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7)
- 2023(13710)
- 2022(11536)
- 2021(10834)
- 2020(9163)
- 2019(21332)
- 2018(21085)
- 2017(41405)
- 2016(22286)
- 2015(24961)
- 2014(25151)
- 2013(25042)
- 2012(22887)
- 2011(20583)
- 2010(20566)
- 2009(19158)
- 2008(19118)
- 2007(17392)
- 2006(14968)
- 2005(13323)
- 学科
- 济(100912)
- 经济(100820)
- 业(70067)
- 管理(61112)
- 企(48479)
- 企业(48479)
- 农(48364)
- 方法(47451)
- 数学(42183)
- 数学方法(41716)
- 农业(31646)
- 财(26478)
- 业经(24402)
- 中国(23698)
- 制(19481)
- 学(18885)
- 贸(18788)
- 贸易(18780)
- 易(18284)
- 地方(18111)
- 银(15045)
- 银行(15015)
- 务(15000)
- 财务(14957)
- 财务管理(14923)
- 融(14542)
- 金融(14537)
- 理论(14430)
- 行(14301)
- 企业财务(14186)
- 机构
- 学院(325922)
- 大学(322376)
- 济(142468)
- 经济(139848)
- 管理(128909)
- 理学(112050)
- 理学院(110954)
- 管理学(109130)
- 管理学院(108534)
- 研究(105018)
- 中国(82418)
- 农(68352)
- 京(65684)
- 财(63375)
- 科学(62749)
- 农业(52820)
- 所(52523)
- 业大(52234)
- 财经(51043)
- 中心(50477)
- 江(48174)
- 研究所(47523)
- 经(46532)
- 经济学(44737)
- 经济学院(40571)
- 北京(40486)
- 范(39897)
- 师范(39484)
- 财经大学(37730)
- 州(37536)
- 基金
- 项目(217921)
- 科学(172764)
- 基金(160467)
- 研究(159137)
- 家(139065)
- 国家(137902)
- 科学基金(119370)
- 社会(103125)
- 社会科(97623)
- 社会科学(97595)
- 省(85647)
- 基金项目(84838)
- 自然(76890)
- 自然科(75136)
- 自然科学(75117)
- 自然科学基金(73797)
- 教育(72703)
- 划(70736)
- 资助(65899)
- 编号(64695)
- 成果(50746)
- 部(49431)
- 重点(48691)
- 发(47493)
- 创(45502)
- 课题(43135)
- 国家社会(43018)
- 创新(42597)
- 教育部(42484)
- 科研(42212)
- 期刊
- 济(155757)
- 经济(155757)
- 研究(90879)
- 农(68874)
- 中国(57942)
- 财(49433)
- 学报(49254)
- 农业(46612)
- 科学(46405)
- 管理(43744)
- 大学(38469)
- 学学(36900)
- 融(32716)
- 金融(32716)
- 业经(30585)
- 技术(28796)
- 教育(26816)
- 财经(25750)
- 经济研究(23540)
- 业(23068)
- 问题(22167)
- 经(22129)
- 技术经济(17348)
- 版(16808)
- 世界(16640)
- 统计(16477)
- 理论(15613)
- 农村(15213)
- 村(15213)
- 商业(15165)
共检索到471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宇
提高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改变农产品作为同一产品的属性,通过制造产品差别来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而制造产品差别的方式既有通过农业科技投入而制造的客观差别,又有采用现代营销模式制造的主观差别,这两种方式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关键词:
产品差别 农民 收入 科技投入 营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冬平 刘旗
农产品市场波动必然会导致农民收入变化。由于农民的收入结构不同 ,所以各种农产品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的市场波动弹性分析 ,预计当主要农产品市场发生价格变化或供需关系改变时 ,每种产品对不同农民群体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 ,其收入的产品市场波动弹性是强弹性的 ,而高收入农民的收入是缺乏弹性的。
关键词:
农产品 市场波动 农民收入 弹性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谢兵兵
本文采用我国1981-2003年农产品进口和农民收入变化的数据,对农产品进口和农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短期内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远红
基于2002-2011年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说明现阶段农产品物流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从物流政策支持、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农民收入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春玉 徐健 薛建强
本文以SCP理论框架为分析工具,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农产品市场结构如何影响农民收入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应用基于工业品的SCP框架分析农产品流通市场结构时,必须考虑农产品市场的区隔性特征;农产品收购商的市场行为受到乡村人际关系、双边依赖和政府介入的制约;在当前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环境下,最重要的政策导向是实现收购商的规模扩张,增强农产品外销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收入风险的农产品流通政策建议。
关键词:
SCP框架 农民收入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思霖
本文基于200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农民收入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理论假说,得出结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同时,受教育程度高的地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农民收入 面板 数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秀红 王建军 王海涛 胡文岭
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总体上有了较快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其中,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是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5—2014年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及相关数据,按照OLS回归方法对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秀红 王建军 王海涛 胡文岭
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总体上有了较快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其中,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是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5—2014年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及相关数据,按照OLS回归方法对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国平 王燕飞
本文从实证角度,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我国农产品出口是农民收入变动的Granger原因,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农民收入显著地受前一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此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华,方春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耀森
实证分析表明,在1978~2010年的样本区间内,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对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因此,在出台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选择上,应持谨慎的态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微弱的负向影响。切实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应是政府的长期政策取向。而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的农业综合补贴支持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失为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时悦 王红
运用1982年—2004年统计数据对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与农民收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且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系数为0.2684。结论是在扩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的同时,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层次和加工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加工增值将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孝岩 王希龙 金亮 李蔚东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农产品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增加有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要远大于农产品进口;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对农业经营收入有抑制影响;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农产品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提高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收入有负向作用;农产品贸易开放对低收入和高收入农民群体有积极影响,对中等收入农民群体有负向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高水平开放,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宽的背景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农民收入并以价格信号传导。以2002—2020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进出口额、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口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产品出口对中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作用较大,进口则相反;价格变动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变量。因此,建议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并适当调节农产品进口;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渠道增收;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宽的背景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农民收入并以价格信号传导。以2002—2020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进出口额、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口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产品出口对中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作用较大,进口则相反;价格变动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变量。因此,建议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并适当调节农产品进口;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渠道增收;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