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2)
- 2023(4004)
- 2022(3264)
- 2021(3050)
- 2020(2725)
- 2019(5834)
- 2018(5650)
- 2017(11334)
- 2016(6198)
- 2015(6424)
- 2014(6614)
- 2013(6530)
- 2012(6042)
- 2011(5457)
- 2010(5500)
- 2009(5151)
- 2008(5315)
- 2007(4598)
- 2006(3810)
- 2005(3593)
- 学科
- 济(21357)
- 经济(21326)
- 业(21014)
- 管理(16684)
- 企(15278)
- 企业(15278)
- 方法(12138)
- 险(10933)
- 数学(10911)
- 保险(10841)
- 数学方法(10797)
- 财(8140)
- 中国(7941)
- 银(7452)
- 银行(7446)
- 行(7010)
- 制(6898)
- 融(6211)
- 金融(6211)
- 务(5986)
- 财务(5982)
- 财务管理(5965)
- 企业财务(5765)
- 农(5248)
- 学(5011)
- 各种(4679)
- 种类(4435)
- 类型(4435)
- 各种类型(4413)
- 业经(4048)
- 机构
- 大学(86378)
- 学院(85024)
- 济(34613)
- 经济(33822)
- 管理(32844)
- 研究(27842)
- 理学(27803)
- 理学院(27488)
- 管理学(26964)
- 管理学院(26793)
- 中国(25704)
- 财(20260)
- 京(17691)
- 科学(17248)
- 财经(15943)
- 农(15261)
- 经(14650)
- 所(14278)
- 中心(13638)
- 研究所(12987)
- 业大(12724)
- 江(12480)
- 财经大学(12320)
- 农业(12081)
- 经济学(11367)
- 北京(11139)
- 融(10801)
- 金融(10628)
- 经济学院(10361)
- 州(10246)
- 基金
- 项目(57670)
- 科学(45611)
- 基金(44092)
- 家(39116)
- 国家(38824)
- 研究(38761)
- 科学基金(33412)
- 社会(25736)
- 社会科(24379)
- 社会科学(24370)
- 自然(22987)
- 基金项目(22931)
- 自然科(22505)
- 自然科学(22497)
- 自然科学基金(22135)
- 省(21331)
- 资助(19104)
- 划(18487)
- 教育(17572)
- 编号(13958)
- 部(13204)
- 重点(12944)
- 性(12296)
- 创(11635)
- 科研(11630)
- 教育部(11326)
- 成果(11311)
- 国家社会(11035)
- 计划(10983)
- 创新(10981)
共检索到126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卓志 丁元昊
巨灾风险的可保性与可负担性,是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框架与机制中发挥作用并不可回避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与可负担性分别置入三种不同模式的框架下,从有别于传统只考虑可保性的单一视角,在分析讨论可保性与可负担性的理论基础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后,尝试性地探讨了三种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框架下的可保性与可负担性。我们认为在纯市场框架内,巨灾风险不可保且难于负担;在政府与资本市场参与下的巨灾风险管理框架内,巨灾风险才成为可保风险并有限定的可负担。为此,融入保险机制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重构与建立政府、金融保险市场、商业保险业、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新型合作机制,将成为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
巨灾风险 保险 可保性 可负担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元昊
本文对比研究了巨灾保险的三种可负担性定义,分别是参考法定义、规范性定义、有效需求定义,并对其划分办法在巨灾保险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参考法定义简单直观但是划分结果却比较模糊,规范性定义和有效需求定义分别从收入分配和代表性群体的保险需求为划分依据定义可负担性,后两者结果比较精确且各有优劣。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更支持有效需求定义,然而进一步具体的实施还依赖于政府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大样本下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可负担性 巨灾保险 保险需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邢宏洋 高俊
以近年来巨灾保险相对萎缩的现实为背景,通过界定风险可保性来分析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内涵以及影响巨灾风险可保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破产理论找出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并给出了拓展巨灾风险可保性边界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巨灾风险的模糊性、低频高损失、难以聚合以及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目标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具体而言,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主要由保险人的初始资本金和保费附加共同决定,初始资本金越大、保费附加越高,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就越宽,保险人的承保范围就越大。因此,通过提高保险人对巨灾风险认识、提高保险人的财务实力、对巨灾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分保、共保以及通过资本市场和公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冬嫦 李加明 周云
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决定了巨灾风险能否通过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按照建立在风险组合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可保条件,巨灾风险不具有可保性。学界和实践部门关于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仍未达成共识,甚至意见相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保险实务界频繁地变动地震险等巨灾保险险种,严重制约了保险这一经济手段在灾害重建和恢复中后所发挥的作用。本文拟对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在承保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科学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条件下,巨灾风险是具有可保性的。为此,提出了拓展巨灾风险的可保途径。
关键词:
巨灾风险 可保性 巨灾保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谢家智 陈利
巨灾保险虽然一直未能真正踏上破冰之旅,但近年频发加剧的巨灾,使巨灾保险再次成为保险业的聚焦领域。巨灾风险可保性争论不休,业界徘徊不前,厘清巨灾风险的保险属性,可否引导市场参与巨灾风险的有效管理,特别是金融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推进,更是尚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巨灾风险具备可保性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根据保险经济学原理,构建了系列巨灾保险模型,结果表明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发展成熟以及政府政策支持诱导下,巨灾风险具备可保性。结合路径依赖理论,还提出了我国目前制度环境下巨灾保险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巨灾 巨灾风险 可保性 风险分散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尚勤 秦以达
