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0)
- 2023(13585)
- 2022(11843)
- 2021(10993)
- 2020(8978)
- 2019(20267)
- 2018(20255)
- 2017(39254)
- 2016(21231)
- 2015(23725)
- 2014(23448)
- 2013(22976)
- 2012(20807)
- 2011(18664)
- 2010(18397)
- 2009(16754)
- 2008(15600)
- 2007(13266)
- 2006(11391)
- 2005(9514)
- 学科
- 济(84945)
- 经济(84850)
- 管理(62773)
- 业(55096)
- 企(47592)
- 企业(47592)
- 方法(39578)
- 数学(33069)
- 数学方法(32582)
- 财(21074)
- 农(20866)
- 中国(20471)
- 业经(19618)
- 学(19536)
- 地方(19191)
- 环境(17382)
- 和(15974)
- 理论(15378)
- 贸(14200)
- 贸易(14191)
- 农业(14093)
- 易(13737)
- 制(13175)
- 务(13167)
- 财务(13098)
- 财务管理(13075)
- 划(13070)
- 技术(12628)
- 企业财务(12310)
- 银(11171)
- 机构
- 学院(292706)
- 大学(292288)
- 管理(118604)
- 济(111633)
- 经济(109137)
- 理学(103926)
- 理学院(102788)
- 管理学(100866)
- 管理学院(100359)
- 研究(93949)
- 中国(68405)
- 京(61257)
- 科学(60790)
- 财(49747)
- 所(46186)
- 业大(44178)
- 农(43837)
- 中心(42659)
- 研究所(42502)
- 财经(40979)
- 江(40667)
- 范(39378)
- 师范(39046)
- 北京(38104)
- 经(37261)
- 院(35062)
- 农业(34465)
- 州(33569)
- 经济学(32914)
- 师范大学(31569)
- 基金
- 项目(210253)
- 科学(165913)
- 研究(154173)
- 基金(152431)
- 家(132696)
- 国家(131642)
- 科学基金(113645)
- 社会(96565)
- 社会科(91351)
- 社会科学(91330)
- 省(82698)
- 基金项目(81281)
- 自然(74736)
- 自然科(72955)
- 自然科学(72941)
- 自然科学基金(71570)
- 教育(70431)
- 划(69864)
- 编号(63621)
- 资助(62168)
- 成果(50153)
- 重点(47012)
- 部(45520)
- 发(45115)
- 创(43776)
- 课题(43123)
- 创新(40769)
- 科研(40486)
- 项目编号(39426)
- 国家社会(39054)
- 期刊
- 济(117533)
- 经济(117533)
- 研究(81811)
- 中国(49854)
- 学报(45788)
- 科学(42598)
- 管理(41597)
- 农(38967)
- 财(36300)
- 大学(34334)
- 教育(33017)
- 学学(32338)
- 农业(27826)
- 技术(24888)
- 业经(20691)
- 融(20377)
- 金融(20377)
- 经济研究(18902)
- 财经(18460)
- 图书(15974)
- 经(15649)
- 问题(14738)
- 科技(14655)
- 理论(14088)
- 资源(13768)
- 业(13731)
- 技术经济(13676)
- 实践(13160)
- 践(13160)
- 版(13034)
共检索到405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阳 路正南
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矩阵,并采用"垂直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对TOPSIS模型进行改进以衡量方案的理想度,据此构建出包含效率和公平在内的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减排承诺对2020年的碳排放权进行模拟分配,并采用和谐度函数模型对分配结果进行检验,证实了该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差别责任 熵权法 TOPSIS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溥 李宽强
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认为,基于我国国情,以历史排放或现有排放量的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混合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拍卖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可能是中国当下最佳策略选择。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交易 排放权 初始分配 低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叶沛筠 蔡乌赶 周瑜辉
将用能权及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下,构建考虑区域技术异质性的零和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进而得出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我国2025年用能权及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忽略技术水平的差距将形成对技术落后省市的“拔苗助长”效应;特别是对于产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在DEA模型的产出处理中应适当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大部分地区总体效率的提升应得益于节能与减排的“双管齐下”,而部分地区则应有所侧重;考虑技术异质性的零和DEA模型熨平了各省市节能减排系数的波动,同时也改善了传统零和DEA模型对前沿技术效率的牺牲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兵 冉启英
文章提出一个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选择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省份按照产业结构特征分组,运用ZSG-DEA模型分别对每组进行碳排放效率测度和碳排放权分配。结果显示,资源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将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考虑到碳排放效率测算和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是合理的;按照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分组后分别测度碳排放效率,与传统DEA模型的测度结果相比,测度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碳减排潜力;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更具有可实施性,在公平性方面略低于原始ZSG-DEA模型,但是高于按历史排放量分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举 陈真玲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勋章 滕飞 王革华
通过碳税线性插值,从全球变化评估模型获取动态CO2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s)。以此CO2MACs为工具,对国际社会12种典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下2010-2050年间减排成本进行了测算和比较。本文考虑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减排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减排目标的不断提高,排放许可的价格迅速增长,但无论分配方案和全球减排目标如何,全球总减排成本占GDP比重均将在2040年达峰值;由于减排义务、MACs和GDP水平不同,各区域减排成本占GDP比重存在很大差别,分配方案是决定区域成本及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成本更显著地受到方案选择的影响;全球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秦颖 王红春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进入试点阶段,初始分配制度在碳排放权交易整体制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进行比较,联系我国目前试点城市碳交易模式现状,分析两种模式自身的优劣和对碳交易市场带来的影响,从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分配方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免费分配 拍卖分配 激励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友 谭灵芝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巴黎协议》获得通过,仍有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已有减排分配方案也多是临时性的,尚有许多争议。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后续减排分配方案,很多学者都对国家减排责任的分配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以下缺点:否认发达国家需要承担的历史减排责任或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减排责任,因此不能提供更为公平的分配方案。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预测中国到2050年碳排放量,以人均碳排放量为基础,分析中国的碳排放权。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权 公平性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友 谭灵芝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巴黎协议》获得通过,仍有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已有减排分配方案也多是临时性的,尚有许多争议。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后续减排分配方案,很多学者都对国家减排责任的分配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以下缺点:否认发达国家需要承担的历史减排责任或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减排责任,因此不能提供更为公平的分配方案。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预测中国到2050年碳排放量,以人均碳排放量为基础,分析中国的碳排放权。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权 公平性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超 吴立军 李江风 黄天能
