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0)
- 2023(3468)
- 2022(2941)
- 2021(2670)
- 2020(2355)
- 2019(5413)
- 2018(5232)
- 2017(9605)
- 2016(5442)
- 2015(6205)
- 2014(5887)
- 2013(5760)
- 2012(5385)
- 2011(4944)
- 2010(4827)
- 2009(4411)
- 2008(4264)
- 2007(3777)
- 2006(3230)
- 2005(2801)
- 学科
- 济(21266)
- 经济(21253)
- 管理(14481)
- 业(13139)
- 方法(11204)
- 企(10279)
- 企业(10279)
- 数学(10271)
- 数学方法(10191)
- 农(5845)
- 学(5735)
- 中国(4772)
- 财(4648)
- 业经(4221)
- 农业(4105)
- 地方(3706)
- 法(3477)
- 环境(3265)
- 贸(3263)
- 贸易(3262)
- 易(3159)
- 划(3144)
- 制(3064)
- 技术(2984)
- 融(2903)
- 金融(2903)
- 务(2804)
- 财务(2798)
- 财务管理(2793)
- 人事(2712)
- 机构
- 大学(79698)
- 学院(78931)
- 济(29438)
- 经济(28880)
- 研究(28409)
- 管理(27335)
- 理学(24309)
- 理学院(23975)
- 管理学(23415)
- 管理学院(23283)
- 农(22317)
- 科学(21009)
- 中国(20029)
- 农业(18120)
- 业大(17574)
- 京(16494)
- 所(15798)
- 研究所(14685)
- 中心(12804)
- 农业大学(12484)
- 财(12152)
- 江(11536)
- 财经(10117)
- 范(10086)
- 省(10055)
- 师范(9880)
- 北京(9839)
- 院(9661)
- 室(9619)
- 科学院(9589)
- 基金
- 项目(58328)
- 科学(44941)
- 基金(42851)
- 家(39994)
- 国家(39698)
- 研究(36477)
- 科学基金(32818)
- 省(23576)
- 社会(23344)
- 基金项目(23228)
- 自然(23192)
- 自然科(22652)
- 自然科学(22645)
- 自然科学基金(22282)
- 社会科(22257)
- 社会科学(22252)
- 划(20212)
- 资助(17406)
- 教育(17048)
- 重点(13561)
- 计划(13141)
- 编号(13070)
- 部(12530)
- 创(12121)
- 发(12059)
- 科技(12010)
- 科研(11804)
- 创新(11462)
- 业(10753)
- 农(10352)
共检索到10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伟 钱永强 韩蕾 孙振元
为了分析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相连克隆分株在差异光周期下内源激素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在相反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植物内源激素在生物节律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野牛草内源激素IAA、GA、ABA及ZR含量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变化规律,同时,在差异光周期下,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叶片的内源激素水平趋向于同步化,并且倾向于内源生物节律较强的分株。其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迪 罗栋 钱永强 孙振元
克隆植物对异质生境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反应。本研究以克隆植物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相连姊妹分株为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通过测定正常条件和NaCl胁迫下,野牛草克隆片段姊妹株根尖Ca~(2+)净流速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克隆植物根尖Ca~(2+)流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生理整合对相连克隆构件根尖Ca~(2+)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NaCl胁迫促进了野牛草姊株和妹株根尖Ca~(2+)外流,且Ca~(2+)外流主要通过位于质膜上的电压依赖型钙泵完成。野牛草克隆分株间存在NaCl胁迫信号的整合,调控了NaCl胁迫下野牛草分株根尖Ca~(2+)流的变化。Ca~(2+)参与克隆分株对异质营养的感知和应答,调控了克隆分株间的营养生理整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欣铭 邹博坤 钱永强
为了探索野牛草(Buchloe datyloides)生长最适光周期,本研究选取两个野牛草品种‘Sundancer’和‘Texoka’,设置3个不同光周期处理,光照/黑暗分别为12 h/12 h、16 h/8 h、22 h/2 h。对株高、地上生物量、匍匐茎数量、叶茎形态学及生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光照时间的延长对野牛草株高、地上生物量积累和匍匐茎数量均有促进作用,且在光照/黑暗为22 h/2 h处理下促进效果最明显。2)形态学上,光照/黑暗为22 h/2 h处理下叶片较宽且维管束密度大,茎杆叶鞘较其他处理更为紧密。3)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野牛草可溶性糖和淀粉等光合产物的积累,三者在光照/黑暗为22 h/2 h处理下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邹竣竹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禾本科(Gramineae)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野牛草属(Buchloe)植物,具有许多优良的坪用特性,如植株低矮,叶片色泽优美,质地柔软整齐,适应性、抗逆性尤其是抗旱性极强,需肥量少,容易养护管理,耐刈割等,逐渐被用作草坪绿化植物。但是,由于野牛草合生颖苞对吸胀的种子形成的机械束缚和其种子的内部因素使种子休眠严重,发芽率较低。如不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仅有少数种子萌发。另外,野牛草发芽不整齐,幼苗生长缓慢长势较弱,
关键词:
