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9)
- 2023(8739)
- 2022(7554)
- 2021(6819)
- 2020(6033)
- 2019(13872)
- 2018(13526)
- 2017(26012)
- 2016(14643)
- 2015(16711)
- 2014(16821)
- 2013(16867)
- 2012(16106)
- 2011(14810)
- 2010(14741)
- 2009(13895)
- 2008(13945)
- 2007(12821)
- 2006(11189)
- 2005(10131)
- 学科
- 济(64948)
- 经济(64887)
- 管理(36912)
- 业(34706)
- 方法(29508)
- 数学(26405)
- 企(26209)
- 企业(26209)
- 数学方法(26146)
- 农(18015)
- 地方(16808)
- 学(16772)
- 中国(15724)
- 财(14458)
- 业经(11994)
- 农业(11992)
- 贸(11198)
- 贸易(11196)
- 制(10949)
- 环境(10841)
- 易(10784)
- 和(9851)
- 地方经济(9840)
- 融(9028)
- 金融(9025)
- 银(8859)
- 银行(8812)
- 行(8424)
- 理论(8352)
- 务(8294)
- 机构
- 大学(220193)
- 学院(217744)
- 济(87843)
- 经济(85857)
- 研究(82552)
- 管理(77729)
- 理学(66581)
- 理学院(65680)
- 管理学(64304)
- 管理学院(63916)
- 中国(60990)
- 科学(55473)
- 京(48135)
- 农(47712)
- 所(45011)
- 研究所(41405)
- 财(38460)
- 业大(38225)
- 农业(38161)
- 中心(38126)
- 江(35112)
- 财经(30670)
- 北京(30159)
- 范(30059)
- 院(29925)
- 师范(29638)
- 经(27801)
- 经济学(27402)
- 州(27234)
- 省(27070)
- 基金
- 项目(149096)
- 科学(115606)
- 基金(107232)
- 研究(102491)
- 家(97014)
- 国家(96255)
- 科学基金(79379)
- 社会(63250)
- 社会科(59745)
- 社会科学(59725)
- 省(58934)
- 基金项目(56925)
- 自然(53480)
- 自然科(52143)
- 自然科学(52120)
- 自然科学基金(51178)
- 划(51171)
- 教育(46927)
- 资助(44384)
- 编号(40883)
- 重点(35319)
- 发(33791)
- 成果(33517)
- 部(32786)
- 计划(30326)
- 创(30143)
- 科研(29741)
- 课题(29339)
- 创新(28402)
- 科技(27215)
共检索到323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彬 周理程 陈灿 龚子豪 邱亚群
对巫水流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在巫水干流上选取白云库区、长铺镇、洪江区水厂、大桥头共4个主要断面,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通过基于巫水流域水系特征选取的CODCr和NH4–N、TP含量等典型水质指标,分析巫水干流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巫水干流的总体水质较好,CODCr和NH4–N均是达标排放,部分断面水质的TP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于巫水流域的中、上游,上游水质劣于下游水质;污染源对巫水水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造纸企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矿业类企业,其对水体中CODCr的贡献率分别为74.9%、24.4%、0.7%;2007—2011年,4个断面中CODCr均呈逐年递增趋势;NH4...
关键词:
巫水流域 工业污染 污染源 水质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祉祥 张洪 单保庆 杨红刚
选用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废水、COD及氨氮排放量按不同行政区划级别进行分类统计和归纳,描述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地域分布及各行政区划内工业源排污力度。同时结合流域各企业工业经济生产总值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度特征与行业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废水、COD、氨氮排放量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3%、45%、25%;工业源行业解析显示石化行业对废水、COD、氨氮排放贡献突出,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49%、34%、81%;造纸、纺织和石化行业分别为万元工业产值废水、COD及氨氮排放最高的行业,其值分别为72.1t废水/万元、13.2kgCOD/万元和...