在国际碳博弈中,碳排放权的主流分配原则有10余种之多,应用不同分配原则的分配结果差别迥异,地区对不同原则的偏好或排斥也较为悬殊。为寻求分配协商共识,要求必须建立以公平为基础的分配方案。本文首先基于2017年全球碳浓度变化测算出全球排放空间和中国的排放总额,进而利用等人均、等产出、等空间、历史排放以及地区碳汇5个单一原则实现从全国总额到地方配额的分配。根据单一原则下各地区的分配数据计算各原则对应的相对剥夺系数,并以相对剥夺系数为基础的公平感受评价构建权重,最终形成多原则综合加权的分配方案。通过对2017年为例的碳排放权分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基于单一原则的配额分配结果表明,历史排放原则是最有利于中国排放权配额获取以及最能体现地区分配公平的原则。②五大原则的综合加权分配结果表明,获得配额最大的3个地区分别为:山东、江苏、广东;获得配额最小的3个地区分别为:海南、宁夏、甘肃。各省配额汇总的全国碳排放权总额为603464.5万t,与当前实际排放存在数200000万~300000万t的差距之差,与中国国际减排责任分担较为一致。③基于个体感受公平的加权分配方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稳健性和兼容性。为切实推动全国碳排放权分配工作实施开展及更好的实现地区生态资源配置公平,主要建议如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全国分配总额,使地区和企业形成稳定的配额预期;有效设计分配原则方案,兼顾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地区减排责任分担不搞"一刀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 何明洋
碳交易是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减排承诺,并正在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各省市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然而,在以往有关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研究工作中环境承载力这一关键因素并未考虑在内。因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包含环境承载力在内的多因素的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方案还针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偏好进行了多情境分析,所得结论对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庆泉 梁美健 乔元波
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是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制度基础。当前"效率兼顾公平"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混淆了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既无法实现各地区碳排放边际成本的均等化,又可能产生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本文构建了包括多区域的一般均衡模型,厘清碳排放成本与排放权要素报酬的辩证关系,设计区域分离和全国统一两种类型的碳交易市场,比较两类市场中地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差异,并给出区域间碳排放权再分配的可行方案。主要结论为:全国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减排总成本的最小化,这是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性的体现;基于各地区实际排放成本分配排放权的方案,会减少碳排放成本下降地区的要素报酬,进而降低该地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地区实际排放量占无约束时初始排放量比重与总量约束比例的大小关系是碳排放权再分配的主要依据。当全国市场某地区的实际排放量与初始值的比值远高于总量约束比例时,该地区分配的碳排放权高于其实际排放量,有助于实现各地区经济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小胜 李月 李燕
利用中国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改进的"零和博弈"数据包络(ZSG-DEA)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效率的高低对碳排放的额度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考虑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各省份之间碳排放重新分配后,效率明显提高,除辽宁、吉林和福建的效率为0. 999外,其余省份都为1。从分配的结果看,发达省份基本都是实际碳排放少于重新分配后的数量,效率低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多数处在超排状态。最后采用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单指标分配,发现效果并没有按照ZSG-DEA模型分配的好,这表明按照ZSG-DEA模型分配更加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秀群 汪巧巧 杨红娟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二级二次碳配额分配体系,改进以历史碳排放量为基础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推动中国碳市场建设进程。【方法】利用Markov链将工业部门划分为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建立二级分配体系;以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分别作为为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指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俱乐部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性水平,作为研究差异性水平修正系数和配额基期的基础,并以云南工业部门为实证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分别由6个、6个和12个行业构成,其碳排放差异性显著。其中6个高碳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中碳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18年是俱乐部和行业碳排放差异性变化趋势的拐点,选择2018—2020年作为基期能更好体现公平性。(3)基期内俱乐部及行业的碳强度变化幅度参差不齐,对受惩罚的俱乐部、受惩罚的高碳行业、受奖励的中碳行业先进行二次配额分配有利于体现赏罚分明原则。(4)俱乐部、高碳行业和中碳行业的一次配额的修正幅度是合理的,分别在-0.36%~2.41%、-4.41%~9.60%和-8.14%~2.78%之间。(5)该配额分配体系体现了碳强度的激励功能,其结果比一级一次体系调整了-8.14%~9.60%。【结论】利用Markov链建立二级分配体系、利用基尼系数确定基期和差异性水平系数是科学合理的;本体系下行业的初始配额分配既能充分体现基期内各行业的碳排放水平,又能体现行业碳强度的变化幅度;以碳排放差异性的变化趋势作为基期选择的理论依据能为碳配额分配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杰鲲 梁璐璐 牛丹平
考虑CO_2排放的非期望产出特性,以最大化整体平均效率为目标,构建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的环境固定成本分摊模型(FCAM)。对世袭制、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三种公平分配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结果进行加权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公平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以基于环境FCAM的分配方案趋同综合公平原则下的分配方案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以融合效率和公平。2020年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结果表明:最终分配方案在达到效率最优的同时,属于"绝对平均",较好地融合了效率和公平;基于强度减排压力和总量减排压力对30个样本省进行分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