巨灾衍生品对提升保险公司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意义深远。本文探讨了巨灾互换这一新型巨灾衍生产品对巨灾风险可保性边界的影响。构建了利差连续给付型巨灾互换的定价模型,推导了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互换情形下的破产概率模型和可保性边界函数。并以超强台风“天鸽”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数据为样本,给出了巨灾互换价差的计算实例,讨论了巨灾互换对可保性边界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损失赔付比例与初始资本、安全负荷系数和破产概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互换能够有效拓展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边界。研究结论可为巨灾互换在中国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石兴
保险是提高灾后恢复力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但数据分析说明保险在灾后恢复中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然灾害保险赔偿只占自然灾害总损失3%左右,这一现象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自然灾害可保性研究的严重滞后。文章认为自然灾害风险特征与可保性风险特征存在相对统一的地方。我国在自然灾害保险产品设计方面应考虑如下因素:自然灾害分类因素、自然灾害单一事件的定义、自然灾害区划范围内的保险强制性、自然灾害的连锁性与多样性因素、单一保单免赔额规定和自然灾害单一事件巨灾损失基准点定义、费率因素、监管因素、国际性和标准性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铭来 柴化敏
自然灾害风险不符合传统精算理论上的可保风险,然而市场—社会效用意义上的可保风险标准拓展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可保性。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自然灾害保险意义上的整体性、多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分散机制。从直接保险、共同保险、再保险到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最终保障,居民、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自然灾害保险损失分散主体,而政府财政救助不应再是"第一保险人"的角色,反之应是承担较高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后再保险人"角色,并以此达到有效的将自然灾害损失分摊到不同主体和个人,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损失补偿,为我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世清
行业损失担保是一种赔付主要由巨灾所造成的整个保险行业损失所触发的保险连结证券。与传统再保险相似,它也要事先确定合约的涵盖地域、灾害种类、责任限额和有效时间等。但它与传统再保险不同在于,赔付取决于两个损失触发条件,即购买者的实际损失和整个保险行业的损失。本文从行业损失担保的市场发展、定义与运行机制、精算定价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并把它与其他巨灾风险连接证券进行了比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琳 孔小玲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文章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了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关键词:
洪水风险 可保性 洪水保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董坤祥 谢宗晓 甄杰 洪志娟
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已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很难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本文首次利用Gemalto数据泄露库刻画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的数据泄露风险,并利用最优拟合分布度量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相应保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数据泄露类型风险的最优拟合分布不同,但整体上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率服从负二项分布,数据泄露量服从不同的对数正态分布族;计算最优拟合分布度量不同数据泄露类型风险的VaR值和CVaR值,并与实际值相比较,得到除内部恶意行为引发的数据泄露和身份盗用类的数据外,其他数据泄露类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不存在显著的异方差。此外,根据可保性标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满足可保性,并给出了不同数据泄露类型在纯保费、期望值和标准差准则下的保费,以及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和CVaR风险资本。通过对比保费和风险资本发现,期望值准则下外部恶意行为和身份盗用两类的保费可以覆盖90%以下的风险。本文的结果可以为保险企业提供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险服务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 风险度量 数据泄露 可保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云婷
企业数据因自身的公共物品属性无法发挥客体界定担保权利私域的参照物作用,而企业数据利益具有财产性与价值性的内容,并能够依托其利益的形态与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担保客体形态相容纳。区别于单一的赋权或行为控制,将企业数据纳入尚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体系并对企业数据利益适用担保法的积极规制,能对担保利益予以更加积极灵活的保护。理论上,企业数据利益因具有特定性与独立性且能够变价转让而具有担保客体适格性。在规范层面,需扩大解释《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第七款担保客体规定以容纳企业数据利益,公示由统一登记渐进至权利担保体系内抵押的登记对抗与质押的移转生效的配套公示模式,而担保的实现要更注重当事人意思自由。此外,引入数据贴标与数据信托等第三方参与的担保机制,愈益满足企业数据利用与保护的双向需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慧
提高海洋灾害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依照可保风险泛化条件辨识风暴潮灾害风险可保性的基础上,本文创新并完善了一套基于非参数估计模型的海洋灾害保险定价方法,并通过构建信度保费厘定模型计算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纯费率,从费率厘定的动态调整、灾害保险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荣幸 王丽珍 骆澎涛
巨灾风险实质是经济风险,构建有效的巨灾经济损失分担机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进行巨灾风险损失分担的可行性最优分析。在政府层面,本文提出中央——地方二级巨灾风险分担模式,并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担的可行性,利用分位数方法对我国1999—2009年暴雨巨灾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在市场层面,提出应采取强制保险,在此基础上,保单持有人和保险人一定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层决策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