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2)
2023(12705)
2022(10698)
2021(10137)
2020(8523)
2019(19297)
2018(19073)
2017(37597)
2016(19909)
2015(22074)
2014(21690)
2013(21407)
2012(19678)
2011(17721)
2010(17579)
2009(16132)
2008(15725)
2007(13647)
2006(12057)
2005(10258)
作者
(54245)
(45838)
(45194)
(43447)
(28902)
(21984)
(20675)
(17955)
(17409)
(15987)
(15607)
(15412)
(14092)
(14041)
(14030)
(13959)
(13359)
(13301)
(13244)
(12832)
(11198)
(11150)
(11123)
(10718)
(10317)
(10304)
(9948)
(9838)
(9273)
(8943)
学科
(91742)
经济(91661)
(63715)
管理(54770)
(48073)
方法(44212)
(42801)
企业(42801)
数学(39423)
数学方法(38979)
农业(31772)
业经(22983)
(21913)
中国(20533)
地方(18089)
(16713)
(15574)
(14954)
贸易(14950)
(14434)
(13402)
财务(13367)
财务管理(13336)
企业财务(12809)
技术(12581)
(12480)
环境(12420)
理论(12413)
(12266)
(12126)
机构
学院(281704)
大学(278943)
(121456)
经济(119264)
管理(115476)
理学(101532)
理学院(100621)
管理学(98938)
管理学院(98424)
研究(87264)
中国(67793)
(59638)
(55205)
(54348)
科学(51643)
业大(45556)
农业(45542)
财经(44340)
中心(43535)
(41468)
(41181)
(40692)
经济学(37728)
研究所(37630)
(34788)
师范(34520)
经济学院(34262)
财经大学(33057)
经济管理(33010)
北京(32988)
基金
项目(197555)
科学(158111)
基金(146543)
研究(146245)
(126121)
国家(125018)
科学基金(109560)
社会(96572)
社会科(91377)
社会科学(91355)
(78369)
基金项目(77733)
自然(69496)
自然科(67910)
自然科学(67897)
自然科学基金(66680)
教育(66564)
(63659)
编号(59319)
资助(59308)
成果(46407)
(45135)
重点(43774)
(42405)
(41226)
国家社会(40659)
教育部(39201)
课题(38999)
人文(38802)
创新(38556)
期刊
(129269)
经济(129269)
研究(75712)
(62081)
中国(49496)
农业(42255)
学报(41480)
(40718)
科学(39349)
管理(37264)
大学(33416)
学学(31818)
业经(27553)
(26974)
金融(26974)
技术(23798)
教育(22431)
财经(21709)
(19622)
问题(18841)
(18497)
经济研究(18477)
统计(15009)
(14713)
农村(14547)
(14547)
农业经济(14407)
世界(13864)
技术经济(13593)
(13509)
共检索到399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岩  
我国乡村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进而形成差序治理机制。在农地流转实践中,流转合约存在口头非正式和书面正式等多种方式,农户对合约方式的选择受其与各种交易主体之间关联程度的影响,是差序治理的结果。采用对江西和辽宁两省1 628户农户实地调研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亲友或同村农户之间时,农户更多地采用非市场(人情)治理范式而订立口头非正式合约;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或外村农户之间时,农户多地采用市场治理范式而签订书面正式合约。政府不宜采取行政命令等方式强推以书面正式合约方式流转农地,应鼓励并支持各地积极探索与实际相契合的农地流转合约方式,从而为农地合理有序流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岩  
我国乡村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进而形成差序治理机制。在农地流转实践中,流转合约存在口头非正式和书面正式等多种方式,农户对合约方式的选择受其与各种交易主体之间关联程度的影响,是差序治理的结果。采用对江西和辽宁两省1 628户农户实地调研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亲友或同村农户之间时,农户更多地采用非市场(人情)治理范式而订立口头非正式合约;农地流转发生在农户与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或外村农户之间时,农户多地采用市场治理范式而签订书面正式合约。政府不宜采取行政命令等方式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金宁  刘凤芹  杨婵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灿  蔡思佳  
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是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深入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情境差异以及农民视角的流转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河南、湖南两省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所在区域特征将影响其流转意愿及利益考虑,不同情境下的农民利益诉求是科学制定农地改革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构成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维度。农民角度的流转绩效评价应同时考虑流入与流出双方的互利共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农地流转是否会导致农地种植“非粮化”在学界存在普遍争议,但已有研究缺乏弥合“趋粮化”与“非粮化”争论的努力。本文通过农地流转“差序格局”概念区分了农地交易对象,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29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交易对象对农地种植类型的影响,以及农地租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与亲友和本村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外村农户或经济组织更可能造成“非粮化”生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农地租金具有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与此同时,农地租金表征了不同对象间流转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并对“非粮化”生产具有直接影响。一旦熟人间交易与非熟人间交易的农地租金出现趋同,则意味着农地流转“差序格局”及人格化流转维系的“趋粮化”种植格局将被打破。尤其考虑到仍有超过50%的流转农地是在同村熟人间进行的交易,农地流转“差序格局”的撕裂可能持续加大“非粮化”压力,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增福  唐华俊  刘欣  
本文以甘肃和广西两省(区)770户微观数据为样本,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从行为动机、要素投入和要素配置等三个方面,实证检验了不同规模组农户规模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外部性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规模经营行为动机没有必然导致环境效率的下降,相反对环境产生了显著的正外部性;(2)在不同规模组中农业成本投入对环境造成了显著的负外部性。其中,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投入均对环境产生了显著正外部性,而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投入只在小规模组和大规模组中对环境产生了显著负外部性。劳动数量和质量规模投入是造成农业环境效率下降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罗明忠  杨永贵  林文泽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基于广东省茂名市辖县级市化州市播扬镇4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将促进农地流转,非农就业收入增长对农地流转有积极效应,非农就业稳定性程度对农地流转有明显影响,非农就业地点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研究认为,从促进农地流转的视角,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入水平;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要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以激励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文静   张正峰  
