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7)
- 2023(14535)
- 2022(12689)
- 2021(11849)
- 2020(9793)
- 2019(22495)
- 2018(22523)
- 2017(42557)
- 2016(23550)
- 2015(26489)
- 2014(26509)
- 2013(26255)
- 2012(24805)
- 2011(22441)
- 2010(22666)
- 2009(20698)
- 2008(20360)
- 2007(18144)
- 2006(16088)
- 2005(14472)
- 学科
- 济(97373)
- 经济(97276)
- 管理(63612)
- 业(61350)
- 企(50073)
- 企业(50073)
- 方法(39397)
- 数学(33353)
- 数学方法(32891)
- 中国(28568)
- 农(26464)
- 地方(25862)
- 学(23906)
- 业经(22321)
- 财(21607)
- 制(17910)
- 农业(17746)
- 贸(16958)
- 贸易(16945)
- 易(16336)
- 理论(16237)
- 和(15663)
- 银(15604)
- 银行(15552)
- 环境(15303)
- 融(15145)
- 金融(15143)
- 技术(15093)
- 行(14940)
- 地方经济(14049)
- 机构
- 大学(338147)
- 学院(337178)
- 济(127669)
- 管理(127477)
- 经济(124622)
- 研究(120328)
- 理学(109365)
- 理学院(107970)
- 管理学(105862)
- 管理学院(105285)
- 中国(88420)
- 科学(79323)
- 京(74542)
- 所(63206)
- 农(62855)
- 财(57863)
- 研究所(57683)
- 业大(54308)
- 中心(53442)
- 江(51025)
- 农业(49441)
- 北京(47717)
- 范(47169)
- 师范(46557)
- 财经(45674)
- 院(43517)
- 州(42143)
- 经(41342)
- 技术(38666)
- 省(37781)
- 基金
- 项目(227555)
- 科学(176298)
- 研究(162848)
- 基金(161537)
- 家(142619)
- 国家(141373)
- 科学基金(119528)
- 社会(98934)
- 社会科(93565)
- 社会科学(93540)
- 省(90745)
- 基金项目(85771)
- 自然(79386)
- 自然科(77500)
- 自然科学(77474)
- 划(76414)
- 自然科学基金(76093)
- 教育(74538)
- 资助(67281)
- 编号(66422)
- 成果(54768)
- 发(52318)
- 重点(51597)
- 部(48572)
- 课题(47253)
- 创(46852)
- 创新(43743)
- 科研(43499)
- 计划(42569)
- 大学(41442)
- 期刊
- 济(148651)
- 经济(148651)
- 研究(100591)
- 中国(69508)
- 学报(61124)
- 农(57844)
- 科学(54592)
- 管理(48712)
- 大学(44968)
- 财(42368)
- 学学(42253)
- 教育(42108)
- 农业(40401)
- 技术(29763)
- 融(29676)
- 金融(29676)
- 业经(25134)
- 经济研究(22896)
- 财经(22024)
- 业(21362)
- 图书(19782)
- 问题(19170)
- 经(18792)
- 科技(17681)
- 版(16906)
- 理论(16312)
- 业大(16239)
- 技术经济(16233)
- 现代(15187)
- 实践(14954)
共检索到50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余杨 赵辉 何啸宇 祝芙蓉 刘斌 刘庆华
为探究巨菌草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和优势菌群,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含水量和发酵时间等,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主要因素,以检测指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氨态氮/总氮、乳酸/乙酸和丁酸的总评归一值(OD)为唯一响应值,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再对饲料菌群进行富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料中细菌及真菌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饲料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8℃、含水量60%、接种量2.6%和发酵时间9 d;传至第4代时,营养品质高且质量较稳定,其中性洗涤纤维含量62.2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7.02%、相对饲用价值89.76%、粗蛋白含量10.41%、氨态氮/总氮为2.54%、pH 4.28、乳酸含量9.55%、乳酸/乙酸为0.85、丁酸含量5.40%;经连续富集后饲料中菌群的多样性增强,其菌群结构与原始菌种和发酵基料相关;传代前后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并无显著差异,而优势细菌属由片球菌属和肠球菌属改变为泛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优势真菌属由木霉属改变为Blumeria,并增加了Naganishia、Khuskia和Meyerozyma的丰度.综上,基于最佳工艺,菌群传至第4代的巨菌饲料营养品质、菌群结构和丰度较稳定且最佳,表明第4代菌群可作为巨菌草饲料的专用发酵菌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余杨 雷雅婷 赵辉 刘庆华 刘斌
为了探究添加不同菌群对巨菌草或‘绿洲一号’(未灭菌和灭菌处理)饲料的影响,分析了各种饲料的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菌群C的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感官评价皆为优,可极显著提高未灭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两种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乳酸/丙酸值,以及未灭菌巨菌草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降低pH、丁酸含量和NH_3-N/TN值.表明未灭菌菌草更适合作为饲料发酵原料,菌群C发酵菌草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克勇 杨帆 薛泉宏 来航线
