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70)
2023(17990)
2022(15151)
2021(14347)
2020(11653)
2019(26935)
2018(26817)
2017(51028)
2016(27614)
2015(30913)
2014(31273)
2013(30608)
2012(28213)
2011(25748)
2010(26231)
2009(24220)
2008(23436)
2007(20986)
2006(18753)
2005(16582)
作者
(80764)
(67012)
(66627)
(63328)
(42585)
(32112)
(30225)
(26329)
(25466)
(24012)
(23061)
(22763)
(21402)
(21205)
(20558)
(20476)
(19762)
(19648)
(19218)
(19158)
(16673)
(16624)
(16373)
(15416)
(15110)
(15033)
(14927)
(14890)
(13505)
(13214)
学科
(115430)
经济(115312)
(76832)
管理(72958)
(57151)
企业(57151)
方法(49502)
数学(42644)
数学方法(41924)
(40856)
中国(35103)
地方(28405)
农业(27624)
业经(27577)
(26024)
(24323)
(22067)
(20196)
银行(20154)
理论(19726)
(19336)
(18952)
贸易(18937)
(18826)
金融(18823)
(18296)
环境(17296)
(17247)
(17038)
技术(16975)
机构
学院(392811)
大学(390468)
管理(154069)
(152781)
经济(149194)
研究(133411)
理学(132097)
理学院(130559)
管理学(127953)
管理学院(127232)
中国(103728)
(84589)
科学(83802)
(71058)
(68282)
(66992)
中心(61571)
研究所(60827)
(59489)
业大(59138)
财经(55892)
(54779)
北京(54275)
师范(54271)
农业(52112)
(50679)
(48821)
(48733)
经济学(44821)
师范大学(43586)
基金
项目(264807)
科学(207945)
研究(194954)
基金(190084)
(165479)
国家(164020)
科学基金(140638)
社会(121997)
社会科(115313)
社会科学(115285)
(104570)
基金项目(100105)
自然(90836)
教育(89534)
自然科(88681)
自然科学(88666)
(87681)
自然科学基金(86997)
编号(80983)
资助(79240)
成果(65653)
(59451)
重点(59232)
(57328)
课题(56446)
(54252)
创新(50518)
科研(50263)
国家社会(49601)
教育部(48895)
期刊
(175698)
经济(175698)
研究(117397)
中国(82318)
(65999)
学报(60918)
科学(58650)
管理(55453)
(51183)
教育(47805)
大学(46878)
农业(44574)
学学(44130)
(40315)
金融(40315)
技术(35229)
业经(31775)
经济研究(26782)
财经(25804)
问题(22525)
(21980)
(21430)
图书(20239)
(19236)
技术经济(18953)
科技(18880)
统计(18731)
理论(18387)
资源(18338)
商业(17467)
共检索到590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会琴   潘婧妍   张婷   候玉洁   惠余杰  
防止规模性返贫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武陵山区恩施州为研究区,提出脱贫地区4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资源驱动型、产业推动型、文旅联动型及企业带动型。依据可持续生计理论和风险—适应脆弱性分析框架,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识别差异化发展模式下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并提出阻断路径。结果表明:(1)案例地农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返贫风险较高,人力资本和生计适应力返贫风险较低,总体上呈一般水平,即具有一定返贫风险。(2)不同发展模式的案例村,返贫风险各维度间内部差异明显。资源驱动型和企业带动型返贫风险高于文旅联动型和产业推动型,资源驱动型乡村生计背景和自然资本风险较高,企业带动型乡村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风险最高,返贫风险两极分化明显。(3)提出差异化返贫阻断路径,针对4种模式,分别应注重提升人力资本、增强社会资本、盘活自然资本及均衡物质资本等策略。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和企业优势,扩大返贫风险人群防治范围,尤其关注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研究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已脱贫地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花芳  许建波  刘荣  郭子钰  谢双玉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各维度的返贫风险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受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内生性、个体化特征。2)依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返贫风险可分为“高概率—高破坏”型、“高概率—低破坏”型和“低概率—低破坏”型3种类型,其中,“高概率—高破坏”型风险包括非农就业能力和教育负担,返贫风险指数最高,对农户返贫的威胁最大。3)抚养人数和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影响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导致农户的返贫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返贫防治实践中,应因户施策,重点防治内生性返贫,同时要根据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治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子钰  谢双玉  乔花芳  许建波  贾垚焱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超群  罗芬  
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构建了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返贫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从长沙市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种类型的返贫风险性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返贫风险综合评价值为3.19,返贫风险性较大;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的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返贫风险性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其中望城区的自然资本返贫风险性最大,浏阳市与宁乡市返贫风险性最大的为金融资本。需要提升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达到永久脱贫,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孙红蕾  郑建明  
本文选取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研对象,总结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同质化现状并分析成因,根据产品差异化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模式,探讨实现路径。通过深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升级文化设施和活动;挖掘旅游数据构建游客群体画像,提供精准化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吸纳旅游业人才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差异化水平等途径实现文旅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化,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思瑶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扶贫在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实践中如何阻断脱贫人口二次返贫,则不能仅仅考虑将发展电商作为一次性的辅助措施,也不能片面地去追逐如直播电商等新闻热点,而需要结合长效策略,重新构造脱贫地区的发展空间,将脱贫策略体系化,嵌入到农村发展空间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评述乡村电商领域优秀著作的基础上,针对如何阻断我国脱贫人口二次返贫,给出再造其发展空间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推动和政策落地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心蕊  赖清清  黄雅妮  
我国乡村旅游创业实践日渐丰富,但多数创业活动呈现出了“模仿性”而非“创新性”。文章以广东新会茶坑村为例进行追踪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探讨了乡村旅游地模仿创业与创新创业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嵌入深度与广度共同影响创业模式选择,创业者在低度嵌入的关系网络中倾向于创新创业,而在中度、高度嵌入的关系网络中倾向于模仿创业。此外,在乡村旅游情境下,对于不同创业动机、不同创业资源禀赋的创业者,关系嵌入对其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风险规避与试错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嵌入、创业动机和创业资源禀赋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是模仿创业与创新创业形成的深层机制。文章的主要发现丰富了乡村旅游情境下的创业理论体系,对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持为重点,推动造血式扶贫机制的形成;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将旅游扶贫计划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中等4个方面针对性对策建议。[结论]为寻找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以及布局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提供策略,且对今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实现更多地区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