关键词:
汉江流域 工业污染源 废水 COD 氨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璇 杜耘 吴秋珍 余成 冯奇 吴胜军
四湖流域水环境恶化已影响到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亟待对四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于2010年春季在四湖流域的主要湖泊以及四湖总干渠进行了水质现场监测和水样采集,共采集了84个样点,每个样点测定了12项水质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中四湖流域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湖流域的两个主要湖泊,长湖和洪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湖为重度污染,洪湖为轻度污染,从长湖流入总干渠中的水质多为中性或略偏碱性,总磷、总氮含量超标几倍到几十倍,在靠近长湖的总干渠上游段为重度污染,靠近洪湖的总干渠下游段为轻度污染。各水质指标浓度总体趋势上,长湖的要大于总干渠,总干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沛 张洪 单保庆 张高科
利用2010年工业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以COD和氨氮为分析对象,从排放总量、排放经济强度以及石化、冶金等13类工业行业分类来综合解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工业污染源排放特征和行业贡献。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工业点源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7 919.7t、2 841.3t;十堰、汉中、商洛工业源COD和氨氮贡献率分别为39.7%、22.6%、19.4%和18.8%、35.9%、38.1%,是COD、氨氮排放贡献率最大的3个地级市。制药、食品和石化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COD排放贡献较高的行业,贡献率分别为40%、19%和16%;而石化、采掘和冶金分别为氨氮排放贡献了45%、20%和17%,为丹江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天祥 赵霏 刘新亮 朱捍华 朱奇宏 许超 张泉 黄道友
小流域是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再迁移的基本景观单元,厘清其污染特征及来源是精准治污与科学治污的重要基础,然而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仍亟待加强。本研究以典型工业区周边小流域耕地为例,利用土壤调查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MF)结合源排放清单法,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解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受污染耕地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中部工业企业密集区域以及小流域西南部,主要为Cd污染,污染点位比例为90.5%;As、Hg和Pb污染点位比例1.1%~6.3%,无Cr污染。表层土壤Cd和Hg累积明显,地质累积指数均值为1.41和0.87;而Pb、As和Cr地质累积指数均值均小于或接近0。灌溉水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当前耕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的输入途径中,Cd和Pb主要为大气沉降,占比71.0%~82.6%;As和Hg主要为大气沉降和灌溉水输入,占比39.0%~58.9%。农业投入品使用对耕地土壤Cd、Hg、As、Pb和Cr的输入通量占比较小,仅2.1%~18.7%。PMF模型分析显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土壤母质与工业企业混合源、工业企业源和农业源,相对贡献依次为38.8%、32.6%和28.6%,应加强涉重金属行业和畜禽养殖等企业重金属排放的监督管理与源头防控。因此,受体模型结合源排放清单法可有效解析小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结果对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精准识别和源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勇 余辉 张敏 王雪 燕姝雯
为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水质污染特征,选取了太湖流域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化进程高、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北部重污染汇水口区域,一类是以耕地与涵养林为主导、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浙西小梅港区域。选取TN、DTN、PN、NH4+-N、NO3--N、TP、DTP、PP、CODMn等主要指标,通过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分析,以期明确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格局下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表明:(1)汇水口水质劣于小梅港水质,但两区域均有相对较高的TN污染,因此两地河流TN污染控制依然是重要内容;(2)汇水口和小梅港区域水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水循环过程、涵养林的生态功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莉 黄懿梅 丁瑶 肖礼 杨帆
【目的】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秦岭北麓河流水质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负荷,为更科学有效地治理水环境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周至余家河竹峪乡段流域为监测对象,从上游到下游共布设了8个水质监测点,分析2012-10-2013-10水质基本性质(流量、水温、pH、总悬浮物、溶解氧、电导率)和面源污染指标(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而确定出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果】2012-10-2013-10,余家河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TP质量浓度春季较高,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温丹辉 丁守宏 孙振清