为了优化鲜苹果渣直接发酵的工艺条件,以不接菌鲜苹果渣为对照,以酵母菌和黑曲霉为混合发酵剂,分别对混合原料和纯果渣进行了氮素、pH和灭菌3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加入氮素能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氮源种类对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也有一定影响;当pH为6时,加NH4NO3处理可使混合原料和纯果渣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较不接菌对照分别提高96.9%和105.5%。②不同pH下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不同,较适宜的发酵pH为6。③加热灭菌有利于提高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混合原料的平均增幅为23.6%,纯果渣增幅为49.8%。说明在利用鲜苹果渣生产蛋白饲料时,应选择灭菌加氮发酵,较适宜的氮源为N...
关键词:
苹果渣 蛋白饲料 发酵饲料 发酵工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翠绵 贾楠 胡栋 王占武
研究了由面包酵母、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组成菌系发酵高纤维固体饲料的发酵条件,对在最佳条件下的发酵饲料进行了育肥猪饲喂试验。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种微生物的菌量配比为1∶0.35∶0.35,固体物料起始pH值7.0,接种量3%,物料初始含水量50%,环境温度30℃,发酵周期72 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固体饲料中面包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量分别为5.67×107,1.31×109,8.06×108cfu/g,比市售菌剂发酵启动迅速,pH值下降快,发酵饲料酸香味浓郁,适口性强;用15%发酵饲料代替等量全价饲料饲喂育肥猪30 d,增重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猪只精神状态好,粪便成型,毛发...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固体发酵 纤维饲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功 峥嵘 王瑞君
以玉米秸秆、青干草为主料 ,依据微生物互生生态的基本原理 ,选用了 6个菌种混合发酵。接种总量为发酵料的 5% ,控制发酵温度 2 8~ 30℃ ,发酵时间 5d。发酵后的 2种饲料菌体蛋白较对照提高 1倍 ,粗纤维降解 15%~ 17% ,且质地风味明显改变 ,适口性好
关键词:
多菌种 发酵 秸秆饲料 纤维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诗 林芝 余豪闯 罗宗志 庄益芬
为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巨菌草(Pennisetum sp.),设置6个青贮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添加绿汁发酵液组、添加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复合1)组、添加木聚糖酶组以及添加木聚糖酶+绿汁发酵液(复合2)组。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对青贮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的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干物质回收率升高;木聚糖酶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绿汁发酵液组的pH、气体损失率、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巨秀 李志西 黄海瀛
以根霉、白地霉、啤酒酵母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研究了发酵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影响条件,初步确定了果渣固态发酵的适宜条件,即发酵温度为32℃,物料质量比(果渣∶麸皮)为85∶15(水分含量在660g/kg),发酵料投放量为150g,采用自然pH值,发酵周期为72h左右。
关键词:
苹果渣 菌体蛋白饲料 发酵条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兴壮 张华 张晓黎 迟吉捷 鲁明 王小鹤
为提高市场上的果汁乳酸饮料的营养和质量,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乳酸菌发酵苹果饮料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苹果品种为富士与国光重量比1∶1复配,乳酸菌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5%、发酵温度18~28℃,发酵苹果饮料配方为发酵苹果汁30%、发酵液25%、砂糖12%,加水量为33%(调配时加入)。
关键词:
乳酸菌 苹果 发酵工艺 饮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树文 常亚维 胡廷 焦红茹 刘丽丽
【目的】研究葡萄树龄与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葡萄酒相关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分离自华夏长城葡萄酒厂葡萄生产基地、不同树龄(2,3,5年)西拉葡萄自然发酵液的240株酵母菌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240株酵母菌共分为5个WL营养类型。结合酵母菌菌株5.8 S rDNA-ITS区基因序列分析,不同树龄西拉葡萄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共有5种,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flavescens...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费成煜
