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4)
2023(13718)
2022(11952)
2021(11048)
2020(9625)
2019(22113)
2018(21735)
2017(41324)
2016(22295)
2015(25274)
2014(25429)
2013(25033)
2012(23458)
2011(21479)
2010(21226)
2009(19848)
2008(19288)
2007(17246)
2006(15112)
2005(13594)
作者
(67445)
(56593)
(56488)
(53848)
(36085)
(27377)
(25721)
(22269)
(21713)
(20316)
(19472)
(19144)
(18212)
(18026)
(17824)
(17746)
(17175)
(16795)
(16561)
(16436)
(14187)
(14108)
(13840)
(13120)
(12910)
(12772)
(12550)
(12274)
(11640)
(11292)
学科
(110288)
经济(110180)
管理(60647)
(58778)
方法(47132)
(45929)
企业(45929)
数学(41941)
数学方法(41395)
(27361)
(25324)
地方(24977)
中国(24382)
(23876)
业经(20481)
农业(19277)
(16655)
(16401)
贸易(16393)
(15824)
地方经济(15109)
(14818)
环境(14713)
理论(14627)
(14388)
财务(14337)
财务管理(14297)
(14129)
金融(14125)
企业财务(13574)
机构
大学(328800)
学院(326444)
(139648)
经济(136879)
管理(122431)
研究(115296)
理学(105495)
理学院(104266)
管理学(102091)
管理学院(101503)
中国(85700)
科学(72957)
(69264)
(60909)
(60077)
(59704)
研究所(54566)
中心(53483)
业大(51618)
(49526)
财经(48952)
农业(47404)
(44313)
经济学(43992)
北京(43372)
(42838)
师范(42298)
(41398)
经济学院(39480)
(39016)
基金
项目(221191)
科学(172704)
基金(161016)
研究(155461)
(142741)
国家(141603)
科学基金(119863)
社会(98807)
社会科(93558)
社会科学(93534)
(86312)
基金项目(84499)
自然(79238)
自然科(77377)
自然科学(77347)
自然科学基金(75914)
(73149)
教育(72235)
资助(67593)
编号(61174)
重点(50729)
成果(49859)
(48997)
(48301)
(45133)
科研(43431)
课题(42879)
创新(42396)
计划(41797)
教育部(41548)
期刊
(154189)
经济(154189)
研究(94608)
中国(61286)
学报(57483)
(53418)
科学(51012)
(48157)
管理(44796)
大学(42872)
学学(40687)
农业(35906)
教育(31136)
技术(29507)
(27653)
金融(27653)
经济研究(25404)
财经(24845)
业经(22898)
(21472)
问题(20069)
统计(19201)
(19143)
技术经济(17653)
(16655)
(16467)
(15356)
决策(15266)
世界(14840)
图书(14829)
共检索到485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贺立龙  朱方明  张承文  
本文基于脱贫层次与稳定性、实效与真实性、动能与人本性、能力与多维性、结构与协调性五个涵义向度构建巩固脱贫成果的多维动态评估框架,将静态的绝对贫困标准转换为动态的巩固脱贫标准,形成基于巩固脱贫标准的多维贫困指数,考察多维贫困指数变化以评估巩固脱贫成果成效。对秦巴山区和大小凉山地区的研究表明:两地多维贫困指数降幅超过80%,但收入脱贫层次与稳定性有待提升;在职中和高中入学、有效技能培训、老年人照料、因房负债及脱贫动能等维度(指标)上存在不足;居住在山地的家庭、文化技能欠缺家庭、临界脱贫家庭以及半劳动力家庭更易出现返贫风险;劳动力富集区家庭成员进城务工、特色资源富集区家庭开展农业经营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这一研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分析的多维探索,也是多维贫困方法在巩固脱贫成果评估领域的应用与拓展,为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推动脱贫地区全面振兴提供方法论参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核心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此,要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立龙  杨子瑜  
基于对脱贫农户连续三年家庭人均收入的动态监测结果(2018—2020年收入是否稳定保持在贫困线1.5倍以上)以及扶贫小额贷款偿还能力调查状况来衡量脱贫稳定性。以家庭支柱成员从事生计活动的类型和时间作为农户生计策略的识别与度量指标,利用课题组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实地调研所得的1 133户精准脱贫家庭数据,实证探究生计策略选择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计策略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相比自主型生计农户,政策依赖型生计农户家庭脱贫稳定性不足;在自主型生计农户中,相比纯农业经营生计,存在非农就业的多元生计策略更加有助于农户稳定脱贫。(2)生计策略的稳定脱贫效果受到家庭人口特征、建档立卡以及帮扶政策等因素调节,其中农户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政策帮扶推动的家庭经营组织化及产业链融入有助于抑制政策依赖型生计、纯农业经营生计的不稳定脱贫效应。(3)生计策略通过家庭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两个渠道对脱贫稳定性产生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阳春  肖君实  程润华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以国家十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秦巴山区的四川部分科技扶贫调研数据为例,从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两大维度,客观评价四川秦巴山区21个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的经济效应,比较分析其经济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原因。为进一步放大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经济效应,提升科技扶贫助农增收绩效,并为全国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提供重要经验和有益启示,本文从夯实农业科技推广的乡村基础、加强平台运行资金投入与管理、完善平台运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缩小各区域平台经济效应差距、创新机制以放大平台经济效应、推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四川经验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钱晓烨  蒋强  刘海月  王琳晴  钱泓宇  彭肖正杰  
人才工作是扶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式下,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扶贫人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从3个方面:扶贫人才意义、扶贫人才理论、扶贫人才引进模式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精准扶贫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人才模式,该人才模式适用于普遍的精准扶贫人才要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的人才工作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华  
