响保险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要如何选择保险产业升级路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保险资源陷阱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区域保险产业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接着以云南省为案例,由点到面,有针对性地对区域保险产业升级路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只有以地区差异为基础,选择正确路径,有效避开"资源陷阱",才能实现区域保险产业化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峰  贺震  秦晓楠  
区域城市品牌塑造与整合是我国城市品牌管理过程中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进行创新发展所采取的必然选择。以山东省为例,本文建构了对区域内部城市品牌结构的聚类识别,探讨了不同层级城市间主导品牌联合、主副品牌融合的合纵连横格局,并提出了山东省城市品牌整体发展的战略构想,对于当今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基于路径依赖概念与新结构经济学,本文力图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的形成逻辑,并利用地级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续性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使得东部城市互联网金融总体领先发展,成为传统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逻辑结果。中西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困局,但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奠定了这些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着力破解人才短缺等硬约束,助推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地区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实现潜在比较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基于路径依赖概念与新结构经济学,本文力图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的形成逻辑,并利用地级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续性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使得东部城市互联网金融总体领先发展,成为传统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逻辑结果。中西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困局,但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奠定了这些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着力破解人才短缺等硬约束,助推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地区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实现潜在比较优势。文章表明,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保障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若缺乏传统金融的有力支撑,互联网金融"弯道超车"仍离不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好协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小华  周韩梅  
与传统金融发展相似,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也大体表现出东部城市领先、中西部部分城市落后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那么,金融科技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利用我国291个地市级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主要源于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地方政府增加创新资金投入对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摆脱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创造。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大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和“有为”政府双轮驱动,引导金融科技发展摆脱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创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广明  李立坚  
本文通过博弈论模型的数理模型研究,试图寻找最优品牌战略和市场结构,实现全渠道零售的利润最大化。博弈论模型假设全渠道零售商同时具备线上与线下渠道,最优品牌战略和市场结构。研究推论表明,全渠道零售商存在最优品牌战略和市场结构,当品牌供应商并行使用多种零售渠道销售其产品时,最佳品牌战略是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商店之间采用尽可能大的品牌差异化,尤其是在价格对消费者不敏感且市场基础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此外,还发现最优市场结构是Stackelberg博弈模式,尤其是当两个渠道之间的产品品牌差异较小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