野牛草 激素 发芽 幼苗 成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思宇 杨再强 杨立 张源达 郑涵
为探明不同光周期的成花效应及其与激素、生长间的关系,以秋菊红面为试材,设置5个光周期处理,以南京夏季自然光周期(长日照)为对照,测定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活力、不同时期发育历时及内源激素(现蕾、破蕾、初绽、初花、盛花及初萎期)、切花品质(花径、单株花数、花青素)。结果表明,长日照菊花生长最旺盛,植株高大粗壮,光合色素含量高;7 h/17 h, 8 h/16 h光合色素含量低、长势最差,易倒伏,由于受到光胁迫,根系活力较高;10 h/14 h植株矮化匀称。开花响应与内源激素息息相关,与IAA、GA_3呈反比,与ZT、ABA呈正比。7 h/17 h、8 h/16 h和长日照菊花花期均严重推迟,长日照由于生长充分,切花大且多但萎蔫快,7 h/17 h、8 h/16 h由于营养生长不足,菊花小且少、花青素含量低,切花品质最差;10 h/14 h最先开始花芽分化,花序发育周期短、盛花产出早且持续时间长,由于生长状况良好,切花品质也较高。光周期对花芽分化启动、花蕾形成过程影响最大,舌状花瓣的展开虽也受光周期影响,但对花期的提前不起决定作用。由此可见,10 h/14 h下菊花在生长形态、花序发育周期、切花质量方面表现最佳,最适合夏季南京地区菊花的促花栽培,待菊花破蕾显色后移至长日照正常开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牧野 郭丽珠 滕珂 滕文军 范希峰 岳跃森 武菊英
野牛草是草坪草种中少有的雌雄异株植物,分析野牛草雌雄株抗旱差异性,为雌雄异株植物生理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Texoka’品种野牛草作为实验材料,使用雌、雄株的克隆分株进行扦插繁殖,成坪后进行三种干旱胁迫处理:正常浇水(田间持水量在90%,CK)、半干旱处理(田间持水量50%,H)、干旱处理(田间持水量30%,D)。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野牛草雌株和雄株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不显著;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且雌株含量显著大于雄株。野牛草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干旱处理时显著大于雄株。此外,雌、雄株之间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并不一致,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大于雄株,表明野牛草雌株相对于雄株具有更强的清除活性氧能力。双因素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野牛草响应干旱胁迫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野牛草雌株的抗旱性综合评价高于雄株。综上,野牛草雌、雄株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性别差异,且野牛草雌株的抗旱性强于雄株。
关键词:
野牛草 雌雄异株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琦辰 张文逸 谭红月 张悦恬 杨家新 李枫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 L(持续光照)、12 L∶12 D(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21∶00和5∶00-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晓艳 呼天明 李敏 杨青川
研究了野牛草的花器官形态、开花习性、雌株的柱头可授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牛草雌、雄株的花器官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大,开花习性不同,但花期基本相遇;雌株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0 h内最强,24 h后逐渐减弱;在雄株盛花初期的上午进行人工套袋授粉,能够获得产量和质量较高的种子;野牛草施肥和灌水应在雌株抽穗前期及抽穗期进行,不宜在盛花期进行。
关键词:
野牛草 有性繁殖 种子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顶芽内的玉米赤霉烯四(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在SD诱导的第2天,预芽中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1.9信于CL下的CTK含量;游离氨基酸也一直维持较高含量水平;同化物中,除SD诱导的第2天可溶精含量较高和诱导结束时的蔗糖含量较CL下的高外,其余的测定中CL下的可治糖、蔗糖及淀粉含量CL下均比SD下的高。可见,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顶芽内发生了一系列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顶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真叶内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诱导前期叶片内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保持较低水平;脱落酸(ABA)则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保持较低水平;短日下生长的真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开后降,含量一直较CL下的高;短日诱导下的真叶内同化物含量(可溶糖、蔗糖及淀粉)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叶片内的某些植物激素及同化物可能协同ZEN发生了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真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邹竣竹 韩蕾 李德颖 孙振元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子破除休眠和幼苗生长生理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3个浓度的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野牛草进行浸种处理,浸种后进行发芽试验,对浸种后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赤霉素浸种可以有效增强野牛草种子发芽力,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其中,2 000mg·L-1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浸种可以有效增强野牛草种子的生活力。2)赤霉素处理有助于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阿依木古丽 蔡勇 曹忻 龙玲 陈士恩 余四九 崔燕
