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1)
2023(14682)
2022(12642)
2021(11846)
2020(10257)
2019(23656)
2018(23441)
2017(44883)
2016(24670)
2015(27812)
2014(27849)
2013(27399)
2012(25660)
2011(23075)
2010(23120)
2009(21605)
2008(21451)
2007(19406)
2006(17043)
2005(14916)
作者
(73120)
(61415)
(60936)
(58105)
(38732)
(29714)
(27716)
(24243)
(23479)
(21924)
(21047)
(20852)
(19467)
(19383)
(19192)
(18953)
(18710)
(18014)
(17826)
(17745)
(15336)
(15178)
(15093)
(14404)
(13917)
(13822)
(13662)
(13566)
(12683)
(12434)
学科
(105609)
经济(105424)
(72307)
管理(65315)
(51710)
企业(51710)
(49566)
方法(49320)
数学(42896)
数学方法(42248)
农业(32558)
业经(25801)
中国(25673)
(25459)
地方(22942)
(22580)
(20314)
(17411)
贸易(17406)
(16903)
理论(16249)
(15766)
(15315)
财务(15261)
财务管理(15222)
环境(14884)
企业财务(14466)
技术(14389)
(14183)
(13958)
机构
学院(352680)
大学(349256)
(141045)
经济(138085)
管理(135306)
研究(119404)
理学(117446)
理学院(116103)
管理学(113629)
管理学院(112991)
中国(90587)
(80500)
科学(77348)
(73461)
(62774)
农业(62643)
(61990)
业大(61274)
(57733)
中心(57436)
研究所(56450)
财经(49925)
(46173)
师范(45615)
(45313)
北京(44941)
(43199)
(42265)
经济学(42026)
(41923)
基金
项目(241663)
科学(189411)
基金(174748)
研究(172052)
(154030)
国家(152663)
科学基金(130166)
社会(108908)
社会科(102065)
社会科学(102031)
(98218)
基金项目(92343)
自然(86579)
自然科(84524)
自然科学(84497)
自然科学基金(82968)
(81078)
教育(79387)
资助(72265)
编号(70000)
成果(56056)
重点(55015)
(53290)
(52363)
(49720)
课题(48465)
科研(47155)
创新(46475)
计划(45540)
教育部(44688)
期刊
(157712)
经济(157712)
研究(95943)
(79506)
中国(70787)
学报(62098)
科学(55809)
农业(53840)
(49099)
大学(47055)
管理(46200)
学学(44722)
教育(34965)
(32108)
金融(32108)
技术(31048)
业经(31016)
(26861)
财经(24266)
经济研究(22668)
问题(21906)
(20738)
(20280)
统计(19076)
资源(17727)
技术经济(17523)
业大(17105)
(16980)
世界(16484)
科技(16252)
共检索到520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名姿  张雷  陈东平  
本文以江苏省农地确权试点地区的样本农户为例,从差序治理的视角,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农地确权矛盾化解机理。研究发现,政府作为正式制度的执行者不能及时、清晰回应基层在农地确权方面的诉求,可能是农地确权政策相关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行政村定位偏差造成的越位,是农地确权操作方面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有并村史的行政村不是熟人社会共同体,不宜成为用非正式制度化解农地确权矛盾的基本组织单元。村民小组是熟人社会.共同体,是用非正式制度化解农地确权矛盾的有效组织单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竹  
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含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在江苏省八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735份。从工资福利、劳动关系、职业发展、工作环境、权益保护及参与管理、心理感受六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提出要严格执法,强化企业中工会的积极作用,加强培训以及完善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述   郭贯成   张传  
【目的】统筹禀赋效应与风险承载力的基础上剖析农户行为逻辑,对于盘活闲置宅基地、保障农民资产权益、深化宅基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苏省6754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禀赋效应、风险承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理论框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禀赋效应在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中的中介传递,采用门槛模型检验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双门槛效应,并探究在不同风险承载力门槛内禀赋效应中介作用的差异。【结果】(1)禀赋效应通过主体依恋、客体依赖与不确定感知3条路径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有双门槛效应。风险承载力介于两门槛值间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正,过低或过高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均为负。(3)禀赋效应是风险承载力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变量。其中,中介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宅基地不可替代性、心理所有权与不确定感知;(4)在风险承载力从低到高的积累过程中,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经历了完全中介、部分中介和不中介的演变,表明随着风险承载力的积累,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被逐渐削弱。【结论】政府应明确风险承载力适中的农户群体,健全宅基地退出动员与示范机制,提高农户政策认知水平,完善农户风险承载力保障机制,促进宅基地退出向以人为本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涛  李廉水  
影响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因素根据科技人员的需要不同、组织环境不同、组织发展战略及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以江苏12个城市科技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考察了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异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卫兵  丰景春  张可  
农村水环境治理仅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需要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作为主要受益者的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探讨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及其程度,应用条件价值法调查了江苏省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较高,有73.64%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环境现状评价、非农收入比重、对政府的信任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着力改善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并创新投入机制和明确支付领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南光耀  诸培新  