本文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逻辑设定,运用全国大样本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Logit/OLS回归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和生计非农化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可以为农户提供生计多样化选择的机会,农地转出可以促进农户从事多样化的生计策略,提升农户生计非农化水平;转入农地为农户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可以促进农户选择农业向生计策略;农户生计异质性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的关键因素。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发展功能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仍是现阶段农地流转政策的主要方向;提升人力、物质、金融资本能够提高农民生计多样化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欣  于丽红  兰庆高  
研究目的:基于辽宁省昌图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收入效应。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如果不考虑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选择性偏差问题,则会高估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的收入效应明显,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会使其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显著增加;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提高的效果大于农业收入,但差距不大。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收作用,应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机制、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执行机制、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研究目的: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吉林、山东、陕西和湖南4省5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风险规避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出的规模,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入的规模。(2)户主的性别、年龄、非农就业经历及村级流转管制等也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应通过做细做实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对流转的规范管制、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来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马旺林  
利用鲁陕两省86家果品企业调查数据,本文对农业企业的货源采购治理结构及合约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调查发现,农业企业的货源渠道主要有自营基地、合作社和贩销商,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有2~3条货源渠道。经由自营基地、合作社和贩销商渠道的货源采购治理结构分别对应科层制、混合制和市场。统计结果显示,86家果品企业中,货源采购治理结构为市场、混合制和科层制的各有26家、42家和18家;其中,在42家货源采购治理结构为混合制的果品企业中,订立书面合同和口头协议的各有16家、26家。实证分析表明:资产专用性越强、对货源质量要求越高的农业企业,不仅货源采购治理结构越倾向于从市场转向混合制或科层制,而且越倾向于采用书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公茂刚  伊珂萱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承包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几率,且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面积。农业补贴也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几率,同时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但减少了农户土地转出面积。承包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入几率和转入面积的正向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几率的效应,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面积的效应受土地确权影响不显著。承包地确权和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地区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形式、上一年农业产出及投入等均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好的土地生产条件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改善土地质量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流转。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华超  
利用三省五县的调查数据,构建"农地确权—意愿交易价格—转入合约偏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转入合约偏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提高了农户在转入农地时选择书面合约的概率,这种提升作用可以通过交易价格机制来实现并因交易价格的高低而不同;农业生产投入越多,村庄转入交易频率越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意愿从亲戚和农户那里转入农地,并且期限越短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口头合约;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土地承包面积、农业收入比重等对合约偏好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户的转入合约偏好兼具差序格局与利益取向的双重特性。扎实推进农地确权工作、建立健全农地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权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自强  李怡  
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构建集体林地流转价格决定与流转意愿关系的模型,认为流转意愿价格差异取决于环境变迁下林业经营收益的变化,厘清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为推动林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一方面,木材价格的上涨预期、非木材收益的逐渐显现和林地的禀赋效应共同抬高了林地转出意愿价格,农户经营行为能力的提升则进一步增强了对林地的持有意愿。另一方面,林地规模收益的增量有限抑制了林地转入意愿价格的提升。通过对江西与广东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集体林地的流转比例、流转频率和转出意愿均较低;实证结果表明,轮伐期较长的树种转出意愿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媛  张忠军  
基于2013年江苏、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需求意愿向选择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农户外包的资金约束,促进外包需求向实际行为的转化;外包服务价格的提高则阻碍了外包需求向实际行为的顺利转化。土地细碎化阻碍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需求意愿向选择行为的转化,而农技员的技术指导有利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需求意愿向选择行为的转化。最后从控制外包服务价格、降低土地破碎化程度、完善农技员技术指导方式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切实满足农户的外包需求,推动外包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