通过发酵工艺条件研究,发现发酵菌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杀虫毒力高低。另外通过培养基浓度、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和通气量试验,使发酵毒力效价从原来的1000IV/mg,平均提高到2200IV/mg,最高罐批达3800IV/mg,使苏云金杆菌制剂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颖 钟立强 张世勇 陈校辉 刘洪岩 王明华
本研究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的发酵饲料进行了合理饲喂,并确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的影响。实验设置3组:持续投喂组(A),间隔投喂组即向膨化饲料中按周间隔添加发酵饲料(B),对照组仅投喂膨化饲料(C)。实验共持续6个月。实验结束后,对斑点叉尾鮰进行称重,并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组成以及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间隔投喂组斑点叉尾鮰终末体重(FBW)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持续投喂组(P0.05)。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异常球菌门(Deinococcota)是优势细菌门。优势肠道菌属包括未命名的叶绿体科中的一个属(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持续投喂组主要通过N-乙酰-D-半乳糖胺显著上调影响肠道菌群半乳糖和磷酸转移酶系统代谢通路(P<0.05),进而影响鱼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而间隔投喂组差异代谢产物L-丝氨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调(P<0.05),影响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硫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继而影响斑点叉尾鮰能量吸收、抗炎症、免疫等能力。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发酵饲料投喂方式的探索和健康绿色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发酵饲料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素纯 胡茂丰 聂荣
利用乳酸菌L6和L3发酵湖区甜象草、黑麦草、苜蓿、紫羊茅共4种草本植物制备草食鱼青贮饲料,结果表明:2株乳酸菌混合发酵湖洲青草(4种草本植物),能有效降解粗纤维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pH为4.0以下;气味酸香,色泽亮黄,质地松散软弱,所制备的鱼青贮饲料达到了青贮饲料质量评价标准。
关键词:
鱼青贮饲料 草本植物 乳酸菌 发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健 来航线 姜林 薛泉宏 张海燕 吴超
【目的】探讨接种3种不同菌株对苹果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3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1)、马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R11)、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ous,R16))、1株酵母菌(产香酵母(Aroma-producing yeast,M5))及1株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2))作为供试菌种,以不添加菌种的苹果渣自然青贮为对照,设6个接菌处理(分别接种菌株R1、R11、R16、R1+M5+B2、R11+M5+B2和R16+M5+B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有坤 易敏 陈建州 辜运富 张小平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氧发酵15 d后测定它的饲料物理参数、发酵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微生物发酵会提高香菇菌糠的饲料物理和发酵参数。在化学特性方面,微生物发酵处理会降低香菇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粗蛋白含量却明显提高,混菌发酵处理(T3)比对照提高25%。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微生物发酵...
关键词:
香菇菌糠 微生物接种 厌氧发酵 饲料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义民 熊井清雄 廖芷 福见良平
为探讨添加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发酵品质及乳酸异性体生成比率的影响,以意大利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为材料草,选用2种乳酸球菌及1种乳酸杆菌进行青贮饲料的添加调制。其结果如下:(1)乳酸球菌添加区,于贮藏初期,乳酸球菌旺盛繁殖;乳酸杆菌添加区,在发酵全过程保持了高水准的乳酸杆菌数,促进了乳酸发酵。(2)添加乳酸菌有效地抑制了与青贮饲料共存的丝状菌(霉菌)、酵母菌及一般细菌的繁殖,其制菌效果,乳酸杆菌大于乳酸球菌,(3)添加乳酸菌使pH值及挥发性氮与全氮(VBN/T-M比值降低,乳酸含量提高,改善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4)乳酸菌添加改善了L(+)乳酸的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