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5)
2023(4126)
2022(3360)
2021(2960)
2020(2432)
2019(5393)
2018(5036)
2017(9005)
2016(5207)
2015(5770)
2014(5560)
2013(5655)
2012(5668)
2011(5262)
2010(5460)
2009(4921)
2008(5023)
2007(4565)
2006(3942)
2005(3625)
作者
(19283)
(16410)
(16392)
(15443)
(10597)
(8081)
(7118)
(6327)
(6311)
(5899)
(5857)
(5534)
(5511)
(5422)
(5364)
(5093)
(4981)
(4758)
(4758)
(4744)
(4344)
(4206)
(4188)
(3784)
(3694)
(3689)
(3639)
(3605)
(3505)
(3457)
学科
(20262)
经济(20230)
管理(12335)
(11956)
方法(8965)
(8890)
企业(8890)
数学(7793)
(7711)
数学方法(7678)
(5916)
中国(5689)
教育(5493)
(5066)
(5045)
业经(4566)
研究(4376)
(4152)
农业(4079)
(3885)
贸易(3884)
环境(3816)
(3751)
地方(3745)
(3612)
金融(3610)
研究生(3539)
理论(3443)
技术(3276)
(3237)
机构
大学(87245)
学院(83253)
研究(35479)
(31286)
经济(30479)
管理(26262)
科学(24549)
(23165)
理学(23134)
理学院(22694)
管理学(22051)
中国(22015)
管理学院(21913)
(19433)
农业(18721)
(18672)
研究所(18134)
业大(17158)
(14805)
中心(14135)
(13514)
(12821)
农业大学(12308)
(12220)
(12179)
财经(11962)
师范(11926)
北京(11428)
(11275)
(11009)
基金
项目(61007)
科学(47120)
基金(44889)
(42059)
国家(41761)
研究(39116)
科学基金(34053)
社会(24349)
(24049)
自然(23879)
基金项目(23428)
自然科(23341)
自然科学(23323)
社会科(23080)
社会科学(23074)
自然科学基金(22922)
(21229)
教育(18813)
资助(18112)
重点(14897)
编号(13740)
计划(13573)
(13301)
(13293)
(12933)
科技(12281)
创新(12222)
科研(12209)
成果(11463)
(11087)
期刊
(33563)
经济(33563)
研究(25784)
学报(22563)
(20522)
中国(18981)
科学(18142)
大学(15944)
学学(15264)
农业(14304)
教育(11723)
(10172)
管理(8822)
(8037)
业大(7164)
(6681)
农业大学(6250)
(5996)
财经(5988)
(5975)
金融(5975)
经济研究(5461)
(5193)
技术(4943)
业经(4516)
科技(4472)
自然(4184)
问题(4150)
林业(4027)
中国农业(3897)
共检索到121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振山  李静  刘玉珍  高飞  魏婷婷  陈凯凯  
以陕西和新疆两地采集的巨菌草为材料,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内生菌株103株,采用解磷、固氮和产IAA等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其中4株菌株同时具有多种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J–4和SX–12均归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X–30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XJ–12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采用单菌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小麦盆栽试验,测定促生菌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菌混合接种对小麦的促生效应优于单独接种处理的,经SX–30、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9.94%;经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重增加了182.1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策策  王甜甜  王若斐  刘超  高琦  李荣  沈其荣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菌的促生和增产效果。[结果]从玉米大田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NJAU-B8在PVK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与菌体直径的比值较高,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487.67mg·L-1。2季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AU-B8对苗期玉米生长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振山  段阳阳  
【目的】从秋海棠中筛选植物促生菌,并探究其对植物促生防病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秋海棠植株整株挖出,采集健康部位的根部和茎部,清洗后进行表面消毒,并切割为68段(每段长度约0.5cm),将切段的材料分别置于3种筛选培养基(PDA培养基、YM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筛选出目标促生菌,并分析促生菌的促生能力以及抑菌活性;最后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均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促生菌对大豆和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从秋海棠根部和茎部分离获得22株菌株,其中11株菌具有多种促生和防病作用。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双  王伟  张如  张瑞福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根际竞争能力是微生物肥料菌株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研究主要基于根际营养竞争能力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玉米、黄瓜、番茄 3 种作物的根系分泌物为初筛培养基的营养源,从相对应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能利用根系分泌物快速生长的菌株,通过测定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进一步结合平皿幼苗促生试验复筛优良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促生效果。[结果]初筛所得 24 株菌株,均可在以植物根系分泌物为唯一营养来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具有溶磷、产 NH3、产 IAA 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 14 株,占所筛菌株的 58.3%;可产 IAA的 20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岳政府  刘孝文  张瑞福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低温适应型菌株对于研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菌株的低温适应性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稀释涂布的分菌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快速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并筛选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进一步分析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促生效果,并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所筛菌株的促生机制。[结果]初筛所得36株菌株均具有溶磷、产NH3、产吲哚乙酸(IAA)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14株,占所筛菌株的3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登科  吕正阳  李望豪  周瑞鹏  赖泽成  张春源  樊改丽  王荣波  林占熺  鲁国东  叶文雨  
