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1)
2023(5948)
2022(5004)
2021(4736)
2020(3898)
2019(8845)
2018(8474)
2017(17177)
2016(9390)
2015(10040)
2014(10059)
2013(9892)
2012(9215)
2011(8292)
2010(8499)
2009(7723)
2008(7909)
2007(7124)
2006(6446)
2005(5901)
作者
(26097)
(21934)
(21595)
(20860)
(14311)
(10434)
(9894)
(8253)
(8158)
(8092)
(7422)
(7150)
(7126)
(7105)
(7023)
(6708)
(6471)
(6450)
(6441)
(6255)
(5460)
(5433)
(5299)
(5057)
(5003)
(4987)
(4860)
(4806)
(4461)
(4389)
学科
(34904)
经济(34866)
(29951)
管理(29371)
(24401)
企业(24401)
方法(14553)
(12974)
数学(12865)
数学方法(12656)
(10998)
中国(10217)
(8865)
(8576)
(8531)
财务(8516)
财务管理(8504)
企业财务(8233)
(7534)
银行(7528)
业经(7465)
(7326)
(7188)
农业(7184)
(7075)
金融(7075)
(7025)
贸易(7023)
(6890)
地方(6363)
机构
学院(131326)
大学(129911)
(56636)
经济(55429)
管理(50693)
研究(45459)
理学(43370)
理学院(42914)
管理学(42259)
管理学院(41986)
中国(35169)
(29422)
(26387)
科学(26291)
(22927)
财经(22593)
(21434)
中心(20784)
研究所(20618)
(20593)
(20342)
业大(17855)
经济学(17677)
财经大学(16829)
农业(16722)
北京(16574)
(16495)
(16472)
师范(16313)
(16060)
基金
项目(84826)
科学(67794)
基金(62860)
研究(62489)
(54575)
国家(54105)
科学基金(46645)
社会(40530)
社会科(38457)
社会科学(38449)
(32311)
基金项目(32122)
自然(30166)
自然科(29488)
自然科学(29480)
自然科学基金(28989)
教育(28957)
(27674)
资助(26692)
编号(24654)
成果(21093)
(19491)
重点(18998)
(18451)
(18113)
(17666)
课题(17601)
教育部(16845)
国家社会(16774)
创新(16461)
期刊
(62759)
经济(62759)
研究(41212)
中国(25001)
(23009)
(19650)
学报(19229)
管理(19008)
科学(18143)
(17313)
金融(17313)
大学(14831)
学学(14118)
教育(13733)
农业(13143)
财经(11670)
经济研究(10764)
技术(10084)
(9985)
业经(9942)
问题(7944)
(7316)
(6520)
国际(6341)
现代(6076)
技术经济(6035)
理论(5907)
(5866)
统计(5672)
世界(5647)
共检索到199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牛晓健  周赟  
过渡性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流动方式,其动机就是以外籍的身份向国内投资。我国政府对于外商投资给予的超国民待遇和税收优惠是过渡性资本外逃的主要动因。这种政策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建设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对于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在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进行重新定位,逐步取消具有明显歧视性的政策,消除内资企业的政策性寻租动机,提高内资企业的投资水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蓓  陈斌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出现了过渡性资本外逃现象。本文力图从经济理论与税收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过渡性资本外逃的主要成因,进而寻求包括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政策运用在内的宏观对策。本文认为,微观主体(企业)为了实现投资最大化,会在不同投资方式之间进行决择,而过渡性资本外逃的重要动力是企业套取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优惠以获取利润最大化。在我国当前难以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且对资本管制放松趋势下,政府要有效地控制过渡性资本外逃,就必须调整与规范对外资的税收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晓健  郑祖玄  
本文根据我国过渡性资本外逃的现实,构建一个政府和国内企业之间关于外资超国民待遇和资本投向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演绎了外资超国民待遇导致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机制;揭示了资本管制程度对于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效应;诠释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何能够实施程度较高的内外资差别待遇,而在国内资本存量越来越大的今天,政府降低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客观必然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政府不了解企业资本外逃真实成本时,不对称信息对最优外资税率的效应。最后文章认为,统一内外资的税率和其他政策待遇是今后改革的必然取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元春  曹芳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代军勋  
本文针对中国当前越来越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用国际上通行的两种计算方法估算了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并对导致这种大规模资本外逃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侧重于中国的独特成因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童文俊  