通过与秦巴山区某县B村村三委会班子的座谈以及对该村29户贫户的入户调查,笔者发现B村"穷根子"拔除难度较大,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医疗教育支出占比极高,残障、疾病、年老、上学是致贫主因;收支结余较低,房屋居住危漏率较高。除了贫困户自身制约因素外,当前实施的各项脱贫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用精准的视角加以审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再"精准发力",持续细化落实"一户一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协同各项帮扶举措,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银栓  
指出了陕南秦巴山区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育制度、改善生态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合理使用资金、兴办基础产业、发展乡镇企业等脱贫致富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坤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3县1区在2011年1季度~2014年2季度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涉农贷款这一主要金融扶贫惠农工具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影响,发现涉农贷款占比增加并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另外,从构建的金融扶贫效率指标来看,农村企业组织贷款的扶贫效率在样本期内呈上升趋势。因此,可根据贫困地区实际经济情况和发展目标来引导涉农贷款的流向,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惠农的政策功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春华  刘娟  成受明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四川秦巴山区是国家和省级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洼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域,以集聚—碎化指数、重力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经济、人口、社会、地理空间等4方面指标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秦巴山区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城镇聚集程度和城镇空间关系,并通过变异系数、城镇中心性和城镇发展实力分析,探索城镇等级规模变化趋势,以期为四川秦巴山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和发展提出一定依据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璐  黄晓燕  曹小曙  范虹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其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并以县为基本单元,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由县城驻地或地级市驻地向外围衰减的空间特征,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均呈现出"西北和东南角差"的大格局;与县城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人均GDP主要受到与特大城市和地级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越好,人均GDP越高;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时间对县城城镇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困山区的县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服务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有效发挥农副产品消费地和工业生产集聚中心职能,对其腹地的辐射带动与人口吸纳效应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佐平  
为了解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强秦巴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连续3年在秦巴山区对该区域主要农作物的施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主要农作物平均化肥氮投入量为173.9kg/hm2,通过有机肥投入的氮远远小于化肥氮,仅为7.2kg/hm2。平均化肥磷投入量为67.8kg/hm2,通过有机肥投入的磷为0.9kg/hm2。化学钾肥平均投入量为30.9kg/hm2,有机肥提供的钾养分为4.3kg/hm2。其主要农作物氮、磷、钾肥养分总投入量中,N∶P2O5∶K2O为1∶0.38∶0.20。不同作物比较,油菜平均产量为2 440.5kg/hm2;其氮磷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静  
为了解贫困地区信息扶贫工作的现状,文章通过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文献梳理,对秦巴山区的信息扶贫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参与信息扶贫的机构众多,涵盖图书馆、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其服务方式多样,且善于结合自身专长进行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基层信息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贫困户信息需求不旺以及普惠性信息服务少的困境。因此,本文从政策保障、激发受众需求以及构建一体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蒋强  赵巍  阿周源源  刘影  刘心瑶  李梦月  
水权交易是环境和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中国水权交易正在加速展开,2014年我国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许多贫困山区是传统上的缺水地区或者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权交易是否会加重这些贫困山区的缺水问题是一个尚未探讨的问题。对水权交易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总结,从4个方面:初级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制度设计、水权交易模型和市场主导者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贫困山区的在水权交易中的困难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蓝红星  
借鉴国外慢性贫困最新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辈贫困的家庭,陷入慢性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父辈不贫困时,即使家庭现在已经陷入贫困,这些贫困往往属于暂时性贫困或者短期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来缓解慢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成  
本文选取四川省大小凉山彝区为研究地,走访了相关部门和200位农村彝族妇女进行访谈,重点选取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中的23名彝族农村妇女作为深度访谈对象,运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23份访谈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探析影响其贫困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彝族农村贫困妇女精准脱贫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