【目的】观察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ERα、P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ERα和PR mRNA及ERα和PR蛋白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均有ERαmRNA和PR mRNA的表达,ERα和PR蛋白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子宫内膜中ERαmRNA和PR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发情前期回升;ERα和PR蛋白表达在发情期最强而间情期最弱;子宫肌层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佳雨 焦越佳 邹博坤 王欣铭 褚章彬 钱永强
为有效防除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草坪杂草、提高野牛草建坪质量,以野牛草初建草坪为研究对象,在对杂草谱构成与生物学特性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苗后茎叶除草剂的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野牛草的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药后第15天,灭草松和乙羧氟草醚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较高,分别为88.76%和88.30%,苯唑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最高,为90.02%;第30天,苯唑草酮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均最高,分别为97.89%和89.51%。二氯吡啶酸对野牛草株高生长影响最小,株高抑制率为7.11%,新生匍匐茎为1.6个;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对野牛草生长影响较大,株高抑制率均超过50%,其中精噁唑禾草灵严重抑制新生匍匐茎的形成。综合杂草防效及对野牛草的安全性,以苯唑草酮为野牛草最适除草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文汝 冀胜鑫 甄志先
[目的]为探究国槐带化病的致病机理,进而为国槐带化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槐健康与感病枝条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生长期间的5、8、9及11月份中枝条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进行连续测定,通过选取8月份国槐的病、健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qPCR验证分析。[结果]在5、8、9、11月中,健康、感病枝条及感病树上的健康枝条中的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8月份国槐旺盛生长期间,感病枝条内的玉米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而在11月份植株的生长后期,仅感病植株脱落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下调表达明显高于上调,并且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以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差异基因富集更为显著;而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感病植株的差异基因主要汇集在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方面,并且其中调控植株免疫应答的信号传导富集差异基因最多且表现为显著下调;内源激素代谢通路注释结果表明,生长素、玉米素受体基因AUX1和CRE表达显著下调,而调控赤霉素、脱落酸代谢的基因TF和ABF表达显著上调;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获得调节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代谢通路代谢及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GHLAX5、GHAHK4、GHAHP4、GHARR8、GHTF和GHABF2)进行qPCR验证,结果虽与转录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上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对于调控国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认为玉米素含量的显著上升和生长素、赤霉素含量的显著降低,阻碍植株的免疫机制应答并调控这3种激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国槐带化病枝条发病且横向生长形成扁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国槐 带化病 致病机理 内源激素 转录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程晓建 戴文圣 杨飞峰
测定了银杏雌株和雄株实生树内源激素及核酸含量在生长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月上旬芽膨大时芽尖中赤霉素(GA3)含量已达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9月中下旬降到最低点。6月上旬芽尖中玉米素(ZT)含量升到最高值,生长素(IAA)则降到最低点,而脱落酸(ABA)减少到检测水平以下。分析显示,银杏雌雄株间内源激素和核酸的变化在含量水平上有一定差异。雌株的GA3和ZT含量高于雄株;IAA和ABA则低于雄株。雌雄株叶片中内源激素变化趋势与芽尖中的变化相似。6月上旬以前雄株芽尖中核酸含量高于雌株,8月上旬以后则相反,雌株超过雄株。讨论了激素水平差异与花芽分化和银杏性别的相关及其可能原因。图3参6
关键词:
银杏 植物激素 核酸 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