散乱污染源治理是当前环境治理难点。论文建立了散乱污染源与监管机构之间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动态检查成本特征下的均衡位置及收敛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散乱污染源监管可能呈现完全失效、隐性失效和常规情形三种均衡状态,监管完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固定检查成本过高;隐形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变动检查成本过高;常规情形中,较高检查成本会导致低治污水平,较低检查成本容易出现污染反弹问题。针对散乱污染源治理,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积极推广监管新技术以降低检查成本;应提升违法处罚水平以降低监管所需要的均衡概率;坚持环保督察常态化以防止污染反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温丹辉 丁守宏 孙振清
散乱污染源治理是当前环境治理难点。论文建立了散乱污染源与监管机构之间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动态检查成本特征下的均衡位置及收敛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散乱污染源监管可能呈现完全失效、隐性失效和常规情形三种均衡状态,监管完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固定检查成本过高;隐形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变动检查成本过高;常规情形中,较高检查成本会导致低治污水平,较低检查成本容易出现污染反弹问题。针对散乱污染源治理,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积极推广监管新技术以降低检查成本;应提升违法处罚水平以降低监管所需要的均衡概率;坚持环保督察常态化以防止污染反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尤尤 胡清宇 段华平 卞新民
运用清单分析、等标负荷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源、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绝对实物排放量分别为155.23×104t/a、62.34×104t/a、9.05×104t/a,相应的绝对等标排放量分别为7.76×104t/a、62.34×104t/a、45.23×104t/a。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COD、TN、TP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6.25 mg/L、2.53 mg/L、0.36 mg/L,排放浓度地区差异显示苏北>苏中>苏南。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水质指数显示,江苏省均值为2.10,达到中度污染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芸芸 王永东 李廷轩 郑子成 蒲勇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寿兵 钱晓雍 赵钢 张韦倩 赵永军 樊正球
淀山湖是上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近10a来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急剧增加,藻类水华频发,对上海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采用排放系数法系统量化了2009年环淀山湖区域范围内6个镇主要污染源对该区域内水体的污染贡献,发现工业、农业、生活、城镇工矿和道路交通用地地表径流等污染源每年排放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为TN 841.99t、TP 119.68t、COD 16 776.07t和NH3-N461.10t。生活污染源对TN和NH3-N贡献最大,农业污染源对TP贡献最大,城镇工矿和道路交通用地径流对COD的贡献最大。各镇中,汾湖镇是最大的贡献者,而周庄镇贡献最小...
关键词:
淀山湖 污染源 解析 富营养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瑞民,王学军,陶澍,沈伟然,秦宝平,孙韧,张文具
在多元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天津表层土壤16种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主成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空间污染源问题。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PAHs主要的污染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从不同空间尺度来看.石油源的影响范围一般在5km以内,而燃烧源的主要影响范围在5~10km之间,在更大的范围上,可能是天然源,或者区域性的大气沉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芳 包慧娟
本研究从生活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化肥及农药施用的面源污染3个方面,分析了崂山水库上游的污染现状,并根据实地调查基础资料,对崂山水库上游污染物入库量和崂山水库的最大纳污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崂山水库上游污染治理的建议对策。可为崂山水库污染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并可为类似地区污染物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崂山水库 污染源 饮用水源 治理对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昭伟 吕平毓 于阳 陈永灿
基于金沙江干流巴塘、石鼓、华弹3个水文站的50年来水温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金沙江干流的水温变化特征,辨识了气候变化和水电工程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金沙江干流水温沿程逐渐递增,并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除年变化外,还存在4~6年、10~12年的变化周期。气候变化对金沙江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均水温的变化:近50年来,3个测站的年均水温逐渐增加,变化率约0.006 3~0.017 0℃/年。支流水电开发对华弹站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的水温变化,升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降低,4月份降幅最大,达0.8℃;降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升高,12月份升幅最大,达1.8℃。
关键词:
金沙江 水温 水电工程 气候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