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1)
- 2023(11672)
- 2022(9939)
- 2021(9382)
- 2020(8072)
- 2019(18429)
- 2018(18514)
- 2017(35707)
- 2016(19046)
- 2015(20950)
- 2014(20470)
- 2013(19719)
- 2012(17580)
- 2011(15255)
- 2010(15016)
- 2009(13859)
- 2008(13597)
- 2007(11397)
- 2006(9981)
- 2005(8999)
- 学科
- 济(70077)
- 经济(69971)
- 管理(59526)
- 业(52731)
- 企(46375)
- 企业(46375)
- 方法(33111)
- 数学(29567)
- 数学方法(29152)
- 财(26694)
- 税(21850)
- 税收(20398)
- 收(20223)
- 制(19806)
- 中国(18083)
- 农(16892)
- 业经(16226)
- 务(15771)
- 财务(15727)
- 财务管理(15693)
- 企业财务(14938)
- 体(13921)
- 银(12667)
- 银行(12656)
- 学(12280)
- 行(12006)
- 融(11928)
- 金融(11925)
- 体制(11753)
- 贸(11411)
- 机构
- 大学(248756)
- 学院(246857)
- 济(104316)
- 经济(102310)
- 管理(98406)
- 理学(85264)
- 理学院(84448)
- 管理学(83000)
- 管理学院(82499)
- 研究(78124)
- 中国(61136)
- 财(57382)
- 京(50392)
- 科学(44052)
- 财经(43876)
- 经(39918)
- 中心(37653)
- 江(37018)
- 所(36434)
- 经济学(33312)
- 财经大学(32843)
- 农(32832)
- 业大(32617)
- 研究所(32352)
- 北京(31102)
- 经济学院(30089)
- 范(29978)
- 师范(29665)
- 院(29088)
- 州(28244)
- 基金
- 项目(169946)
- 科学(136286)
- 研究(127362)
- 基金(126649)
- 家(109173)
- 国家(108322)
- 科学基金(95089)
- 社会(83395)
- 社会科(79247)
- 社会科学(79231)
- 基金项目(66609)
- 省(64420)
- 自然(60194)
- 教育(59191)
- 自然科(58861)
- 自然科学(58843)
- 自然科学基金(57764)
- 划(54615)
- 编号(51554)
- 资助(50960)
- 成果(42173)
- 部(38904)
- 重点(37994)
- 制(37738)
- 创(36324)
- 国家社会(35804)
- 发(35132)
- 教育部(34491)
- 课题(34319)
- 创新(34090)
共检索到368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雷根强 郭玥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对在劳动所得综合收入中引入包括基础扣除、子女抚养扣除、老人赡养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和租金扣除的差别费用扣除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差别扣除能更好地匹配纳税人的个人及家庭负担,体现税收量能负担原则。综合运用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和广义熵指数评估的结果显示,差别扣除更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且其引入主要体现在对高收入群体及相对家庭生活负担较重适龄群体收入差距的缩小。另外,在差别扣除中引入地区差异对再分配并无明显作用。我们建议,应适时推行差别费用扣除,同时为其引入应加紧建立覆盖全面的个人纳税信息平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海利 李茹
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治理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对此本文用CFPS微观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异质性角度,模拟测算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专项附加扣除使得个人所得税平均税率降低;第二,引入专项附加扣除后,纵向公平降低整体上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第三,通过多期CFPS数据模拟测算得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断增强,专项附加扣除对该效应的弱化作用逐年递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实行负所得税政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并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同时把更多收入类型纳入综合征税范围,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冷琳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费用扣除规定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 家庭系数 物价指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勇辉 龙小琴
基于1995~2011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通过计算税前税后基尼系数,从整体上评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除2006年与2011年之外,我国个人所得税都发挥了正向且不断增长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同时,通过分解分析其累进性及平均税率得出,在1995~2005年我国个税改革较缓慢时期,虽然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不断下降,但由于其平均税率的增加导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仍在不断增强;在2006~2011年个税改革较频繁期间,三次免征额的提高虽然提高了税收的累进性,但同时也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从而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所以,必须从综合税制体系、税收结构、征缴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累进性 平均税率 收入再分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石坚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十一五"规划都将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明确为"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如果说将综合概念引入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可以真正体现"量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常世旺 韩仁月
以微观数据为基础,定量评估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免征额两种情形下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不仅减少了税收收入,而且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降低了其收入再分配功能。而如果进一步提高免征额,则仅使20%最高收入人群受益,并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因此,今后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点不是进一步提高免征额,而是优化税率税级结构。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再分配 工资薪金所得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石坚
本文对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一般方式和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万相昱
本文提供了一个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模型通过收入调整、收入时化和税收制度实施更新微观个体的收入状态,通过对微观个体收入状态的统计估算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应用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微观数据,我们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基本满足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税负公平原则;尽管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没有起到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税收制度调控居民收入分配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潘孝珍 燕洪国
采用CHNS调查数据,对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标准、税率结构、征收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微观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了劳动者税收负担;分类征收模式将低收入群体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综合征收模式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有利于降低居民税收负担。基于微观模拟结果,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将个人所得税定位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行综合征收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继续选择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作为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模式改革的目标税率。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改革路径 CHNS 微观模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楠 邹甘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微观数据,从居民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两个层面对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与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比较横向纵向公平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过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家庭收入差距过程中,难以达到横向公平原则。因此,增强个人所得税再分配调节效果,注重个人所得税调节家庭收入差距的公平性,需从提高实际平均税率、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征纳方式、以家庭为课税单位、合理确定家庭费用扣除标准等四方面着手。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家庭 累进性 再分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崔光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万相昱
本文应用微观模拟方法,基于收入分配的视角对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设置进行了研究。以区域经济为对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带有行为反应的微观模拟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效应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具有局部优化解,过高的扣除标准将加大收入差距并破坏税收的公平性原则,4000元/月以下的设置则较好地体现了收入再分配特性。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 微观模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音频 杨晓妹
我国个人所得税前后经历了六次改革,而历次改革对劳动供给影响如何?或者说劳动供给对个人所得税的反应程度(敏感度)如何?都需要运用有效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进行检验。我们应用微观模拟方法,对我国2008年和2011年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男性的劳动供给缺乏弹性,因而这两次的个人所得税调整主要对女性劳动供给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2011年的税改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更大。就劳动供给结构而言,不同所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供给的税收敏感度呈差异性,不同收入阶层女性劳动供给的税收敏感度也呈差异性,税改对中低收入阶层女性劳动供给的激励作用最大。因此,建议政府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鑫 白重恩 吴斌珍
文章在估算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基础上,对考虑家庭赡养系数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在保证个人所得税总税收收入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扣除标准中考虑赡养系数后,中低收入家庭的所得税负担有所减轻,高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相应加重;相当一部分中等收入家庭(占总人口11.44%)的边际税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对刺激就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考虑赡养系数能够使个人所得税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卫甫 庞德征 路庆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