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4)
- 2023(10155)
- 2022(7775)
- 2021(6927)
- 2020(5880)
- 2019(12581)
- 2018(12686)
- 2017(24943)
- 2016(13428)
- 2015(14896)
- 2014(14919)
- 2013(14733)
- 2012(13092)
- 2011(11495)
- 2010(11846)
- 2009(11507)
- 2008(11589)
- 2007(10773)
- 2006(9824)
- 2005(9025)
- 学科
- 业(80139)
- 企(63621)
- 企业(63621)
- 济(63139)
- 经济(63054)
- 管理(51186)
- 农(44819)
- 农业(29864)
- 业经(28445)
- 方法(23709)
- 财(20833)
- 中国(16681)
- 数学(16355)
- 数学方法(16296)
- 务(16103)
- 财务(16088)
- 财务管理(16078)
- 技术(15296)
- 企业财务(15183)
- 制(14401)
- 策(14080)
- 体(12298)
- 划(11937)
- 和(11160)
- 发(10861)
- 理论(10803)
- 贸(10706)
- 贸易(10700)
- 地方(10646)
- 企业经济(10521)
- 机构
- 学院(200871)
- 大学(189638)
- 济(91175)
- 经济(89686)
- 管理(83994)
- 理学(72247)
- 理学院(71706)
- 管理学(70910)
- 管理学院(70572)
- 研究(61173)
- 中国(51965)
- 农(48894)
- 财(39818)
- 京(38512)
- 农业(36947)
- 科学(34271)
- 业大(33232)
- 江(32486)
- 财经(31468)
- 所(30214)
- 中心(29300)
- 经(28518)
- 研究所(26868)
- 经济学(26551)
- 经济管理(26149)
- 州(24966)
- 经济学院(24096)
- 商学(23239)
- 北京(23213)
- 商学院(23042)
- 基金
- 项目(127685)
- 科学(103026)
- 研究(98283)
- 基金(93934)
- 家(79721)
- 国家(78807)
- 科学基金(69985)
- 社会(66458)
- 社会科(62674)
- 社会科学(62660)
- 省(52496)
- 基金项目(50167)
- 自然(42408)
- 教育(42186)
- 自然科(41483)
- 自然科学(41476)
- 编号(41105)
- 自然科学基金(40816)
- 划(40626)
- 资助(35904)
- 业(34035)
- 成果(31075)
- 创(29891)
- 发(29513)
- 农(28841)
- 部(28408)
- 国家社会(27628)
- 重点(27417)
- 制(27201)
- 创新(27002)
- 期刊
- 济(113342)
- 经济(113342)
- 研究(55799)
- 农(54076)
- 中国(39681)
- 农业(36485)
- 管理(33223)
- 财(32865)
- 科学(27167)
- 业经(26751)
- 学报(25318)
- 融(21940)
- 金融(21940)
- 大学(21169)
- 学学(20590)
- 业(19184)
- 技术(19089)
- 问题(15713)
- 经济研究(15686)
- 财经(15613)
- 农村(14142)
- 村(14142)
- 农业经济(13944)
- 经(13562)
- 教育(13289)
- 技术经济(13088)
- 世界(12829)
- 现代(11156)
- 经济问题(11119)
- 商业(10871)
共检索到304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舵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户的农业生产仍然具有自然经济属性,亦即身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作为生产者,是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作为消费者,则以确保自身的食品安全为动机。因此,出现了“以利益为本”和“以生活为本”的差别化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遏制“一家两制”现象的蔓延。不过,当前学界对差别化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理论预设的解释力不足问题,以最终确定差别化农业生产是否真正普遍存在。
关键词:
差别化农业生产 农户 成因 应对 省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圣飞
各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率发展极不平衡 ,且差异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分析其原因 ,非常规因素——科技生产率方面差异的急剧扩大是其主导因素 ;而常规因素——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率 地区差异 成因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晗 王钊
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和生产经营两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户生产分工差别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户的生产分工程度具有明显差别,分工环节数量在3~5个之间和9个的农户比例较高;农户生产分工主要受到交易费用和经营状况的影响,交易费用会抑制农户生产分工,良好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农户选择生产分工;中低分工水平农户的分工受交易费用影响较大,同时还受种植业收入和兼业状况的影响;高分工水平农户的分工取决于经营收益、市场化倾向和户主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户分工 交易费用 差别化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晗 王钊
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和生产经营两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户生产分工差别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户的生产分工程度具有明显差别,分工环节数量在35个之间和9个的农户比例较高;农户生产分工主要受到交易费用和经营状况的影响,交易费用会抑制农户生产分工,良好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农户选择生产分工;中低分工水平农户的分工受交易费用影响较大,同时还受种植业收入和兼业状况的影响;高分工水平农户的分工取决于经营收益、市场化倾向和户主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农户分工 交易费用 差别化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于2009年9月启动,先后持续5年。项目首次从国家层面组织农业科学界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田间试验、观测研究和应对技术开发研究,集聚了来自我国农业与气候变化优势单位的作物学、耕作学、植物保护、土壤学、水资源、农业气象、生态学等30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农业行业岗位技术专家群体,项目专题研究覆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谷类作物种植业,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洁红 唐利群 李凯