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资产组合理论的角度看 ,追逐利益 ,避免风险是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成因 ,资本外逃削弱了中国国内建设的物质基础 ,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严重的资本外逃还会引发金融危机 ,降低国家的信用等级。防范和控制资本外逃问题应在法律上明确对私营企业的产权保护 ,加强反腐力度 ,加大对走私贩私等速法行为的打击。同时应加强和完善对金融资本帐户的管制 ,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建立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肖立晟  
中国的跨境资本近期出现大规模流出,但目前尚没有关于资本外逃的官方统计。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各个项目的头寸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间接推测中国是否存在资本外逃及其规模大小。根据统计数据,累计的经常项目顺差和海外净资产增加额之间的缺口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缺口。其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净输出之间的缺口,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误差与遗漏"。其二是从资本净输出到海外净资产形成之间的缺口。本文分析表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误差与遗漏账户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与汇率预期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外逃的规模和方向。此外,尽管一些跨境资本是通过正规渠道合法流出,但是在海外的资金可能以各种形式逃避监管,没有形成海外资产累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资本外逃,这种政策完全正确。但是,资本外逃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中国经济体制、金融体系和汇率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龙才  张吉光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国内储蓄过剩,另一方面外资却不断涌入;过剩的国内储蓄与流入的外资在满足国内投资需求和弥补政府的赤字之后还有一个差额。可这个差额究竟以何种形式存在,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似乎从国内“迷失”了。李扬认为发生了资本外逃(1998)。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并引起警示的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肖立晟  
中国的跨境资本近期出现大规模流出,但目前尚没有关于资本外逃的官方统计。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各个项目的头寸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间接推测中国是否存在资本外逃及其规模大小。根据统计数据,累计的经常项目顺差和海外净资产增加额之间的缺口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缺口。其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净输出之间的缺口,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误差与遗漏"。其二是从资本净输出到海外净资产形成之间的缺口。本文分析表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误差与遗漏账户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与汇率预期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庄芮  
本文在简介资本外逃概念及其测算模型的前提下 ,结合中国实际分析认为 ,90年代以来 ,中国已经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其中 ,1987~1997年中国的资本外逃具有三个特点 :1.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2.外逃数额大、并且日益扩增 ;3.资本大量外逃与外资大量流入并存。同时本文分析了造成内外资反向流动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胜刚  刘宗华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姚建芳  姚卿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外逃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在测算中国(1995~2003年)资本外逃数额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资本外逃的因素,认为资本外逃只与政府清廉指数存在着显著性影响,而对资本外逃与政府清廉指数的计量分析来看,两者之间有“倒U”型关系且中国资本的资本外逃数目已经过了峰值,所以加强政府廉正建设,必然最终会减少资本外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王俊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最新判决中继续维持积极差别待遇录取政策的合法地位,引出少数族裔优势群体学生从中不当受益的"奶油层"争议。仅有少数族裔之名,但无弱势状况之实,是"奶油层"的主要特征。联邦对少数族裔的正式分类不能充分体现成员内部差异,高校在追求多元化学生群体目标时过度关注少数族裔身份,政策效应累加使少数族裔优势群体学生更具入学竞争优势,是"奶油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其造成政策积极效果难以全面惠及少数族裔弱势群体,不能充分实现源自多元化学生群体的教育利益,增加高校应对司法诉讼履行举证责任的难度等负面影响。面对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