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8)
- 2023(5472)
- 2022(4384)
- 2021(4261)
- 2020(3383)
- 2019(7908)
- 2018(7820)
- 2017(15293)
- 2016(7843)
- 2015(8888)
- 2014(8573)
- 2013(8346)
- 2012(7319)
- 2011(6476)
- 2010(6575)
- 2009(5970)
- 2008(5713)
- 2007(4881)
- 2006(4271)
- 2005(3650)
- 学科
- 管理(27556)
- 济(25859)
- 经济(25802)
- 业(24350)
- 企(21714)
- 企业(21714)
- 方法(10697)
- 农(8656)
- 业经(8130)
- 数学(7918)
- 数学方法(7779)
- 财(7334)
- 理论(7067)
- 中国(6967)
- 人事(6677)
- 人事管理(6677)
- 学(6060)
- 制(5923)
- 农业(5631)
- 贸(5458)
- 贸易(5449)
- 技术(5390)
- 易(5297)
- 和(5205)
- 务(5097)
- 划(5084)
- 财务(5080)
- 财务管理(5070)
- 企业财务(4794)
- 策(4723)
- 机构
- 学院(108817)
- 大学(107657)
- 管理(45999)
- 济(40742)
- 理学(40607)
- 理学院(40202)
- 经济(39878)
- 管理学(39587)
- 管理学院(39387)
- 研究(30522)
- 中国(23597)
- 京(21185)
- 财(19325)
- 科学(17958)
- 财经(15981)
- 江(15468)
- 农(15087)
- 中心(14960)
- 经(14671)
- 业大(14524)
- 范(14404)
- 师范(14240)
- 所(13762)
- 商学(12730)
- 北京(12669)
- 商学院(12616)
- 州(12577)
- 研究所(12483)
- 财经大学(12132)
- 经济学(12048)
- 基金
- 项目(75665)
- 科学(61250)
- 研究(57363)
- 基金(55968)
- 家(48049)
- 国家(47620)
- 科学基金(42363)
- 社会(37045)
- 社会科(35010)
- 社会科学(34999)
- 基金项目(30064)
- 省(29363)
- 自然(27555)
- 教育(27538)
- 自然科(26995)
- 自然科学(26991)
- 自然科学基金(26534)
- 划(24629)
- 编号(23847)
- 资助(21483)
- 成果(19298)
- 部(17016)
- 创(16887)
- 重点(16662)
- 课题(15776)
- 创新(15561)
- 发(15439)
- 教育部(15226)
- 制(15192)
- 国家社会(15105)
共检索到150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英晖 程垦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成果多来自西方学界,基于中国文化情景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而聚焦于极具华人社会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本土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有待进一步拓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圈内人和圈外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分阶段调研的方式,收集14家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457套调研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领导组织代表性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相较于圈内人,高领导组织代表性对差序式领导与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员工集体主义倾向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调节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实证检验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是对本土组织管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从圈内人和圈外人两条路径分析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为深入理解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认知过程及差异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对已有研究视角进行有益整合;提出并验证了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补充了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产生的边界条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英晖 程垦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成果多来自西方学界,基于中国文化情景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而聚焦于极具华人社会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本土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有待进一步拓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圈内人和圈外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分阶段调研的方式,收集14家长三角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琴
随着安然、文凭门等国内外伦理事件的相继发生,组织及其员工非伦理行为正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焦点。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非伦理行为本身及其个体诱因的探讨,却缺乏对领导风格与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的研究。鉴于此,文章从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差序式领导"和"圈内人身份认知"等角度入手,拟采取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等多种方法,通过对领导层面的影响机制、个体层面的影响机制和复合层面的影响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实证研究,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中直接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
关键词:
差序式领导 圈内人身份认知 非伦理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柯意 张博坚
下属建设性建言是一种改变导向的建言行为。尽管文献表明下属建设性建言对领导具有积极的上行影响,但下属建设性建言影响领导发展性反馈的内在作用机理尚未明晰。本研究以贵州省以及湖北省两家企业的68名直接上司和310名下属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追随力理论引入领导信任下属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内部人身份认知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并运用层级回归分析以及拔靴法技术(PROCESS程序)对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领导信任下属在下属建设性建言与领导发展性反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认知能够显著增强下属建设性建言与信任下属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与领导发展性反馈之间的间接关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英晖 程垦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丽波 刘亚丹
家族企业进行组织结构更新从而实现内创业时,是雇用外部职业经理人("圈外人)",还是委任内部忠诚且优秀的非家族人员("圈内人)"担任内创业者,是家族企业面临的难题。本文在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传统博弈模型基础上,经过改进,建立家族企业内创业经理人的博弈模型并予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如果能成功杜绝"圈内人"的背叛行为,且"圈内人"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那么家族企业将选择"圈内人"作为内创业者,否则此种做法得不偿失。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内创业 经理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原理 孙海航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两阶段405名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儒家德性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儒家德性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道德认同在儒家德性领导和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不仅正向调节儒家德性领导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永军 张鹏程 赵君
不同于私利性或报复性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个体为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非伦理行为。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家长式领导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威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呈倒U型曲线关系,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分别与德行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威权领导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烈。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受传统性的调节影响,即德行领导从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过程中,对低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更强烈,而从中等水平增至最高水平过程中,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对指导组织如何管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永军 张鹏程 赵君
不同于私利性或报复性非伦理行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个体为组织利益而实施的非伦理行为。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家长式领导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威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呈倒U型曲线关系,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分别与德行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威权领导对高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烈。德行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倒U型曲线关系受传统性的调节影响,即德行领导从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过程中,对低传统性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祝振兵 罗文豪 曹元坤
基于内隐追随-外显追随匹配视角,探讨中心化追随者原型和理想化追随者原型对领导者感知的领导-成员交换(L-LMX)影响以及工作要求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对一个157人的样本进行多时段施测,结果发现,内隐追随可分为中心化追随者原型和理想化追随者原型。相较于中心化追随者原型与外显追随的匹配,理想化追随者原型与外显追随的匹配同L-LMX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领导者工作要求负向调节两种原型的作用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根强 李洁 孟勇
基于调节匹配理论视角,研究了领导语言框架(获得框架VS.规避框架)对下属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 Behavior, UPB)的影响,并探索了特质调节焦点的调节作用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领导语言框架对下属UPB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且规避框架比获得框架的影响更强,同时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对下属UPB产生间接影响。(2)领导语言框架与下属特质调节焦点达成匹配时,下属UPB意愿更高。具体而言,在获得框架中,促进焦点型下属比防御焦点型下属的UPB意愿要高;在规避框架中,防御焦点型下属比促进焦点型下属的UPB意愿要高。
[期刊] 预测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对员工自身和组织有直接损害,还可能对组织之外的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自我损耗理论,本文探讨了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法,通过对99名员工为期10个工作日的追踪调查,获取了990份数据。研究证实表层扮演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深层扮演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自我损耗和道德许可在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且两个中介变量在深层扮演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中的作用相反,自我损耗起着减缓作用,道德许可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员工—组织关系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不显著;类亲情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经济性关系、社会性关系和类亲情关系的交互效应显著负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表明在中国情境下,员工会根据与组织关系的"亲疏远近"采取不同的伦理决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康华 廖纮亿 陈沁悦
基于184份企业样本数据,从压力因应策略视角探讨了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压力和员工忠诚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员工忠诚正向调节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员工亲组织非理论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辰 应莺
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并且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选取浙江省3家企业的30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组织领导化身调节下,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积极的预测效应;组织认同在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组织化身在变革型领导和组织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