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转型的内涵、路径和农业产业链上不同主体参与农业生产转型行为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学科隔阂较为明显,导致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存在偏差;未区分不同主体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差异,缺少微观与宏观数据的有效对接;定性研究农户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文献居多,量化分析及其方法研究不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农业生产转型视角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做出了展望:第一,探索更全面的分析路径,优化模...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转型 农业产业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郑姗 林庆林
“一价法则”强调同质商品亦同价,但在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中,存在外包服务供给主体对同一地区内不同规模农户制定了相同服务价格的现象,这背离了“一价法则”。本文从市场结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并对这种市场结构的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1)当市场需求结构中普通户占比越高、市场供给不足或外地服务供给主体过少时,容易出现供给主体定价背离“一价”均衡的现象;(2)这种现象更可能出现在人均耕地较少、劳动力转移程度较高或资本禀赋贫乏的地区。研究拓展了“一价法则”的应用领域,强调了“一价法则”在解释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价格形成的适用条件,对促进外包服务市场发育与土地规模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吕亚荣 蔡键
近年来,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农地流转是否是"非粮化"的诱因呢?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Tobit模型检验了农户农地流转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与主粮作物种植比率呈正"U"型关系;农地租金、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资金禀赋、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否专业型农户等变量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正相关;自有承包地面积、地块平均面积、劳动力年龄和非粮作物种植比率负相关。研究认为,农地流转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非粮化"问题。基于结论,提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抑制农地租金过快上涨,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户种粮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张志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需要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现代化建设的一体推进。资本能够按其固有的逻辑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能够通过对可带来利润的生产条件的投资和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但农业一般生产条件与自然生产条件的建设短期内难以产生满意的利润,难以吸引私人资本,进而制约农业一般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发展和自然条件的改善,甚至恶化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这是以资本主导的西方农业现代化模式的顽疾。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和举国体制优势能够为解决西方农业现代化的顽疾,进而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关键在于引导资本有序下乡,同时发挥公有资本优势,以协调推进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生产条件瓶颈制约,在新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建立其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生产条件 资本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银锋 陈雯婷 谭晶荣
本文首先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重点挖掘了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要明显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全球化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嘉浩 王国军
在无风险RCK模型的基础上逐步引入风险、保险和保费补贴,先通过理论模型探讨了保费补贴的规模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通过微观农户对宏观总产值产生的影响,之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级保费补贴额度对农业生产水平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机制检验,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保费补贴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风险分散的作用不显著,其中中央保费补贴是主导因素;配套补贴制度下,财政压力和应收保费不利于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保险应提高补贴弹性,建立地区差异化、险种精细化的补贴比例动态调整机制,扩大保障广度和深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