通过研磨组织、稀释分离等方法,从巨菌草的健康叶片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溶磷和分泌吲哚乙酸能力的内生细菌,命名为FJU3,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也研究了其对盆栽玉米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JU3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其分泌吲哚乙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14.2 mg·L~(-1),且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菌株FJU3在产铁载体、接触酶、解硅酸盐等生理生化特性试验中均为阳性反应;玉米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促生效果比较显著的是地上部鲜质量和株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76%和4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小红  张雪  刘家敏  李晶  林标声  
以巨菌草根表、根表土壤和根围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各样本的固氮菌群组成,并测定其中主要固氮菌株的促生性能.结果表明,巨菌草根系存在丰富的固氮菌群,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门类,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为核心属.从巨菌草根表、根表土壤和根围土壤中分别分离到4.5×10~5、4.0×10~4和5.4×10~3 CFU·g~(-1)的固氮菌,经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聚类分析将其分为7个类群;从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良好促生性能的代表菌株,经16S rDNA鉴定分别将其确定为科萨克氏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对照组相比,所筛选的2株菌对水培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分根数及盆栽玉米幼苗株高均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伟  吴小芹  乔欢  
从江苏南京和安徽黄山12份马尾松根际土样中分离出45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真菌,其中解磷能力较强的有12株。通过进一步测定,获得解磷能力强的2株真菌JP-NJ1和JP-NJ4,其对Ca3(PO4)2的解磷能力分别为1 051.69和872.18 mg·L-1。通过形态学和18S rDNA序列分析,2株高效解磷真菌分别鉴定为泡盛曲霉和嗜松青霉。将2株高效解磷真菌接种马尾松苗,其菌悬液和代谢物都可明显促进植株生长,其中对根质量促生效果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童晖  卜建超  张皓珊  苏德伟  林辉  罗海凌  林冬梅  林占熺  
为丰富解磷微生物菌肥种质资源库,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巨菌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高效解磷微生物PJS-18,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解磷、促生作用的研究.经检测,PJS-18菌株溶磷指数为2.19,产生的可溶性磷含量达82.87 mg·L~(-1),碱性磷酸酶活性为87.17μmol·min~(-1)·L~(-1).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及表观测定初步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添加低浓度PJS-18菌液对小麦苗具有较强的促生作用,株高、主根长较有机肥对照组提高了12.01%、14.93%;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较有机肥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07%、21.70%;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较有机肥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3.30%、56.79%、3.13%、60.00%.综上,PJS-18菌株具有高效解磷能力,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松松  白莉敏  周可金  孙乐妮  曹媛媛  唐欣昀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 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 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雅峰  陶晶  武占省  刘燕  李春  
【目的】研究多功能菌剂BCL-Rs对盐胁迫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危害下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组合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CL-8与解盐促生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Rs-5复配获得BCL-Rs,通过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对BCL-Rs促进棉花生长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BCL-Rs对立枯丝核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耐盐性。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BCL-Rs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55.37%和51.06%,在盐胁迫条件下使棉苗干重分别提高了40.85%和25.81%,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苏涛  李妍  张磊  陈思齐  韩雪林  张娟  苏德伟  罗海凌  周晶  
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叶片、茎、根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8个基因18s rRNA、Actin、GAPDH、ACTB、EF-1α、UBQ、CYP、TUB在正常生长、干旱以及盐碱胁迫下荧光定量PCR中稳定性表达情况,筛选巨菌草的稳定内参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计算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值并进行排序,最终通过赋值法综合排序确定稳定内参基因。结果表明,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其中,ACTB稳定性好,为本研究筛选出巨菌草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巨菌草功能基因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靓  陈梦  廖小锋  刘济明  陈敬忠  童炳丽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 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皓  庄家尧  刘超  张文韬  郑康  张相  
【目的】探究接种粘质沙雷氏菌X-45和不同载体基质制备的菌肥活性情况及其对刺槐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筛选能替代珍稀资源泥炭的菌肥载体,对于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及微生物肥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不同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麦麸、棉籽壳、豆饼)为载体底物,分别以不同质量配比制成菌肥,通过测定载体对功能菌株是否具有毒性和菌肥中活菌数变化情况判断菌肥质量高低,初步筛选合适的菌肥载体;以刺槐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未施肥处理组(CK)、泥炭载体处理(T0)为对照,设置秸秆载体处理(T1)、麦麸载体处理(T2)、秸秆∶麦麸(1∶1)处理(T3)、秸秆∶麦麸∶棉籽壳(1∶1∶1)处理(T4)、秸秆∶麦麸:豆饼(1∶1∶1)处理(T5)5个处理组,对施用不同处理菌肥的刺槐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结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评价菌肥肥效,筛选出最佳菌肥载体配方。【结果】1)所有处理的活菌数均比泥炭载体处理组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秸秆+麦麸+豆饼载体菌肥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活性最高;2)秸秆+麦麸载体菌肥促生效果更加显著,其刺槐幼苗的各项形态指标达到了最大值,相较于无菌对照组和泥炭载体对照组均显著提高;3)秸秆+麦麸+棉籽壳菌肥促进刺槐结瘤效果最为明显,其结瘤数量及质量均达到了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分别比无菌对照组增长了783.55%和251.77%,比泥炭载体对照组增长了275.27%和111.68%。【结论】综合刺槐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结瘤效果,适合植株生长的最佳促生菌肥是秸秆+麦麸组和秸秆+麦麸+棉籽壳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光辉  薛泉宏  张晶  段佳丽  王东胜  杨兴华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