农地流转市场发展滞后不仅有产权制度层面的原因,更有农民个体微观心理层面的因素。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农地流转中影响禀赋效应产生的相关因素,并利用江苏省射阳县和海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的产生主要受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农地的可替代性及农户面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民个体特征变量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在农地流转中更容易产生禀赋效应,农民年龄与禀赋效应的产生概率呈正相关,而受教育程度及家庭非农收入提高则负向影响禀赋效应的产生。以上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只有充分考虑农地流转中影响禀赋效应产生的相关因素,弱化农民的损失规避心理,才能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惠春  管宁宁  杨军  
农业经营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规模扩张下农业经营的交易成本变化趋势,提出了通过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路径,并运用江苏农业龙头企业的典型案例佐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可以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传统的"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组织模式无法彻底解决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攀升的矛盾,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导致农业经营仍存在"成本—规模"困境;深度分工的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组织模式使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可复制,可以解决规模扩大引起的成本增加问题,进而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的实现。据此,本文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艳娇  应枫瑜  季子涵  
此次新冠肺炎是对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一大考验,然而针对内部审计领域信息化问题的研究还非常缺乏,特别是信息化影响因素研究,但这对加快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起到关键作用。文章首先运用TOE理论搭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影响因素模型;其次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选取TOE理论中的组织因素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基于江苏省内回收的有效问卷使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的规模、性质、内部审计员工数量和学历、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制度与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显著相关;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员工年龄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改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大威  朱方林  
[目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对江苏省549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江苏省整体情况看,45.9%的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宅基地是否闲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就业风险认知、受访者年龄、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认知、对政府承诺的信心、就业类型、支持多余宅基地集体收回或付费、劳动力数量;从经济发达地区情况看,农村住房面积、建房总费用也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情况看,显著影响因素中增加宅基地数量、是否在城镇有房、以往宅基地退出中发生纠纷情况等3个变量。[结论]应分区域分阶段开展渐进式改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振农民退出宅基地信心,建立宅基地改革工作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金焱纯  代伟  
研究目的:通过区域间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和特征差异对比分析,寻求影响农地流转的内在社会经济根源,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提供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计量模型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样本回归表明村集体的作用、非农收入比重、人均土地面积、家庭抚养指数等对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促进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对溧水、常熟、盐都三地的模型检验发现,村集体作用在三个地区都显著,而非农收入比重和人均土地面积仅溧水和常熟显著,说明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较高时,市场对农地流转的作用才能发挥。研究结论:推进农地流转离不开村集体作用,但要防止村集体的强行干预;农地流转内在动力来自农户的非农就业发展,农地流转必须建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本文基于江苏599份地块调查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地流转的中介和担保使用做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集体发挥中介和担保作用能促进地块合并、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拓宽农地交易范围,以行政村为中心建设农地流转市场,规范村集体行为,是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诸培新  张建  
基于江苏省855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促进作用最高,其次是未流转户,对转入户的退出意愿呈负影响;由于农地流转所产生的转出户数量远远高于转入户数量,所以整体上有利于宅基地的退出;此外,户主的教育年限、村干部身份、家庭外出劳动力比例、拥有城镇住房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为正,家庭65岁以上人口比例、农村房屋现值对退出意愿的影响为负。为了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首先,应将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置于同一框架内统筹部署,通过完善流转服务和经济激励使农户自愿转出农地,进而促进宅基地退出有序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基于江西省284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意愿越低;上年打工月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打工途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显著影响;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特征变量等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友发  何娣  赵艳萍  
文章采用大五人格测试和明尼苏达工作满意(MSQ)问卷等编制了测量量表,对280名江苏省通信服务业员工施测,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和结构方程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情绪劳务、工作满意度对于工作特性具有正相关,并且人格特质、工作特性与情绪劳动可预测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对服务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